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们非常期待的一个传统节日
小时候每年这个时候
妈妈会给戴上五彩绳
吃上香甜的粽子
穿戴漂亮的节日装饰
转眼又是一年端午时
时光荏苒
美好的传统依旧
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
和孩子一起聊聊端午节的由来
以及风俗等一切美好的事物吧
挂艾草、菖蒲,教会孩子珍爱生命
端午时节,阳光热辣,气温猛升。且南方气候潮湿,因此细菌、蚊蝇孳生,疫病开始流行,用古人说法就是“五毒俱出”(五毒指毒蛇、蜈蚣、蜘蛛、壁虎和蝎子),“戾气”致病、死亡者増多的缘故。
所以古人端午最普遍的习俗,就是挂艾草、菖蒲等,用红纸绑成一束,插或挂在门上。此外还有在身上挂香囊的习俗。香囊也是利用佩兰、艾草、白芷等的香气,通过口鼻吸入,达到通经络,去病强身,消毒避疫的作用。
艾草、菖蒲等用红纸绑成一束,插或挂在门上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端午节实际上乃是我们古人防病、防疫、防毒的医药卫生节。
挂艾草、菖蒲,戴香囊,这些举动也不是为了走个形式过个场子,这些千年前流传下来习俗,包含着父母对孩子的浓浓的爱,包含着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
在这天,人们会将绣上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这“五毒”形象的肚兜给小孩子穿,可以驱“五毒”,防瘟疫。而香包也是在端午节当天给孩子的最佳礼物。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有些地方的人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端午节,实际上是对生命的关怀。父母在为孩子挂香包时,可以轻声告诉孩子:世上最为珍贵的就是生命,孩子,你热爱生命,保护生命,敬畏生命,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
赛不成龙舟,可以赛赛共享单车
提到端午,人们必谈的就是赛龙舟。赛龙舟实际上也是古人的一个体育节,以增强体质与不利气象环境做斗争。
唐代张建封在《竞渡歌》中生动地描写了当时龙舟竞渡的热烈场面: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使君未出群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千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相目如瞬。
我们可能无法赛龙舟,享受参与竞渡乐趣,但是,参与运动的方式不止赛龙舟一种啊。
即使全家一起骑行,全家打一场羽毛球,也同样起到了增强体质的效果。
更重要的是,孩子获得了与家人共度的美好时光,享受到了竞技的乐趣,身体得到了锻炼。
赛不成龙舟,可以赛单车
包包粽子,谈谈童年
如今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一家人相聚的时间也越来越短。如今的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三年一代沟,五年一鸿沟,家长与孩子间的共同话题越来越少。
端午时节,不妨一家人围在一起,包包粽子。父母不妨提提自己儿时的端午节,那里有最好的时光,最香的粽叶,以及最温暖的亲情。一如汪曾祺《端午的咸鸭蛋》中那细碎的笔调里谈论的那样: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
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已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
儿时的端午节,那里有最好的时光,最香的粽叶,以及最温暖的亲情。
几代人的隔阂,也在这粽香里,也渐渐淡去……
端午节如果没有外出计划,家长可以在家陪孩子一起包个粽子,或者做做手工。下面两个手工粽子的视频,非常简单,一学就会~
简简单单,可可爱爱~
粽子盲盒,内藏惊喜~
包裹在端午节里的千古文化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被称为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也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说法诸多。但是最为流行大众的说法,便是对历史人物的纪念。
纪念屈原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公元前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身殉国。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这之后,每年的五月初五,大家都会赛龙舟、吃粽子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被楚王杀害,后来伍子胥奔向吴国,帮助吴国伐楚,五战而入楚都城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庐死后,他的儿子子夫差继位,当时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来讲和,夫差同意了。
伍子胥建议:应该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到越国贿赂,谗言陷害伍子胥,夫差相信了,赐给伍子胥宝剑让他自刎。
伍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之后便自刎而死,夫差听说伍子胥的话之后大怒,下令将伍子胥尸体装在皮革里,在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纪念孝女曹娥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作辞颂扬。因此,也有人说端午是纪念曹娥的“孝节”。
人们面对这些历史人物,感之、哀之、念之,甚至选取一个日子来专门予以纪念。这是一个懂得尊重的民族,尊重文人,尊重高尚气节的民族。
感受端午的诗意
读一读端午小古文
端午
阴历五月五日,旧俗谓之端午。是日也,缚艾为人,削蒲为剑,悬之门上,以避鬼魅。焚香草,饮雄黄酒,以避邪疫。又食粽子,赛龙船。相传此举为吊屈原也。
——《让课文遇见小古文2》第40课
译文: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传统节日端午节。每到这天,人们就用艾草编出一个假人,并用蒲棒削尖成剑形,挂在门上用来驱鬼镇宅。焚烧香草,喝雄黄酒以为驱邪怯病。大家又吃粽子,聚在一起赛龙舟。据说这些习俗是为了祭奠屈原。
读一读端午古诗
有关端午的诗篇,更是数不胜数。苏轼在端午节曾轻轻写下这样的佳句:
《减字木兰花·竞渡》
宋代:黄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
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
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竞渡的龙舟高高地挂起一面面红旗,在柳阴深处的水洲蓄势待发。鼓声像春天的雷电,冲破烟雾,劈开波涛,直奔远处夺标目的地。围观人群的欢呼声震天动地,有惊退万人争战的豪气。你瞧,不一会儿,在金碧辉煌的小阁楼西,夺得锦标的龙舟获得第一名回来了。
《乙卯重五诗》
宋代: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吃了包成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接着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辛苦了一整天,家人早把酒菜备好,没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满足的了。
欢度佳节不忘防疫佳节当前,不忘防疫,疫情带给人们病痛,也让人更加珍惜健康、珍惜寻常生活,更加珍惜眼前人。
端午防疫小Tips:
1.合理安排行程。计划出行的群众要提前了解出发地、目的地最新疫情防控政策,旅程途中全程做好个人防护。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