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欢与喜乐
时至端午,日光如炙。
空气火一样热情,犹如城市里穿着吊带短裤的美人。
在很长的时间里,习惯家与工作两点一线。每到夏日,便端或蜷坐于清爽空调下,一鼓作气忙活案事,或滋悠滋悠享用西瓜。
可是这日,鼓励自己走出去。与友人,在70层之高,面向云端,肢体伸长,头心放空。
午间短谈,道义却深。不由感慨:
一个人的清静,一群人的喜乐,各有其趣,相得映彰。
更何况这是一群美人。
2
金钗与菖蒲
不由想起,中药里面也有一个“美人”。
大概是因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将12位美女合称为“金陵十二钗”,“金钗”便成为了美女的代称。
深入人心的还有张艺谋的影视作品《金陵十三钗》。
钗是古时美人插在头发上的首饰,可用金、银、铜、玉等制成,金质可是最为贵重的。曹植的《美女篇》和司马相如的《美人赋》中分别写道:“头上金爵钗”、“玉钗挂臣冠”,可见一斑。
《本草纲目》里面有介绍:“石斛……其茎状如金钗之股,故古有金钗石斛之称。今蜀人栽之,呼为金钗花。”
这个被冠以“金钗”的药材,便是石斛,中药中的美人儿。
▲正在开花的铁皮石斛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对,就是那个写《聊斋志异》的,还写了《草木传》等多部与中医药相关的作品。
在《草木传》中,多位人物的名字均使用了中草药的名称,剧中的“男1号”,即主要英雄人物,就叫“金石斛”。石斛因其少有、价高,倍显尊贵,是蒲松龄笔下的身手不凡、武艺超群、降妖平叛的武状元。可见蒲先生对石斛的推崇。
说及端午,还不得不提其节气代表,那便是菖蒲。
端午节,江南家家户户门上插菖蒲、艾叶,以辟邪驱痛。
在日常,菖蒲"不假日色,不资寸土"、"耐苦寒,安淡泊",从山野到案头,延续着我们对自然的向往。
菖蒲的故事还得从很早很早说起。
唐宋时代,花市宴游之风渐盛。宋人喜欢弄花玩草,交游唱和。清洁高雅的菖蒲,成为他们唱和酬赠标志性的交友符号。其中僧人的身影,令人眼前一亮。
葛兆光在《禅宗与中国文化》一文中提到:“到宋代,禅僧己经完全士大夫化了,与大字不识的六祖慧能不同,他们不仅历游名山大川,还与士大夫们结友唱和,填词写诗,鼓琴作画。”
可见这些僧人可不是一般的僧人,可是有文化,有闲情,是山水间的文人啊。而菖蒲生长于山涧之中,为僧人所识,又与山间清苦的生活相宜,自然是僧人的心头好,在位文人的诱惑。
更浪漫的是,古人还赋予菖蒲生命,把农历4月14日定为菖蒲的生日。
近日我更是惊喜地发现,菖蒲在德国的花语:婚姻完美。
看来人分东西方,却都是地球人,浪漫都如出一辙。
石斛和(石)菖蒲可都是有药用价值的中药呢,前者可益胃生津,滋阴清热,后者有开窍醒神,化湿和胃,宁神益志的功效。
2
中医药与价值
其实中药与季节时令的关系,在一首《中药四季歌》中便可窥见一斑。
“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
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找泽兰;
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
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
秋菊开花遍地黄,一回雨露一茴香;
扶童去取国公酒,醉倒天南星大光;
冬来无处可防风,白芷糊窗一层层;
待到雪消阳起石,门外户悬白头翁。
——《中药四季歌》
时因药而趣,药及时更效。
这中医中药,就犹如美人,是一座宝贵至极的文化宝藏啊。
比如祖辈上的老中医,多是饱学之士,熟读四书五经,道德文章那是出类拔萃。
还有我们世世代代开中药铺的掌柜,也有不少人既懂医术,又谙为人之道,行医也好,开药铺也好,为的是治病救人、悬壶济世,赚钱发财则放在次位。
“修和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是享誉国内外的中药老字号同仁堂的祖传家训,也是一代代中医药人的理念——以“和”为本,以诚待人。
同仁堂还有两句话,道出了他们祖祖辈辈兴旺发达的秘诀:
“炮制虽繁,必不敢减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省物力。”
诚信的态度经营,也正是老祖宗的教训。祖辈及今,多少人靠中医药为生,养活家庭,数不计数。
如今看到太多中医中药黑,中医中药被骂得一文不值,心有悲愤,在我看来,无论是从中医药的医学价值、文化价值,甚至经济价值来看,中医药都值得被我们保留及尊重。
过去秦始皇寻找不老丹,只有王孙公子才有条件谈养生,如今“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作为普通人家的我们,也可以更注重健康长寿与生活质量,中医药可以发挥其更大的作用,辩证合理使用便是。
仍是那句:
一个人的清欢,一群人的喜乐。各有其趣,相得映彰。
无论你我,还是中西医学,如是。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容易肥谢谢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