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菖蒲文人墨客书房新宠
TUhjnbcbe - 2021/9/29 18:40:00

蒲草,为传统名卉。四季翠绿,又具芳香,既宜地植盆栽,又宜水养,并具有药用价值。颇受人们钟爱。钱蒲宜作盆景,清供几案,深受文人青睐。著名补白作家郑逸梅先生在《花果小品》一书中曾描述石菖蒲:“有山林气,无富贵气。有洁净形,无肮脏形。清气出风尘之外,灵气在水石之间。此为静品,此为寿品。玩着珍惜。

习性:极耐阴,好生于阴湿的环境,忌干燥,忌烈日暴晒,稍耐寒。大自然中生长的野生蒲草,常生于小溪岸边的石缝里,伴水而居,不惜泥土,潮湿阴凉之处。

家庭栽培与管理:根据蒲草习性,可以了解到,蒲草嗜水,爱潮湿,不惜土,不惜肥,宜瘦养。

盆具:选择余地较多,瓦盆,石盆,紫砂,陶瓷都可用来植蒲。以紫砂,陶瓷,石盆较为美观,器型以厚重为佳。(根据植株大小配盆具较好)

植料:土养的可以用透水性强的砂质土,也可以用人工配料,如火山岩,蛭石,椰子壳粉,营养土混合植料(以不积水为准)。水养的可以用棕丝,水草苔藓等。关于家庭养蒲蒲叶焦尖:焦尖可分为肥害,药害,日晒,环境干燥,正常的新陈代谢等原因。

1.肥害是指使用了浓度过高的肥水或生肥,造成烧根,严重的会造成整株枯萎。如是上述情况,必须洗根换土重植蒲草。

2.药害是指使用农药过程中,喷施不均,使得农药残留叶尖造成局部浓度偏高。如是上述情况,做到喷施均匀,放通风处及时吹干,见叶尖有残留,可用餐巾纸吸取。

3,日晒是指夏秋季遮阳度不够,烈日暴晒造成的焦尖。必须加强遮阳。

4,环境干燥造成的叶尖发黄,往往发生在新叶上,是家庭养蒲的最大难题,除了多喷叶面水外,地面最好也要洒水,盆底放个大一点积水盘,以增加空气湿度,同时加强通风透气。

5.新陈代谢关系引起的个别老叶发黄,属正常现象,此时往往也是新叶长茂的时候,可以剪除,以保持株型美观整洁。

病虫害的防治:家庭植蒲常见虫害为叶螨(红蜘蛛),叶螨虫体小,呈红色,肉眼不易见到。喜在叶背面吸取叶汁。被害后的叶子发黄,出现许多小白点,不久枯黄脱落。它繁殖能力很强,一年可繁衍10代,在高温低湿的环境中孽生。防治方法:发生时,用40%乐果乳剂-倍液(1千克水加乐果1-1.5克),或用哒螨灵喷施。蒲草病害常见的有白绢病,发病时,基部接近土壤处变褐色腐烂,菌丝体白色绢丝状,后变成黄褐色,如油菜籽状。此病多发生在土壤潮湿,多雨,高温的盛夏季节。

防治方法:盆土要经消毒(经烈日暴晒或用托布津拌合后使用),同时注意通风,及时修去病叶。发病前定期喷洒50%托布津等粉剂倍液进行预防。一般蒲草病虫害都与环境闷热不透气,土壤过于潮湿有密切关系,改善蒲草的生长环境是防治主要途径。

