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雅昌带你看展览广州艺博院家底全亮相这
TUhjnbcbe - 2023/6/15 2:37:00
白癜风会治疗好吗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308635.html

导言:北方的初秋里故宫两大重磅展览掀起一阵观展热潮,“故宫跑”重现江湖。南国的初秋…哦不,盛夏里,也有一重磅展览为这炎热的天气再加一把火。

“艺苑撷英——广州艺术博物院藏历代绘画精品展”现场

年9月26日,“艺苑撷英——广州艺术博物院藏历代绘画精品展”在广州艺术博物院揭开帷幕,该展览入选“文化部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是广州艺博院响应国家对珍藏文物典藏活化号召而特别策划的年度大展。

为保护文物以及兼顾美术、文博爱好者的需求,本次展览共分两期。

年9月26日至11月26日为第一期,年12月1日至年1月7日为第二期。两期共展出院藏历代绘画精品近70件套,其中一、二级文物达80%以上,当中更不乏镇院之宝,以及此前从未展出过的精品,为近年藏品展览中文物级别最高的一次,说它十年一遇也不为过。

这么难得的精品书画展自然不容错过!不过,为避免匆匆一看仍不知所以,不妨先跟随雅昌艺术网小编细读这些作品的迷人之处。

在赏析作品之前,先来说说广州艺术博物院的馆藏特色。

虽然广东地区在清以前罕有闻名全国足以写入美术史的大书画家,但这所博物院却囊括了一大批在美术史上赫赫有名的书画大师的作品。

譬如,文同、戴进、仇英、沈周、文徵明、董其昌、蓝瑛、陈洪绶、石涛、弘仁、恽寿平、吴昌硕……该院所藏的宋元明清文物藏品多达六千余件套,其中明清时期的藏品尤为完备,明四家、清四王、金陵画派、扬州画派等均成系列。

这些丰富的藏品主要来自建馆之初领导们颇有前瞻性的大力购藏,及多位大藏家的无私捐赠。

广州艺术博物院的前身是成立于年的广州美术馆,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美术馆之一。在当时广州市长朱光的大力支持下,于上世纪50年代在京津、江浙地区(尤其是北京、上海)较大规模地购藏古代书画。

同时朱光市长带头捐赠藏品,包括沈周巨幅作品《云山图轴》,也带动了一批大藏家的热心捐赠。

文革结束后,一批大藏家几近倾其所有捐赠藏品,镇院之宝北宋文同的《墨竹图》正是在这个时期进入当时的广州美术馆。著名古文字学家、大藏家容庚先后四次将自己珍藏的件书画作品赠予该馆。另一位大藏家杨铨一生为广州市捐赠了六千多件文物,其中件书画藏品进入了广州美术馆。

除了古代书画,对岭南书画尤其是现代岭南画派作品成体系的收藏,更成为该院最具特色的项目。

年,广州市政府重新选址立项兴建艺博院,年完成一期后对外开放。原广州美术馆的藏品及人员全部转入广州艺术博物院,自此,广州美术馆的中文名更名为广州艺术博物院,英文名则不变。

新开放的艺博院与之前广州美术馆最大的不同在于,以广东乃至全国比较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名设立艺术家专馆,给予丰富馆藏固定的陈列空间。目前拥有包括陈树人艺术馆、黎雄才艺术馆、关山月艺术馆、赖少其艺术馆等在内的12个名家专馆。

因此,本次展览由两个部分组成,即“历代篇”与“岭南篇”。

不定期举办“历代绘画精品展”是广州艺术博物院在平衡文物保护与展示的矛盾关系、无法开展长期固定陈列的条件下形成的优良传统。距离上一次“历代绘画精品展”,已有七年之久。

与过往的“历代绘画精品展”策展思路稍有不同的是,本次展览在兼顾普及性与趣味性之外,更注重吸收近年该院藏品研究的成果,在展陈手法上亦有所创新。

“历代篇”,以时间顺序,细分宋元、明、清及现代四个单元,从藏品中精挑细选最能展现时代及画家风格的藏品,以图、文(解说)并茂的形式,向公众介绍中国绘画风格流变的历史。

“岭南篇”,也以时间为序,选取院藏广东地区明代以来重要画家的作品向公众展示。这一部分的展示,将会让观众了解本土文化艺术发展的进程。

本次展览还特意挑选了一部分从未展出或甚少展出的藏品。为使观众更全面地理解与欣赏作品,在展览“绘画”之外,馆方还对题跋、印鉴做了大量的释文工作。

在展场空间布置方面,特意营造了江南风与岭南风两种不同的空间视觉效果。

在“历代篇”,以明代江南书房雅舍为参考,通过搭建书房、小庭院,营造“明代江南”的气氛,以此引导观众体会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雅致。体味何为中国文人“雅”的审美。

