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无锡归来,蒲一直萦绕脑海中。
无锡访蒲,盖因蓬莱海上风君痴蒲石与苏东坡渊源故,遂成此行。
说菖蒲,离不开东坡先生。说苏东坡与蒲,更离不开产于蓬莱的弹子涡石。
年10月,东坡调任登州(今蓬莱)太守,其于丹崖山旁取弹子涡石数百枚,用以养菖蒲,并作《文登弹子涡石》诗。全文如下:
文登蓬莱阁下,石壁千丈,为海浪所战,时有碎裂,淘洒岁久,皆圆熟可爱,土人谓此弹子涡也。取数百枚,以养石菖蒲,且作诗遗垂慈堂老人。
蓬莱海上峰,玉立色不改。
孤根捍滔天,云骨有破碎。
阳侯杀廉角,阴火发光彩。
累累弹丸间,琐细或珠琲。
阎浮一沤耳,真妄果安在。
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
垂慈老人眼,俯仰了大块。
置之盆盎中,日与山海对。
东坡先生以蓬莱之石,与菖蒲相得益彰,实乃精妙也。此亦成为后人植蒲佳话。只是,菖蒲在南方绵延盛兴,而在昔日东坡取石之地,却鲜为人知。这亦是南下访蒲问道之目的。
2、
访蒲,王大濛先生是第一位要寻找的人。
有人称,到无锡,不可不看菖蒲。而论菖蒲,则不可不见王大濛。王大濛,原为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退休后深入研究菖蒲文化,人送雅号江南“草圣”。
在苏珈美术馆见到王大濛先生时,“蒲草文心”中日韩菖蒲展正在举行。先生左手夹着烟,站在门口。先生厚道,我请他在所著“蒲草”二书上签名,先生拾笔便书。
王大濛先生。
当日,王大濛先生和众多爱蒲同道聚集,一边赏蒲,一边交流。下午,王大濛先生做题为“蒲草文心”的讲座。甫一开始,在讲到“一株草为什么会赢得这么多人喜爱”时,王大濛先生便举苏东坡在蓬莱取弹子涡石植蒲之例,以证余年来尤其是自唐宋文人雅士爱蒲之极。“历史上文人种蒲的故事举不胜举,从唐宋至民国,文人们均将菖蒲在案头清供,挑灯夜读倦了双眼,看一眼蒲草,可以解乏提神。”
蒲草文心。
爱蒲自年少时起。
王大濛先生小时候跟随老先生学习画画和书法,很多老师家里种菖蒲,他不懂为什么画案上面总是摆着一盆绿油油的草,有时候你想去抚摸它,老先生就会痛斥“绝对不要碰”。他说,慢慢长大后,才懂得这棵草在文人心中是那么的重要。
3、
菖蒲究竟是一株怎样的草?
王大蒙先生说,菖蒲是性灵之物,简洁有出尘之致,其俊秀卓然的气韵正合文人宁静致远的秉性。它如梅不畏严寒,如兰空谷幽放,如竹清雅澹泊,如菊特立独行。
养蒲,就是养一种精神。
苏东坡眼中的菖蒲极具“忍寒苦,安淡泊,伍清泉,侣白石”之品格。王大濛先生说,这四句话是菖蒲的精神。在深山的小溪边,冬天下着大雪,草木凋零,唯菖蒲这株草,翠绿翠绿的,是那么的有精神。这样一株“忍寒苦“的草,就是文人要追求的精神;菖蒲隐居隔世之山,无人看它,它也不需要别人去看,但依然长得那么精神,恰如隐士安于淡泊;菖蒲日夜与清泉为伍,洁身自好,清清白白,如同文人干净的灵魂;菖蒲以白石为朋友,而白石之上无土,但菖蒲根就扎在白石之上,所谓“不资寸土”,是为“侣白石”;对于文人士大夫来说,菖蒲有一种象征意义,仿佛是不肯与浊世同流合污的高士的化身,是君子品行的镜影。