石菖蒲,四季翠绿,澹泊素处,无趋颜媚俗之姿,颇有君子之风。《孝经援神契》曰:“常谓化工造物,种种殊途,靡不藉阳春而发育,赖地脉以化生,乘景序之推移而枯荣递变,均未足拟卓然自立之君子也。乃若石菖蒲之为物,不假日色,不资寸土,不计春秋,愈久则愈密,愈瘠则愈细,可以适情,可以养性,书斋左右,一有此君,便觉请趣潇洒,乌可以常品目之哉’。此一段称赞石菖蒲的话有点过誉了,如果让石菖蒲真的不假丝毫日光,不用肥料,当然也就活不成了,只不过取之甚微罢了。其实,草木本无情,石菖蒲所以得到人们的赏识,不过是藉花草之形质付之以人情而已。古人把石菖蒲视为仙物,并说常服食可以长生不老,有些书上记载常服石菖蒲可以得道成仙。如晋:嵇含《南方草木状》载:番禺东有涧,生菖蒲,皆一寸九节,安其生采服仙去。葛洪的《抱朴子》载:“菖蒲石上生,一寸九节已上,紫花者善,韩终服之十三年,身生毛,日视书万言,皆诵之,冬袒不寒”。其它古书上诸如此类的记载还有不少,现在我们只能当神话看待,有中草药里,只不过是一种芳香开窍药,并不是什么仙药。总之,古人很看重石菖蒲,诗文中写它,画中画它,雅斋中供它,园林中种它,就连一些盆景著作中都用了很大篇幅去描述它,并介绍它的养植方法。皆取其淡雅风姿,故得以静品,雅品,寿品的称号。石菖蒲为天南星科石菖蒲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性喜阴湿,据古今书上记载,其栽培方法大约有四种:第一,附石法,即古人称之谓“蒲石团”的,可选用软石,如砂积石,浮石,海母石,昆石等,多孔缝的硬石也可以用,将石菖蒲剪叶留根茎,植入石缝中,稍加泥土,置于潜水盘里,放阴湿处,极易成活,成活后,根茎在石面生长繁衍扩展,日久见长,则网满石面,俨如青壁,及其风趣,但要达到网满石面则需要很长时间。第二,棕皮包囊水养法:用棕皮包囊苔藓或松树的落叶,将石菖蒲的根茎去叶后植入其中,放于浅水盆养植,亦别具一格,沈荫椿先生所著的《微型盆栽艺术》一书中对此叙述甚祥。

砂石养殖法:以无漏水孔的盆盂,盛以净砂或石子养植,再以白石子或雨花石铺在表层,平时添水即可。这种养植法与水养水仙相似。第四种,土植法,这种方法是古人最不赞成的,古人养植蒲草崇尚细密,忌粗长。植在土上,由于肥力充足,蒲草生长茂盛,叶宽节长,故为古人所不取。

半水养法:类似水养法与棕皮包囊法之间,区别在于植料用的是吸水性强的石粒(火山岩等),大小在米粒与黄豆之间,根部包上水草,装入底部没孔的盆器,倒满水浸泡,等植料吸足水分后倒净剩余的水即可。本人以上五种植蒲方法都植过金钱,虎须等蒲草,各有优劣,当下与古人,无论从审美视角,还是植蒲所用植料,盆器,肥土,环境等,都有不同的变化与发展,更倾向喜爱一盆茂盛油绿的蒲草。尤其是在寒冬,百卉凋零,独蒲草仍然欣欣向荣,油光翠绿,给人以生机勃勃,充满活力之感。时代变了,人们的欣赏情趣也随之改变,那种细弱纤柔营养不良的蒲草,不但不符合时代精神,且难于养之,没有营养,草抵抗力就弱,稍有疏忽便会生病,腐烂枯萎。古人之法,应该取其精华。

