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菖蒲喜欢生长在农村的小溪边,很多农村娃都见过,它的根比较粗大,有点像竹节,是一味中药材。它喜阴湿环境,在郁密度较大的树下也能生长;但不耐阳光暴晒,否则叶片会变黄。不耐干旱。稍耐寒,在长江流域可露地生长。常见于海拔20-米的密林下,生长于溪旁石上。大多产在黄河以南各省区。印度东北部至泰国北部也有。
石菖蒲(各地通称)九节菖蒲(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紫耳、薄菖蒲、石娱蚣、岩菖蒲、臭菖(广东),“骨首”(云南彝族语),“格密亲”(傣族语),野韭菜、水娱蚣、香草(云南玉溪),菖蒲(各地),夜晚香(四川金城山),水菖蒲(四川彭水、兴文),回手香、随手香(四川峨眉),山艾(四川石柱),小石菖蒲(四川合川)。
它的药用方面是指它的根有很高的价值:主要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理气,活血,散风,去湿。治癫痫,痰厥,热病神昏,健忘,气闭耳聋,心胸烦闷,胃痛,腹痛,风寒湿痹,痈疽肿毒,跌打损伤。
石菖蒲的根能治阴汗湿痒,主要是晒干后磨成粉末,涂在脚气水泡糜烂处。据现代医学的药理研究,石菖蒲的根对于多种常见真菌具有抑制作用,用它来治香港脚是有一定效果的。在治疗期间注意忌口饴糖和羊肉。
它的另一项主要的药用作用就是治耳聋:菖蒲根一寸,巴豆一粒(去皮心)。二物合捣,筛,分作七丸,绵裹,卧即塞,夜易之。(《补缺肘后方》菖蒲根丸)治耳聋耳鸣如风水声:菖蒲(米泔浸一宿,锉,焙)二两,猪肾(去筋膜,细切)一对,葱白一握(擘碎),米(淘)三合。上四味,以水三升半,(先)煮菖蒲,取汁二升半,去滓,入猪肾、葱白、米及五味作羹,如常法空腹食。(《圣济总录》菖蒲羹)
(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