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浮世美人绘品味浮世美人绘中蕴含的日本
TUhjnbcbe - 2023/1/15 21:12:00

浮世绘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艺术,是日本人发自内心的表达和民族特征最真实的写照,更是日本人骨子里的审美观的充分体现,而浮世绘中的美人绘题材则更为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浮世绘的魅力和日本人对美的极致追求。

早期的日本浮世美人绘借鉴了中国唐代仕女画的艺术风格,如周昉的《簪花仕女图》,画面中仕女凝脂的肌肤、华美的服饰和高贵典雅的风情都能在早期的肉笔浮世美人绘以及成熟期的美人绘中窥见其“内在的相似性”。

在日本宽永到宽文年间(—年),初期的浮世绘作品受中国风俗画的影响很深,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出现了类似的艺术风格。表现女性之美的技巧广泛为社会人士所赏玩,出现了专门绘制美人画的浮世绘画师。

浮世绘历经数百年,自有它独特的魅力,今天我们就来揭开浮世美人绘充满神秘魅力的面纱,露出它本身最真实的面庞——

浮世美人绘大赏!饱览24位画师百余幅名作,美人绘源流+发展+典故+逸闻,品味日本趣味之“粹”

《浮世美人绘》

有书至美唐丽丽编著

年11月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书至美

在这本书中,让我们通过这典型的“唯美世界”艺术来看看日本民族最深处的美是如何在画纸上得到诠释的吧~

菱川师宣

浮世绘艺术的始祖

菱川师宣从小就师从父亲,学习绘画描图。不满二十岁时,菱川师宣独自前往江户学习绘画,他穿梭于市井间,为市井小说画插画,这为他在绘画创作方面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值得一提的是,年他出版了第一个署名绘本《武家百人一首》,正是这本署名绘本让他从无名画工菱川吉兵卫一跃成为浮世绘画师菱川师宣。

这本绘本以游乐和歌舞伎为中心所做的江户风俗的生活描写,也为后世留下了江户时代的画证资料。借此契机,菱川师宣在木刻插画出版界一举成名,成为日本当时的新兴派代表画师。

《和国百丈》(年)

后来他根据市场的需求开拓了美人绘题材,以吉原的妓女为原型,绘制了大量的单幅美人图和少量的美人群像作品。虽然这种手绘作品在日语中称为“肉笔绘”,严格来说不是浮世绘的主流,但菱川师宣的这些作品开创了后来的浮世绘版画美人图的先河。

舞者

绢本着色

78.1厘米×41.9厘米

—年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这幅手绘美人图最突出的还是画中的女子穿着的这件华丽的圆形图案的和服。和服以黑色为底色,在裙摆、背部和袖口处绣着红色、蓝色、白色的图案,图案的细节丰富,呈现出刺绣的手感效果,让这件和服显得雅致独特,衬托出女子优雅的气质。

在当时,社会的审美偏向奢侈的华美风,人们努力展示华丽的服装,这在房屋的装饰和赏花服饰中都有所体现。在这幅作品中,菱川师宣煞费苦心地再现了吉原女性时尚的细节以及最新的时尚纺织图案。

这和他本人来自一个以缝箔刺绣业为营生的家庭有关,他早年跟随父亲学习设计绣花图案,这为他成为浮世绘画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西川祐信

京都浮世美人绘圣手

西川祐信出生于京都,是江户时代前中期京都成就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一位浮世绘画师,与江户的菱川师宣并称为浮世绘早期的两座高峰,以绘本和肉笔春宫画最为著名。

他笔下的女性无论是来自社会各个层面和行业,都露出极其抒情的气氛,他的插画与肉笔绘显示了自己对传统绘画风格的眷恋。

《宫诣图》(—年)

年,祐信发行的一本墨摺绘本《百人女郎品定》非常成功。书中详细刻画了从上层社会到游街各个阶层的女性形象。西川祐信以流畅柔软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个圆脸美人,这也成为他独特的造型特色,受到了很高的评价。

这本书后来被誉为江户时代中期女性职业的百科全书。《百人女郎品定》的成功,让他的艺术名望从京都大阪传到了江户,他开始绘制大量的浮世绘插画。

三美人

肉笔绘(纸本着色)

36.2厘米×53.3厘米

18世纪早期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江户时代中期的诗人、画师和儒者柳泽淇园(—年)在他的著作《随笔》中说道:“提到浮世绘,我们可能首推英一碟(—年),而事实上,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画师,如奥村政信、鸟居清信、怀月堂安度等,但西川祐信的画技无人能及,他确实是浮世绘天才。”

从这句话可想而知,西川祐信在当时受到了多么高的赞誉。这幅《三美人》是西川祐信的代表作之一,颇受赞誉。这是一幅非常精美的肉笔绘。画中的三位美人红润迷人的形象,既可爱又优雅。

巧妙的人物姿态构图、色彩的呼应与节奏感、优雅的线条都是这幅作品的闪光之处。西川祐信这幅作品中的美人形象被认为更接近当时真实的女性形象,削弱了同时代画师作品中程式化、理想化的形象表现,这一点在浮世绘早期的作品中实属难能可贵。

和小狗玩耍的游女和侍女

肉笔绘(纸本着色)

58.4厘米×83.2厘米

–年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这幅作品中一个打扮华丽的游女走在阳台上,手里牵着一只用红色皮绳拴着的小狗。旁边看上去只有十几岁的侍女把一个线球扔给欢快的小狗,小狗的脖子上系着红色的绳子项圈,上面还系着一个小铜铃。

