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酷暑难耐,人们喜欢到绿树成荫的公园和凉爽的水边纳凉。眼下又到了赏荷的时节,除了荷花还有睡莲、千屈菜等湿地植物进入盛花期。它们色彩鲜艳,姿态婀娜,正好解决了北京夏季开花树种较少的问题,使游客在散步休闲的同时,欣赏到优美的荷塘美景。西湖公园里都有哪些湿地植物?它们的盛花期是何时?让我们一起走进湿地植物的世界。
小知识
湿地植物:泛指生长在过渡潮湿环境中的植物。广义的湿地植物是指生长在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者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水域中的植物。狭义的湿地植物是指生长在水陆交汇处,土壤潮湿或者有浅层积水环境中的植物。
湿地植物从生长环境可分为水生、沼生、湿生;从植物生活类型可分为挺水型、浮叶型、沉水型和漂浮型;从植物生长类型可分为草本类、灌木类、乔木类。
下面我们就一起认识一下西湖公园的湿地植物吧:
黄菖蒲:鸢尾科多年生湿生或挺水宿根草本植物,高60-厘米,叶剑状条形,花茎稍高出于叶,黄色,花径8-10厘米。蒴果长形,种子褐色。花期5月份。黄菖蒲花色黄艳,花姿秀美,可在水池边露地栽培,亦可在水中挺水栽培。
千屈菜:千屈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厘米左右,茎四棱,多分枝。无柄穗状花序顶生,小花多数密集,紫红色,花期5-9月。喜光,适宜生长在浅水中,可成片栽于池边。
水葱:莎草科多年生湿生或挺水宿根草本植物,高1-2米,匍匐根状茎粗壮,具许多须根。秆高大,圆柱状,叶片线形。花果期6-9月。适宜生长在浅水中。
香蒲(水烛):香蒲科多年生湿生或挺水草本,高1.5-2.5米,叶剑状,雄花序黄色,蒲棒为雌花序长约20cm,花果期5-9年。喜生于浅水中。(香蒲与水烛长相相似,两者区别:1、香蒲高1.5米左右,水烛高2.5米左右;2、香蒲雌花序与雄花絮相连,水烛雌花序与雄花序相距2-10厘米)。
芦苇:禾本科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根状茎十分发达。高1-3米,具20多节。叶片披针状线形。圆锥花序大型,分枝多数;小穗无毛;内稃两脊粗糙;花药黄色;颖果长约1.5毫米。生于江河湖泽、池塘沟渠沿岸和低湿地。芦苇茎秆直立,植株高大,迎风摇曳,野趣横生。
睡莲:睡莲科多年生浮叶型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肥厚。叶二型,浮水叶浮生于水面,圆形、椭圆形或卵形,先端钝圆,基部深裂成马蹄形或心脏形,叶缘波状全缘或有齿;沉水叶薄柔弱。花单生,花期5-9月,6-8月为盛花期。花色有红、粉红、蓝、紫、白等。花浮在或高出水面,白天开花夜间闭合;果实在水中成熟。生于池沼、湖泊中,最适水深25~30cm,最深不得超过80cm。
荷花: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花期6至9月,花色有红、粉红、白、紫等色,或有彩纹、镶边。喜生长于水流稳定的平静池塘,适于20-60厘米的水深。荷花种类很多,分观赏和食用两大类。荷花全身皆宝,藕和莲子能食用,莲子、根茎、藕节、荷叶、花及种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药。其出污泥而不染之品格恒为世人称颂。年荷花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在我国荷花文化早已渗透到农业、经济、医学、宗教、艺术等各个领域。
湿地植物的功能
湿地植物不仅以其各自独特的姿态、艳丽的花色美化园林水体景观,还具有吸收水中的污染物、净化水质的功能。湿地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不仅为许多水生生物提供食物,而且还营造了多样的生存空间,为昆虫、鱼类、蛙类、鸟类等多种生物提供栖息和繁殖的庇护所,增加了湿地生物多样性。
蚜虫
蚜虫与其天敌食蚜蝇幼虫
瓢虫幼虫
蚜虫与其天敌瓢虫的蛹
蟌
湖边散步的雌性绿头鸭
湖边的挺水植物有效的阻隔了柳树落叶飘入湖水
黄菖蒲与千屈菜混生
水烛与荷花混生
水烛与水葱混生
自年西湖公园清淤工程后,湖边浅水区分区域种植了上述几种湿地植物,经过十余年的生长,它们早已长出了当时种植的范围,几种湿地植物相互竞争湖边浅水区的生长空间,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混生植物群落,为各类生物提供了复杂多样的栖息环境,为西湖公园的美景增添了几分自然野趣,并为前来摄影或学习的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创作和科普教育素材。
作者:鹦鹉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