蒲草的养植:古人植蒲,总结出不少有益经验,如:”夏不惜叶“,”添水不换水“,“缸底冬藏法,”见天不见日“,等等。至于古人说的”夏不惜叶“即”四月十四(农历)菖蒲生日,用竹剪去净,自生,不爱惜。此法我多次试过,效果不理想。这时正是蒲草生长期,如尽除其叶,没了光合作用,只能遏制其生长,抽叶缓慢,反倒一蹶不振,草一弱,抗逆性就差,待到盛夏,面临酷暑,往往会出现枯黄焦尖,病菌与虫害肆虐,草弱易得病,也不利于蒲草长大。本人觉得,蒲草经过一个盛夏酷暑,或多或少会出现黄叶焦尖,可于立秋后,观气温变化,温度一旦回落至35度以下,可将叶子全部剪去,留底部0.5厘米左右,伤口及时晾干,喷施一至两次杀菌药,以防病菌侵入,加大肥力,随着天气转凉,根茎上会很快抽出新叶新芽,更为繁茂,生长出来的叶相对短矮,观赏性更强。入冬前移入室内放阳光充足的窗台上,一盆绿叶碧丛,油光翠绿的蒲草,能保持到第二年的春天都不会出现黄叶焦尖。至于古人说的冬藏法,要把蒲草藏于密室或盖于缸底。这样的话,蒲草会变得弱不禁风,也不能在冬季欣赏到它的幽雅风姿了。笔者居住地在江浙沪,冬天极端低温在零下0——5c之间,蒲草放在临窗位置,适当照射阳光,均能在室内安全越冬,需适当增湿,花盆底部垫个水盘,盘内放水以不触盆底泥土为准。放置室外,只需搭个简易塑料暖棚,蒲草不但没有休眠,还能缓慢生长。北方地区越冬,蒲草放置环境温度,只要不低于零下5度,有的家庭冬天有供暖,室内温度达到20度左右,蒲草放于室内养护,必须做好增加环境空气的湿度,也能生长繁茂。要注意的是室内湿度,可以用透明容器或塑料薄膜等封闭增湿,但要适当开孔透气,根据需要调整(此法要做好杀菌工作)。近来,随着蒲草爱好者的增多,从市场购买来的钱蒲,总是养的不尽人意,尤其是植蒲新手,新上盆后的蒲草,总难以服盆,出现黄叶、焦尖、烂叶等现象,甚至于停止生长枯萎毁草。本人总结以下注意项,以供广大植蒲爱好者参考。很多人,草还没到手,就已经准备了各式雅器,待植入后急于观赏了。一般常识告诉我们,任何植物都有对环境的适应性问题(或多或少都有),蒲草也是如此,从它的原生长地和生长空间,去了另一处生长环境后,存在一个不适应性问题,与此同时,再换盆换土,松动泥团,经此一折腾,本来就娇嫩的蒲草是很难一时服盆,进入正常生长期的。建议找个稍大一点的花盆(最好是泥盆),用透水性好点的泥土(可加砂砾),把从市场采购来的蒲草,稍剥去一些外围泥团,不要松动原土球,整体移入盆内,四周加入泥土后,浇透水,放置在透气遮阳处养护一段时间,一周喷施两次托布津液,以防细菌感染,一天喷一到两次叶面水(早晚),观察其生长情况,如新芽萌发,原叶坚挺翠绿,说明已经基本服盆了。养护一段时间后(三个月以上),可以找个阴雨天,移盆换土。这样不仅服盆快,而且很安全。很多植蒲的朋友,尤其是新植蒲者,在盆土的湿度把握上非常困扰,既怕过湿,造成烂根叶,又怕过干,蒲草萎靡不正。在此,依据蒲草生长特点,谈谈我的经验与认识,与蒲友们一起探讨。蒲草盆内植料湿度高低,与盆内植料粗细有很大关系,植蒲用料粗细,各有优劣,各有特点,没有好与坏之分。细土(如山泥),特点是保水保肥性强,所植蒲草叶更葱绿,不需要每年换土,为了提高透水透气性,可少量掺加些河沙等粗料,适时松松盆土。盆内湿度控制上,遵循见干见湿,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养护环境,以室外透气通风湿润之处为好,可弥补盆土透气性稍差的缺陷。使用粗料(混合土),特点是保水保肥性差,但透气透水性极好,对蒲根的生长有利,对于植蒲新手来说,提供了一个较为简便的方法,弥补了浇水上的经验不足,即使水大了,也不会带来多大问题,但需每年换一次植料,以增加营养,有时还需要根外追肥一两次。养护环境,也需以室外湿润之处最佳。另外需要说明的一点,造成叶烂现象,不是过湿造成,而是细菌感染所致,湿生菌,细菌繁殖更快,所以,植蒲需要提前做好杀菌消毒工作,宜放通风透气环境。

蒲草喜湿润环境,近水而居,这样放置,更符合蒲草生长习性,更近水,湿度更大,基本满足了蒲草生长需要,小环境有了,蒲草度夏就无忧了。

给蒲草盆戴上塑料袋,防治水过多进入盆器内,造成过湿,浇水时,可脱去袋子,夏天高温,可以换水,以达到降温目的,操作更简单。

方法简便实用,比一般垫水盘效果更好,一般都能做到。另外需要通风透气环境,夏天闷热时,可用电扇微风吹,加强通风。以上是我个人植蒲度夏方法,仅作参考。(北方干燥地区,全年可采用)

养菖蒲新口诀:近水而植,附石健康。叶干根湿,喜暖畏寒。微风避雨,少分更旺。喜阴怕晒,润露忌霜。石生偏细,泥种颇壮。薄施厚灌,勤理剔黃。碧如翡翠,香沁腑脏。野逸清气,不宜艳妆。配石清供,古盆內藏。素雅天然,最宜文房。

近水而植石菖蒲本来长在水边,近水而植是说它的生长习性,对水份需求,相对需求量大些.《群芳谱》上云:“凡石上菖蒲,不可时刻缺水。尤宜洗根…”水分不可少。

本文文字节选自《侍蒲夜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菖蒲文人墨客书房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