在“岭南篇”,以岭南回廊建筑为参考,营造穿行岭南园林的气氛,以此引导观众从“江南”来到“岭南”,欣赏岭南绘画。

此外,配合展览,馆方还将举办多场公教活动,包括专家导览、文化讲座、亲子活动等。

铺陈完毕,以下进入部分作品赏析环节,文中所提画作均在第一期展出。

历代篇

元李衎纡竹图

此画是元代画竹名家李衎所作。李衎,字仲宾,蓟丘(今北京市)人。官至吏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

他的绘画师承唐代李颇、金代王曼卿、北宋文同。他不但擅长这种以工细华滋的双钩着色画竹,还擅长作笔简意逸的墨竹。

此图是其代表作之一。竹以其迎风劲直的特性,被誉为“君子”,因此中国文人喜爱画竹,以此借物明志。宋元以后,文人画兴起,竹更成为文人画家喜爱的题材。

在这幅作品中,李衎以双钩着色写竹,结构层次和空间处理得当,繁而不乱,疏密有致,用笔沉着,设色清新。画上的款识,还讲述了李衎创作此画的经过。

明顾正谊仿黄公望天池石壁图卷之一、二、三

此图卷是明代画家顾正谊的代表作之一。顾正谊(活跃于16世纪),字仲方,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他擅画山水,其山多作方顶,少画林树,自然生秀,自成一家,开“华亭派”之先河。画卷中,层峦叠嶂,山林幽密,画风苍劲浑厚。

“松江派”画家陈继儒为之题跋,赞颂其画风苍古秀润,可与同时代的名画家莫是龙相与抗衡。这卷画作被《石渠宝笈续编》《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著录,为清宫旧物。

清弘仁黄山始信峰图

此轴为清代著名画家弘仁所作。弘仁,俗姓江,名韬,字六奇,歙县(今属安徽)人。明亡后出家为僧,改名弘仁,字渐江。

他擅画山水,师法倪瓒,构图洗练简逸,笔墨苍劲整洁,风格冷峭静谧,是清初“四画僧”之一,“新安派”代表画家。他以绘画黄山景物著称。

这幅作品创作于他去世前一年,体现了画家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是他晚年的代表作品。画中描绘的是黄山始信峰的景色。始信峰在黄山北面,山体是坚硬的花岗岩,石间有许多节理裂隙,中有松树盘根而生。

在这幅作品中,弘仁把花岗岩的峰峦和巨石,简练为挺健的轮廓线条,空勾而不施皴、染,山石陡峭瘦削,拔地而起,山石当中穿插着长势奇特的老树奇松,简洁的山石与葱郁的树木相间成趣。作品别有一种清峭旷绝、萧疏高洁的气势和格调,不仅表现了黄山奇峰险峻、虬松织翠的景色,还体现了画家独特的审美趣味和笔墨追求。

清黄慎钟馗图

此图为清代著名人物画画家黄慎所作。黄慎,字恭寿,号瘿瓢子,福建宁化人,久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擅画人物,初学上官周,后用草书笔法作画。多取神仙故事和文人士大夫的生活为题材,兼工花鸟、山水。

此画是黄慎在端午这一天绘制的。钟馗相貌奇特,豹头环眼、铁面虬鬓,是中国民间传说中能捉鬼驱邪的神,其画像常被民间用来镇宅辟邪。辟邪、驱鬼为端午节中最重要的民间习俗。

在这幅作品中,钟馗手执菖蒲,神态夸张生动,目光炯炯,衣纹以粗笔直写,画家用笔如草书般利落潇洒,风格疏朗狂放。从款署可知此画是黄慎中年寓居扬州鬻画为生时作。

清任颐煮石图

这是晚清著名画家任颐的作品。任颐,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擅画花鸟、人物。其人物画题材广泛,造型准确,结构合理。他长期寓居上海,以鬻画为生,是“海上画派”著名画家之一。

这幅作品取材来自中国的传说故事。传说神仙、方士烧煮白石,石头煮软后服用,能得道升仙。因此,古代文人以“煮石”“逃禅”比喻修炼道佛、超脱世俗。

画中,一位文士侧身看向身旁正在煮石的大炉,神情专注而执着。炉前欹斜散落好几块等着被煮的巨石,令画面的构图错落饱满。文士衣纹转折重叠,石头纹理坚实,可见画家用笔之凝练劲健。

这幅作品人物刻画生动,风格淡雅清新。“煮石”的用意是追求超脱,但画家笔下的文士生动有趣,显然尚在凡尘之中。

岭南篇

清黎简古寺奇峰图

此轴为广东清代著名画家黎简所作。黎简,字简民,号二樵,顺德(今属广东佛山)人。擅画山水,师法元人,以苍润见长,境界清邃,为清代广东山水画家之杰出代表。

在这幅作品中,远景奇峰耸立,古寺藏身其间,近景高林密荫,红衣高士穿行林中。画家以淡墨长皴表现大块面山水,浅绛稍染,再以浓墨施以苔点表现山峦的高耸险峻,构图充满张力,格调清峻淡远。