这个画面似乎来自《源氏物语》中的一个场景——柏木与众多贵公子一同在六条院中蹴鞠。因一只小猫的缘故,女三宫居处的御帘被掀开,她回眸一顾,高贵秀雅的姿容令偷看的柏木失神落魄。

这个故事场景后来成为美丽女性被偷窥的典型场景,也是经常被表现的题材。西川祐信把故事中的公主换成了京都吉原的游女,把猫换成了狗,把侍臣转换成了拿着线球的年轻女子。

整幅作品透出的优雅娴静的氛围与充溢着活泼动感的江户画师的作品有着鲜明的对照。对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典故信手拈来的创新也显示了西川祐信在肉笔浮世绘方面的文化底蕴。

铃木春信

开启锦绘光芒的美人绘大家

铃木春信作为江户中期的浮世绘大家,师承关系一直没有定论,《增补浮世绘类考》中认为铃木春信是西村重长的学生,目前日本学界更偏重这种说法。

在明和二年之后,春信才开始迈入创作的高产期和巅峰期。同年,铃木春信在雕版匠和印刷匠的协助下,在红摺绘色彩的基础上,采用多色套印法成功创制出了第一批锦绘作品。

这些作品比红摺绘的色彩更加丰富,画商们将其比喻为精美的锦缎布帛,由此“锦绘”一词便成为浮世绘的代表,使得传统木刻版画的技艺前进了一大步。

《见立菊慈童》(年代不详)

铃木春信的浮世绘作品题材广泛,其中以美人绘见长。这些年少的美人洋溢着的迷人的柔弱、感伤之美,传达了春信主观的理想境界,这是艺术评论家们用“梦幻”来形容其美人的原因。

这也使他与同时代的其他浮世绘画师在风格上拉开了较大的距离。可以说是春信让浮世绘艺术平稳地纳入日本美术的主流地位。

雪中相合伞

锦绘

27.2厘米×20.2厘米

芝加哥美术馆藏

这是一幅铃木春信的代表作,在所有表现情侣的浮世绘作品中,这幅是最浪漫和忧郁的。春信也在这幅画中展现了他对色彩的驾驭能力:画面色彩对比强烈,在白雪皑皑的银色世界中,年轻的男人和女人在灰色天空的映衬下静静地行走,二人的黑白衣服和伞背的黄色,以及内衣的红色表现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色彩对比,配色方案出奇的简单而精致。

画师借用了歌舞伎中双双赴死的男女共打相合伞的情节,通过描绘两个人用手共同来支撑落满雪的伞,两人深情对视的细节表现,赋予了画面哀婉的氛围。

铃木春信在技法上利用了空摺法,画面中伞顶上的落雪仿佛微微凸出纸面,女子身上的白衣也布满精巧的暗纹,虽未渲染任何颜色,却已让衣服的质感跃然纸上。画师本人似乎对这幅作品情有独钟,先后多次变换雕拓技法加以表现,据日本学者考证至少有五个版本。

风俗四季歌仙·立春

锦绘

27.7厘米×20.7厘米

美国国会图书馆藏

这幅作品描绘了在新年伊始的元旦,一个年轻的带剑武士坐在豪宅的宽阔边缘,这时一位女孩打开门,武士将剑插入了腰带中,抬头回望门后的女孩,并与她交谈的情景。

作品上方的云中的是平安时代藤原俊成(—年)的诗,大意是“春天从天空中而来,天堂之门打开了……”。这让人联想到女孩可能是被隐喻为日本传说中天上界的主宰——天照大御神,她打开了门就像神一样打开了天堂之门。

女孩袖子上的“雪轮”图案中绣着梅花、抚子、菖蒲和红叶四季的植物纹样,也寓意着四季的生命在阳光下生生不息。左边的年轻武士也身着振袖,在江户时代,年轻富有的男性身穿振袖并不稀奇。上面像“斗笠”一样的图案有“隐藏”的意思,与之相搭配的图案有的像波浪、云和霞,这似乎象征了隐藏的东西就是“月亮”。

春信似乎是将这位武士比作了天照大御神的弟弟月读命(计算日期和月份的神明)。这两位神明的组合非常适合人们在喜庆的新年里祈祷——如同月亮变成满月一样,人们经历辛苦,总能迎来新的光明的一年。

雨夜宫诣

锦绘

27.7厘米×20.5厘米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浮世绘中的见立绘大多来源于中国与日本的故事与传说,并代之以当时的社会风貌或美人姿态。理解见立绘的前提是观赏者必须了解这些典故,才能从中品味到这种置换的妙趣与机智。铃木春信的见立绘极具文学素养,而且有着独特的灵感转换和恰到好处的洒脱。

这幅《雨夜宫诣》就是以谣曲(见下方注释)《蚁通》作为原型典故而绘制的,讲述了平安时代初期和歌圣手纪贯之在深夜大雨中,路过和泉国(现在的大阪府)蚁通明神之前时,没有下马行礼而被神明责罚。

他即兴为神明唱起了和歌,平息了神的怒火,他得以平安通过。这幅作品将这个故事转换为一位年轻女子在风雨交加的夜里孤身一人艰难行走,她经过红色的鸟居,一手提着灯笼,一手撑着伞,周围的树木剧烈摇动,紫色的和服下摆飘动着。

从女孩手持灯笼上的纹样可以判断出她是江户笠森稻荷茶屋的阿仙。春信将水茶屋的招牌女郎比作了蚁通神明,让人品味到了春信对这幅作品的巧思和机智。

谣曲:简单来说就是日本“能乐”的唱本。能乐是日本一种古老的有情节的表演艺术,其中包括“能”和“狂言”两种表演形式。

1
查看完整版本: 浮世美人绘品味浮世美人绘中蕴含的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