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其起源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的祭龙活动,直到南北朝才将端午节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了一起,并一直流传了下来,在整个汉文化圈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虽然认为端午是为了纪念屈原看起来有点牵强附会的嫌疑,但是千百年来,屈原那种爱国精神,那种不自甘堕落的文人风骨,那些想象瑰丽、大气磅礴的辞赋诗篇却早已深入人心。
今日端午,一首小诗,致敬远古的灵魂:
端午节这天菖蒲轻轻歌唱
丝丝缕缕播散光芒,收拢秭归的归途
再没有多一次历史可以去爱、去恨
让任意的杯水掩藏呼吸
填写空空荡荡的飞白
诗人骑上白鲸在汨罗江中恣意翻飞
修饰辞不达意的背景
兰芷菱花结伴成群,泪眼相望
像一种美食餐风饮露
悬空诚挚的思索
清点人品每一个版本的错别字
从南方的伤口洗净答案
从巫师慌乱的足底盗走命运
走尽两千年的预言
到头来也仍然跋涉于戈壁河床
让人在彼岸彳亍(chìchù)孑孓(jiéjué),沉默暗哑
冷知识:据考证,不但端午节原本和屈原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而且以胡适为首的一批学者甚至认为连屈原都是杜撰出来的人物。他们的理由是:在汉代以前的传世典籍中没有一句关于屈原的记载。最早提到屈原的文献资料是汉初贾谊的《吊屈原赋》,此后因为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的流传,屈原才一步步被树立为一位才华横溢、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
(图片来自网络,更多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