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立冬真是立竿见影的准时和尊重节气日历。前一天还是色彩浓重的深秋,立冬前夜的疾风劲雪,让老天爷守时地进入了冬天。
静姝摄于北京国贸静姝摄于北京中山公园每年一下雪,总能听到那句,“一下雪,北京就变成了北平,故宫就变成了紫禁城。”还有联想丰富之人更多加了几句,“西安就变成了长安;南京就变成了金陵;苏州就变成了姑苏;洛阳就变成了东都。”这些想象中无不透着怀旧悼古的情思,却也不乏现代人的文艺情怀。
静姝摄于故宫端门作为北京人,一直不解下雪和北平有什么关系。于是特意查了一下这话的出处。很多人说这是老舍先生在短篇《住的梦》中说的,但其实真实的原文是,“秋天一定要住北平。天堂是什么样子,我不晓得,但是从我的生活经验去判断,北平之秋便是天堂。”如此,此话并非老舍先生所说。
静姝摄于北京兴隆公园真正的出处是生于重庆70年代的自由作家、诗人兼编剧尹丽川。她在一个下雪天去后海喝酒,后来便写下:“一下雪,北京就成了北平。我们去后海看雪,就回到了明清。”
静姝摄于北京后海无论出自谁,之所以此话一出就抓住了人心,我想是因为它怀旧唯美的韵味和内涵吧。
静姝摄于北京菖蒲河公园一场雪仿佛一床巨大宣软的棉被,盖住了整个北京城。冬天,虽天寒地冻,让人不免寒颤瑟缩,却有种想在家中或和家人在一起的温暖和烟火气。尤其今年的初雪又遇周末,一下子把喧嚣繁忙的大都市掩盖得仿佛熄了火,让平日里忙不停的人们停下了脚步,让急躁易怒、委屈抱怨的人们也能暂时心平气和,兴奋地居家观望、等待、欣赏这突如其来的立冬初雪。
静姝摄于住宅小区雪中的京城似乎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放慢了速度,慢慢走,慢点开,慢慢来,不用急……声音和缓了,脾气温和了,生活慢下来了。仿佛文学作品和影视创作中描写呈现的曾经的北平,空气中不时回荡着小贩的叫卖声、三轮车的当当声、老北京人的问候声,和偶尔雀鸟在枝头廊前飞过捉食的叫喳声……虽然老式破旧,却有种静听自然的和谐安静和朴素祥和的人间烟火气。我想我渐渐理解了此话的含义,应该就是一种对安静慢生活的渴望吧。
静姝摄于北京东华门胡同这场初雪从周六夜一直下到周日午。周日一早,大朵大朵的雪花还在扑簌簌的漫天飞舞着。还没起床我就想闻闻雪的味道,于是把窗开了个小缝儿,还没等探头呼吸就被鱼贯而入的冷风夹着飞雪吹了个寒颤,好冷!今年真的准时入冬了!
静姝摄于住宅小区赶紧又钻回温暖的被窝,还是跟着正在直播的小两口导游一览飘雪的故宫吧。
静姝摄于北京故宫午门一遇下雪,故宫总是一票难求。索性跟着直播逛,在暖暖的家中也能感受到巍峨的金瓦红墙在银白世界中的清新冷艳,依然仿佛身临其境般听到了雪落的声音,体会着故宫瞬间变成紫禁城的穿越。
静姝摄于北京太庙午后放晴,一定要出去踏踏雪。一夜风雪让人一下子从秋装换成了全副武装的冬装。
静姝摄于住宅小区为了拍照,我和先生依然寻着红墙金瓦而去,于是围着故宫从菖蒲河公园走到太庙,再穿过故宫午门到中山公园。金色的柔光洒在雪上格外闪烁耀眼。
静姝摄于北京菖蒲河公园静姝摄于北京菖蒲河公园静姝摄于北京太庙静姝摄于北京午门静姝摄于北京中山公园古建筑群在挂着白雪的青松翠竹黄叶的掩映下更显古朴大气。
静姝摄于北京菖蒲河公园成群的喜鹊也欢喜地一会儿枝桠一会儿地面的在人流间飞上跳下。故宫周围依然游人如织,两三家人、三五好友、青年老幼在雪中嬉笑玩耍,格外尽情开心。在这纯洁的银白雪世界中,人心似乎也被洗涤柔软温暖了。
静姝摄于北京太庙静姝摄于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既是立冬,自然也少不了饺子。如今北方人口中的“好吃不如饺子”早就超出了好吃和饺子的含义,已然成为一种特殊节气中的中国文化。
静姝摄于家中一场雪冷却了京城,却暂时放慢了生活,热络了人心。何必要回到北平呢,如今的北京像个美丽的大花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北平人的生活怎么可能比北京人更好!现代人的生活更追求诗和远方,此时的北京不就是一雪成诗吗!
静姝摄于北京菖蒲河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