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娥说
曹娥是东汉(公元23--年)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于是,关于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也有一部分说法是为了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看完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传说,下面我们谈谈端午节和特异功能的关系,或许有人会说”初一尘“你是不是研究特异功能已经痴迷了看什么都有特异功能!笔者特异要强调的是自己从事传统中医研究已经20多年了,因此非常确定的是特异功能与中医健康养生密切相关。
如果说端午节也存在特异功能现象那?首先我们回忆一下中国人体科学的奠基人:钱学森和吕炳奎的故事就会明白了。因为中医学的诞生是古代无数特异功能者集体智慧的结晶,特异功能人对自然界阳气的升降沉浮变化在人体,植物,动物等等自然环境宏观和微观明物质,明能量和高维世界高度与角度的暗物质,暗能量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
端午节时近盛夏,湿热郁蒸,蚊蝇滋生,百虫活跃这是明物质和明能量的自然现象,在暗物质,暗能量高维层次相对应也有各种因素要主导和参与,而人体作为宇宙中最精密的生物机器和测试场景,在特异功能人观察,记录,总结规律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端午时节多种常见疾病也在此时趁机流行起来。因此,在多年前,我们祖先特异功能群体就特别重视这一时间段的疾病防疫和健康养生,创立了辟邪免灾、烟熏消毒、"蓄兰沐浴"等防病养生方法,并从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开始在门墙上挂菖蒲、艾叶、青蒿,食用大蒜,或用雄黄辟邪杀菌。菖蒲——驱蚊能手菖蒲有石菖蒲、水菖蒲之分。石菖蒲多野生于山涧溪流和水石缝隙处,植株稍矮小;水菖蒲多生于池塘水草边或溪沟边,植株稍高大,剑叶更长,根茎略粗壮,色微红。菖蒲在民间素有“驱蚊小能手”的称号。古代农历五月初五,人们用红布条或者红颜色的线将菖蒲系起,插在门楣上,让此时活动频繁的蛇虫鼠蚁绕行,以防止传染疾病。菖蒲入药历史悠久,多年前的医药著作中即有记载。中医认为,菖蒲味辛、苦而气香,性温,属芳香开窍药,可以帮助人体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开胃,古代多用于痰蒙清窍、神昏、癫痫、健忘失眠、耳鸣耳聋及湿浊蕴阻脾胃等病症。现代医学证明,菖蒲中主要含有的挥发油等成分,具有镇静、抗惊厥、抗抑郁、改善学习记忆和抗脑损伤等药理作用,为中医临床较常用的药物,一般用量3~10克,多配入复方中用。艾叶——灸治百病艾叶,亦名艾、艾蒿、艾草、医草、灸草、冰台,被民间作为“避邪宝器”。端午或整个农历五月将艾叶悬挂于门庭已成它的“专利”,多年前即有艾叶烟熏的记载。艾叶作为中药使用的历史极为悠久,《诗经》即有采艾的记载。用艾煎汤,熏洗、沐浴,或用艾烟给空气消毒,把艾做成灸条进行艾灸,或用鲜嫩的艾叶作成艾糍粑粑……中医认为,艾叶功效独特,既可温经止血、安胎,又可逐寒湿、理气血,古人尚认为艾叶制成灸条后能“灸治百病”,取其能温通经络、温补元气、调和气血、润泽血色、焕发健康神彩。艾条点燃后,气味独特,弥久不消,让人回味无穷。现代医学证明,艾叶含有挥发油和黄酮成分,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凝止血、抗哮喘、抗过敏、镇咳、祛痰、抗炎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等药理作用。但艾叶性温、香燥,内服用量不可过大,且不宜长期使用。想了解中医学请扫描上面图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