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四月十四,是苏州人轧神仙的日子,也是菖蒲的生日。
《本草·菖蒲》记载:“典术云:尧时天降精于庭为韭,感百阴之气为菖蒲。”菖蒲在传统文化中是可以防疫驱邪的灵草,菖蒲“不假日色,不资寸土”“耐苦寒,安淡泊”,生野外则生机盎然,富有而滋润,着厅堂则亭亭玉立,飘逸而俊秀,因此深得文人墨客的喜爱,甚至给菖蒲拟人化,把农历四月十四定为菖蒲生日。
菖蒲也是民间用来辟邪的“仙草”,苏州人在端午时会将它挂在门口。传说吕洞宾曾提菖蒲为剑,斩杀了妖怪,保护百姓不受水怪所害。因此人们也将吕洞宾和菖蒲联系在了一起。
清顾禄在《清嘉录》中记录了轧神仙时关于两者的风俗,“医士或招乐部伶人集厅事,击牲为酬,或酌水献花,以庆仙诞。”“仙诞前夕,居人芟剪千年蒀旧叶,弃掷门首。祝曰‘恶运去,好运来。’”
·文人墨客喜爱菖蒲,
甚至给它挑选了生日
在古代文人的生活中,菖蒲和石头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也成为了吴门才子的诗书画素材。
沈周《题菖蒲》中有:“出涧底,登文几。清人心目资服饵,君子之花差可比。”
唐寅也写过一首《画盆石菖蒲》:“水养灵苗石养根,根苗都在小池盆。青青不老真仙草,别有阳春雨露恩。早起虚庭赋考盘,稻田新纳十分宽。呼童摘取菖蒲叶,验到秋来白露团。”
·沈周《菖蒲》菖蒲素雅淡泊,深具古代文人风骨,是君子品性的象征。因此它成为了清供的首选。
俞樾在曲园“春在堂”前的天井里,常年蓄养着草花四雅。但春兰、秋菊、水仙花期短,能入书斋的机会不多,而菖蒲常入屋内,伴其左右。他还为植养菖蒲专门定制了宜兴的紫砂盆,以便书房清供。
·曲园的菖蒲曾有一段佳话
菖蒲虽然是文人草,但是它集清目、醒脑、纳凉三大功效,更具医用价值。
明代名医孙一奎《赤水玄珠·健忘门》中,就收录了三个与读书有关的成方。读书丸:健忘服之,日记千万言(石菖蒲、远志、菟丝子、地骨皮、生地黄、五味子、川芎)。读书方:菖蒲、远志、桂、甘草、地骨、人参、巴戟天,倍煮茯苓糊丸服,读书日记万千言。状元丸:教子弟第一方(菖蒲、远志、白茯神、巴戟天、人参、地骨皮、白茯苓、糯米)。
这三个古人用来增强记忆力的方子中均有菖蒲,或许这也是江南盛产才子和状元的原因之一。
·菖蒲还有清目醒脑的药效菖蒲生日这天,人们要给菖蒲“剃头”。菖蒲的养护,古人已经总结了许多经验,早在明代王象晋的《群芳谱》中就有详细的方法,其中有养菖蒲的口诀:“春迟出,夏不惜,秋水深,冬藏密。”
“夏不惜”,是指在初夏时分对菖蒲进行修剪。按旧时习惯,修剪菖蒲是在它生日的这一天。《群芳谱》记载,“四月十四,菖蒲生日,修剪根叶,积海水以滋养之,则青翠易生,尤堪清目。”其实,并不需要拘泥,如果菖蒲生长繁茂,可以不去修剪,只是略微摘叶即可,针对一些萎靡不振,形象欠佳的菖蒲就需要大动剪刀了。
所以明天,除了去轧神仙,养菖蒲的朋友也别忘了给它们“剃个头”。
编辑:丁丁程子
审核:薛衡
发布:吴霞
点赞,点在看
转发让更多人看到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