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端午到,赛龙舟,真热闹。吃粽子,带香包,蚊虫不来身边闹。”这首脍炙人口的儿歌,唱的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风俗。
BUT,你真的了解端午吗?
大家一起看过来
端午?起源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诗篇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
端午
作者: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浩浩,不能洗得直臣冤。
和端午
作者: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关于端午节的谚语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山东)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宝山)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江浙)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
歇后语
端午节卖月历——过时了
端午节的黄鱼——在盛市上
端午?民俗
扒龙舟
扒龙舟历史悠久,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龙舟竞渡分为请龙、祭龙神、游龙和收龙等几个版块。龙舟竞渡前一般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择吉日从水下起出,祭过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福佑、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
挂艾草与菖蒲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菖蒲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如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端午食粽
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粽子,属籺的一种,籺是人们在逢年过节时用来拜神的贡品,逢年过节做籺拜神是古老的传统习俗。籺有很多品种,不同的节日会做不同的籺,粽籺是端午节拜神的贡品。粽的主要材料是稻米、馅料和箬叶(或柊叶)等,其花样繁多。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草药水(沐兰汤)
草药水,即是古籍记载的沐兰汤,端午日洗草药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端午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日遍地皆药。端午期间,我国不少地方有采草药煮草药水沐浴的习俗,端午草药的药性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拴五色丝线
在端午节节这天,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以驱邪。传统之俗,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颈项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娘妈”生日,才解下来连同金楮焚烧。还有一说,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谓之可去邪祟、攘灾异,会带来一年的好运。
避五毒
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民间又在衣饰上绣制五毒,在饼上缀五毒图案,均含驱除之意。
采药、制凉茶
采药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习俗之一。民俗认为,端午阳气旺盛,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遍地皆药。采药是因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才于此日形成此俗。在端午采药与设置种种可驱邪的花草,其来源久远,这一风俗在汉代时已影响广泛,后来也逐渐影响到东亚各国。
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
药料包括雄黄、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叶等,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另外有的地区还用雄黄酒末在小孩额上画“王”字,使小孩带有虎的印记,以用虎辟邪。这些活动,从卫生角度来看,还是有科学道理的。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洒也颇有益。
赠扇子
端午还有赠扇之俗。唐人冯贽《云仙杂记》洛阳岁节称所赠是避瘟扇。古时端午前两日有扇市,到了买扇子、用扇子的时候了。
从象征明月的圆扇,到诸葛亮用的白羽扇,再到折扇,凉友招清风,扇子其实是古时文人实用的一种诗意物件。
如朱熹说,动摇便是用,放下便是体。总结此诗意,最令人赞叹的还是白居易:盛夏不销雪,终年无尽风,引秋生出手,藏月入袖中。
端午?乡愁
这个端午,话粽子,忆儿时,念亲情;吃粽子,解乡愁,享团圆;包粽子,传情谊,守传统。藏在粽子里的人生真谛,你领悟到了多少?
当粽子遇上《龙猫》
有些烦恼,如同系在粽子上的绳结,
解开了,才有云淡风轻的机会。
当粽子遇上《阿甘正传》
生活就像一篮粽子,
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会是什么口味。
当粽子遇上《大话西游》
尘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
曾经有一份裹满亲情的粽子
摆在你面前,你没有珍惜,
等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
当粽子遇上《这个杀手不太冷》
最深沉的爱,
莫过于活成了你的模样:
叶青米白,一生清白,
半世蒸煮,温润如玉。
有棱有角,刚正不阿。
当粽子遇上《当幸福来敲门》
糯米多如平淡无奇之日,
红枣少似大放异彩之时,
若无糯米只吃枣,
幸福也无从说起。
当粽子遇上《肖申克的救赎》
万物之中,希望最美。
最美之物,永不凋零。
一如粽子,满裹美好生活之向往,
情悠悠,意浓浓,永流传。
当粽子遇上《星战前传》
愿奇迹与你同在!
不过所谓的奇迹,
就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
(来源:文明晶都)
原标题:《端午,你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