黎简大约三十岁左右开始寓居省城广州,与城中士人多有往还。此画是他来广州小住时所绘,款识记录了他与谢景卿、黄丹书的情谊。此画曾为行商潘仕成家族收藏,由杨铨先生捐赠入藏该馆。

清蒋莲东坡啖荔图

此轴是广东清代著名画家蒋莲的作品。蒋莲,香山(今广东中山)人,曾寓居广州。他擅画人物、山水。其人物取法唐寅、仇英,运笔稳健灵动,尤精于仕女,是清代中晚期广东著名的人物画家。

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有名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以此赞美岭南风物。此画中主人翁苏东坡手持蕉叶扇倚坐在石上,意态悠闲。旁边一侍女送上荔枝一枚,神情温婉。侍女脚下一个童子正要伸手摸向满载荔枝的箩筐中,为幽雅闲适的氛围增添了一点活泼气息。

画家用笔精妍老练,设色淡雅逸致。这幅作品为其中年之精心巨制。题款中提到的“浴桐小馆”,为道光年间他在广州寓居之所。

清苏仁山五羊仙迹图

此轴出自广东清代著名画家苏仁山之手。苏仁山,顺德(今属广东佛山)人。擅画人物、山水。他的人物画造型、构图简拙,夸张奇异,为清代晚期广东出色的人物画家之一,与苏六朋并称“二苏”。

这幅作品构图独特,画风粗豪雄健,为苏仁山代表作之一。广州有“羊城”之别称。传说此地原本海天苍茫、遍地荒芜。某日五位仙人身穿五色彩衣,骑口衔谷穗的五色仙羊降临此地,将谷穗赐予土人后腾云而去,羊化为石,此后广州成了一方富饶之地。

画中五男一女六位仙人各持谷穗相聚。苏仁山在题跋中自言五仙之外加一位蝗神附祀,方能保证不受虫害、五谷丰登。五男一女谁是蝗神难以断定。画家以浓墨干笔勾勒人物形态,用笔利落。画中左侧男女二仙正面相向,右侧四男仙直排站立,与画面成垂直线。此画由漫画家李凡夫先生捐赠该馆。

现代赵浩、罗卓群猴饮水图

此画由广东现代著名画家赵浩、罗卓合作而成,二人均为广东国画研究会的主要成员。赵浩,广东台山人。善摹古画,功力深厚,令人叹为观止。罗卓,广东新会人。善画人物、鸟兽,兼课于广州市立美术学校。

这幅作品描绘的是山中飞瀑倾泻,四只白猴攀附老松倒挂一线,往低处掬水解渴。画作布局精心,背景以山涧飞泉、突兀巨石,营造山林险峻的气氛。四只倒挂的猴子占画面的中心位置。

画家巧用白粉作底、略施细毛以表现猴子的形态,猴子头部表情刻画细致,眼光炯炯,神态逼真,老松、山石则以笔勾勒其形,再染色、勾皴,形态生动。

此画是绘赠给萧正轩的。萧正轩,精鉴赏,富收藏,亦能作画,与广东国画研究会成员友善。这幅作品构图饱满,笔力劲健利落,设色清新淡雅,展现了画家师法传统尤其是宋元绘画的深厚功底。

现代高剑父枫鹰图

这幅作品是现代著名画家高剑父代表作之一。高剑父,名仑,字爵庭,号剑父,番禺(今属广东广州)人,为岭南画派主要创始人之一。

此幅作品描绘了在秋风萧杀、红叶片片的景致中,一只雄鹰伫立于老树上,神情落寞,但雄风依旧。

这幅作品虽然没有署年款,但从高剑父的书风以及诗文的内容推断,作品可能创作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此时的高剑父早已退出了政治舞台,专心于艺术创作。但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之际,使曾经满怀革命激情的高剑父感到落寞非常。

作品中所描绘的雄鹰正是他心境的写照。这幅作品高剑父采用了工写结合的手法去表现,雄鹰以精细的笔法画出,造型准确,神情生动,羽毛真实可感,充分展现了高剑父扎实的写生功力。背景采用写意笔法,树干以高剑父喜用的排笔画出,枯藤和红叶采用传统的用笔,技法兼采中西,充分体现了高剑父“折衷中外,融汇古今”的艺术主张。

(文中作品赏析文字与图片均由广州艺术博物院提供,特此鸣谢!)

1
查看完整版本: 雅昌带你看展览广州艺博院家底全亮相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