中国传统风俗节日
端
纵横
广宇园
五月初五
午
DragonBoatFestival
端午佳节
箬叶飘香,龙舟逐水
端午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如今的节日,
是传统与前卫的奇妙融合,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诚邀您走进纵横广宇园,
一起感受
“粽”情一夏,趣玩端午!
01
端午习俗·美好祝福
DragonBoatFestival
端午不仅是一个法定节日
也是我们的传统节日
在这一天
我们国家的每个地方都在过端午节
风俗习惯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相同的是
那份不忘的传统仪式感!
快来跟随镜头到纵横广宇来一探精彩吧!
端午日沐浴兰汤的习俗,历史悠久,战国时代已有明确记载。《大戴礼记》中说:“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当时的兰不是现在的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时至今日,在我国广东、湖南、广西等地,人们用艾、蒲、凤仙、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据说可以治皮肤病,去邪气。
民间普遍认为艾草、菖蒲可以退蛇虫、灭病菌、驱毒避邪,史书上有端午节“悬艾叶、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的记载。艾叶别称艾蒿,其用于治病已有多年历史。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方书《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了艾叶的两种治病方法,即灸法和熏法。至今,一些地方民间仍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
端午习俗
中国民间端午习俗主要有扒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与菖蒲、拜神祭祖、洗草药水、打午时水、浸龙舟水、食粽、画额、放纸鸢、睇龙船、拴五色丝线、薰苍术、佩香囊等等。
端午节这一天,古人有饮雄黄酒的习俗,古语曰“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然而,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喝雄黄酒有损人的身体健康,危险性很大。许多地方有用雄黄酒在孩子额头上书写“王”字的习俗,这也表现出人们对虎的崇拜,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以镇邪,三则表达对孩子的祝福。
在古代,人们迷信端午节这天是一年中最不吉利、毒气最重的日子。所以,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在孩子手腕上带上五彩绳,就是用红、黄、蓝、绿、紫五种彩线编成的线绳,以辟邪驱瘟、逢凶化吉。佩戴五彩线这一风俗,最早在东汉应劭著的《风俗演义》中就有记载,说把它系在臂上可避除兵鬼、不染病瘟。
端午习俗承载着家国情怀、融入了真情实感,同时也反映出我国古人在他们那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民间智慧。
02
传统民俗·巧手童心
DragonBoatFestival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一项最热烈的节庆活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努力奋争、拼搏向上的精神。看,我们的小盆友们排排坐,划龙舟要开始啦!随着鼓声的响起,全场都high了起来……
五月五,是端午,赛龙舟,敲锣鼓……赛龙舟作为端午节标志性的习俗活动,小朋友们早早就准备好锣鼓,五人一组,在起点处蓄势待发,随着哨响,龙舟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勇猛地冲向终点,体验了一把龙舟竞逐的紧张与刺激感。
心灵手巧
香囊又名香袋、花囊,也叫荷包,人们通常会在每年端午节前后佩戴香囊,以求驱虫、避邪、保平安。在传统文化中,香囊还传递着丰富的情感内涵,含蓄而优美。有诗云:耳中明月珠,肘后锦香囊。凭高欲有寄,所寄在远方。
我们宝贝的小巧手可不止会做小荷包哦~瞧瞧我们的龙舟多神气!
汉服秀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曾记否,白居易“风吹仙袂飘摇举,
犹似霓裳羽衣曲”的飘然若仙。
曾记否,李太白“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的彩云轻描。
曾记否,纳兰容若“一片亭亭空凝伫,
趁西风,霓裳徧舞”的唯美婉转。
“幽幽千年,熠熠华服。”
汉服的华丽多彩,不仅承载着服饰之美,更是在时代的变迁与文化的映照下,被赋予了古朴绚烂的传承与气蕴。
在灿烂华夏文明中,汉服文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贯穿着整个中华民族古代史,是我们华夏儿女的骄傲。
03
端午佳节·食俗
DragonBoatFestival
粽子
端午节食粽是我国的传统习俗,粽的形状很多,品种各异,有四角形、三角形、方形、长形等形状。由于中国各地风味不同,主要有甜、咸两种。
粽子,是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
早早地就在准备的美食
有的放入红枣、豆沙
有的塞进腊肉、咸鸭蛋
每年粽子都会有咸甜之争
不管是甜、是咸
最贴近心灵的味道
还是家的味道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纵横广宇幼儿园注重挖掘传统节日的教育意义,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让师生共同感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浓厚的历史氛围熏陶中深化爱国主义情怀,培育爱国情感,使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端午节将至,
纵横广宇幼儿园
祝所有小朋友、大朋友:
端午安康!万事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