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的病理机制都是胃气上逆,但引起胃气上逆的原因寒热虚实都有,因此寒热虚实都可以出现呕吐,所以,呕吐既可以是一个单独出现的单一症状,但更多情况下是诸多病证下的一个伴随症状。按照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单一症状的治疗较少,整体辩证的情况较多。
1.寒证
1.1虚寒:
1.1.1比如腹部隐隐作痛,喜欢暖喜欢按,恶心呕吐也就是里虚寒证,需要干姜制半夏温胃散寒降逆止呕。
1.1.2比如胸胁胀满呕吐的实际上是因为胃虚寒凝,水饮内停,浊阴上犯,阴乘阳位、胸阳不展,气机不离,上逆迫胃,胃气上逆而导致的呕吐胸满。用的吴茱萸汤(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
1.2实寒:
1.2.1比如腹部有寒饮,呕吐清水,胸胁腹部胀满,眩晕也就是水饮上犯,可以制半夏茯苓生姜温阳化饮来治疗。
1.2.2比如吃了不干净的东西,或者油腻难消化的东西,受凉后出现的恶心呕吐,也就是胃肠型感冒的既有外感风寒的全身怕冷头痛、全身疼痛,酸困肌肉疼痛,也有胃肠道的恶心呕吐,大家常用的藿香正气水,就是治疗这类呕吐的。
2.热证
2.1.虚热比如持续高烧患者后期出现的:高热伤津之后出现的呕吐,口干渴,竹叶石膏汤证。
2.2.实热(湿热)比如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胃炎、急性中毒、湿温患者出现的呕吐,除了呕吐,患者往往还伴有发烧,恶心呕吐,胸满,头晕,全身酸困乏力,需要清热利湿,比如用杏仁薏苡仁白豆蔻的三仁汤;黄连厚朴菖蒲制半夏淡豆豉栀子的连朴饮等,随着湿热得清,气机条畅,不再有胃气上逆的病理机制,呕吐也自然消退。
以上只是简单的罗列一些,由此可见,对于任何症状,我们都是需要系统全面思维,而不是见吐就止吐,发烧就退烧,看见炎症就用清热解毒的简单思维。
实际上,所有的呕吐的治疗都是因势利导,而不是见吐止吐。单一的呕吐是非常少见的,大多数都是很多病症的一个伴随症状,如果不能治疗其背后产生的原因,单一止吐也往往无效。
所以,对于任何一个症状,我们都需要非常详细全面的诊断治疗,而不是简单粗略的对症治疗。
即使是同一原因,在不同体质的患者身上,也各有表现,比如同时吃了一串葡萄,有人就腹痛腹泻,有人却安然无恙。同样是化疗药物引起的呕吐,也会因个人体质差异而需要不同的治疗。
这也就是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辩证论治的原因。
非常感谢大家打开广告,广告收入已经够我支付部分房费了,谢谢
可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