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仙
诞
今年9月4日,即农历七月二十五日,是广州白云山特有的民俗节诞——郑仙诞,历史上被誉为“广州第一诞”。
年9月1日—9月9日
由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主办
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江经济台策划并制作
一年一度的“郑仙诞旅游文化节”
将在白云山山顶广场盛大举行
“郑仙诞”背后还有怎样的故事?
让人们每年皆登白云山纪念“郑仙”?
“郑仙诞”期间又有何民间习俗?
或是节日庆典?
今日我们一探究竟
“郑仙”传说
这个广州独有的郑仙诞,源于“郑安期骑鹤飞升”的民间传说,是百姓怀念为民众健康不惜牺牲自己的医者之节日。
相传秦朝初年,中原方士郑安期为避战乱来到岭南,在白云山下采药行医救人无数,深得一方百姓爱戴。有一年,白云山下疫病流行,不少百姓染病卧床。郑安期知晓九节菖蒲可治瘟疫,于是独自上山寻找。
蒲谷·《郑仙采药》雕像
当他遍寻不见、精疲力尽时,忽然轻风送来阵阵香气,循香望去,只见悬崖处,长着一丛菖蒲,且有九节,不禁大喜。可当他爬上悬崖采满一箩筐后,脚下一滑,摔到了崖下。
危急之间,崖下的白云化为仙鹤,把郑安期托起,飞升而去。村民得到郑安期留下的九节菖蒲,治好了疫病。
《安期升仙》图
从此,为纪念郑安期,人们便把他坠崖的地方称郑仙岩,仙鹤展翅起飞处为“鹤舒台”,仙鹤载安期生升空的一处石崖便为“升仙石”,把他飞升之日七月二十五定为“郑仙诞”。
据载,东晋时期广州刺史罗友首倡确定农历七月二十五日为郑仙诞,又称“鳌头会”、“白云诞”,登山礼拜郑仙,建立郑仙祠。
云岩·郑仙祠
传统“鳌头会”
千百年来,广州人认为,在这一天上白云山采菖蒲、沐灵泉、祈夙愿,就可以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老广州通常在农历七月二十四晚上吃完晚饭就开始上山。爬到白云山山顶待上一个晚上,第二天祈福完之后再下山回家。
记得鳌头会游山之日盛况非常。时人有“满天花雨湿罗衫,纷纷游侣出城东”的说法。每到郑仙诞,广州城的老老少少相继出城东北门,络绎于途。山路两旁摊档密布,茶水档、饼食档、花卉档、纸花档、风车档、摇鼓档、香烛档……太阳下山时,从山脚往山上望,可以看到灯火相连,仿佛一条闪闪的“银链”挂在白云山上。直至清末,“郑仙诞”都十分风盛,后因战乱和历史原因,这一风俗逐渐衰落。
《鳌头盛会》图
“郑仙诞”民俗复兴
着眼于历史渊源和现代传承,白云山于年正式复兴广州“郑仙诞”民俗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六届郑仙诞旅游文化节。
如今,郑仙诞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郑仙诞项目于年被列入白云区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成功列入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到目前正积极推动中的“郑仙诞”申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礼郑仙”的传统变化,都是后人对郑仙悬壶济世、大爱精神的纪念和传承。今年以“非遗瑰宝”为主调的“郑仙诞旅游文化节”,将于年9月1日至9月9日期间举行,欢迎大众参与精彩活动,体验非遗节日民俗文化!
来源:白云山风景名胜区
编辑:蒋翘羽、王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