菖蒲极具“忍寒苦,安淡泊,伍清泉,侣白石”之品格。
4、
菖蒲有香气,这是北方人少有人知的。王大濛先生认为,菖蒲带着生拙的味道,醒透深沉,一丝一丝,徐徐袭来,若有似无,有意去闻闻不到,一不小心却进入鼻息,让人感觉到一种文气、一种“雅”、一种韵味,很绵长,就像春天的雨露,慢慢滋润你的心田。
菖蒲,作为屈原口中绕来绕去的香草之一,包括苏东坡在内的唐宋文人一直在玩,直到吴昌硕在内的民国时期的书画名家的作品中都有它的影子。与兰花相比,菖蒲个头小,愿做配角,具有“瘦、小、柔、弱、阴、寒、清、幽、淡、雅”等等贫苦寂寒的特点,“处弱而毅如松针、虽穷而生机勃勃”,更易与太湖石、英石、昆石、灵璧等赏石组合成微型山水盆景,让文人在案头就直接得到“山林之趣”慰籍,抵近文人“冶物怡情”的精神层面。
一盆蒲和竹,得“山林之趣”慰籍。
据王大濛先生介绍,古人把菖蒲分为六种:“金钱”“牛顶”“台蒲”“剑脊”“虎须”“香苗”,但是作为案台清供种得最多的是“虎须”和“金钱”,从古至今,这两种菖蒲是作为菖蒲的正脉传承下来。
5、
王大濛先生种菖蒲,采用的是明代的种法——附石菖蒲种植,“它不光光是种在盆里,而是附着在石头上。附石种让你有一种‘卧游’的感觉,它是大自然的载体,即便我躺在家中,看到它,我的心也有畅游自然的感觉,所以叫附石种。”
擅长书画的王大濛先生独创以中国传统绘画美学中的平远法、深远法、高远法植蒲,兼以雕塑造型美学辅之,以增其形态意境之美。此外,更有一批先生亲手制作的石盆菖蒲,于其空白处题字镌刻之后,顿生古意,意境为之一变,颇有点睛之效。
附石种,据说鼻祖是东坡。
王大濛先生选蒲盆,甚爱明清时期的石盆、紫砂盆。在他看来,这是想古人借时间。“因为老石盆上有时间沉淀下来的皮壳,给人沉静雅致之感。”
6、
访蒲期间,也是结交同道之机。自福建泉州抵无锡的“翡宇兰馨“先生,无锡养蒲名家”茉莉“女士,“花间堂?文儿”女士、宜兴制盆高手“涵远”先生等,皆不吝赐教,吾等皆大呼受益匪浅。
7、
当下,江南爱蒲人士所养菖蒲品种有虎须、金钱、石菖蒲、金边菖蒲、银边菖蒲、日本极姬菖蒲等,长可盈尺,小可手握。
盆之材质则或陶或砂,或石或瓷;形制则有方有圆,有六角,有长盂。而菖蒲所依附的石材则包括太湖石、英石、昆石、灵璧石,甚至是古人不曾尝试的戈壁石、瓦片、煤渣等。石或壁立如岳,或偃卧如虎,不一而足,形态各异,几无重者。
菖蒲或植于盆,或附于石,皆需因材施技,因形制宜,无不慎思熟虑。
无锡访蒲手记。
8、
无锡访蒲,探究烟台与菖蒲之渊和缘,为烟台官方开先河之举。蓬莱海上峰先生一语道破:蒲石山海,盆盎登莱。说与王大濛先生,先生提笔欣书。
可以期待的是,不日,这些极为文气,又颇具性灵、有出尘之致的江南情趣之物,就将移植烟台雅士们的案头。
颇值一提的是,访蒲一行五人,无锡逗留三日,未离五爱广场。五爱与吾爱谐音,与五人爱蒲冥冥巧合,天意也。
王大浦先生欣然为烟台蒲石书。
9、
古人喻菖蒲:“靡不藉阳春而发育,赖地脉以化生,乘景序之推移,而荣枯递变均未足拟,卓然自立之君子也。”吾辈当视己如菖蒲,人人学而为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