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原创文学
文学公众平台
黄河文学原创频道
作者简介
席腾华,网名田野文化,年生,垣曲作家协会会员。一个生长在农村的老农民。喜欢文学,喜欢在文字里寻找自已的梦想,爱好怀梆戏。曾有《回忆父亲》《大槐树下》《警民情深》等发表于《科学导报》和《舜乡》等报刊。
今天是母亲逝世二十年周年的纪念日。我来到了母亲的墓地,为母亲献上了,她生前最爱吃的食品。在母亲的墓前,我为母亲祭拜、默哀、祈祷......我对生造落地那会,是没有记忆的。可是,在我七十年的人生旅途中,使我知道了伴随我第一声哭叫的,是母亲强忍着产后的疼痛,第一时间,把奶头伸进了我的小嘴。亲爱的读者,这就是我人生享受到的第一次母爱。当我被利器刺破身体的时候,最甜蜜的字眼,最美好的呼喊,就是“妈”。亲爱的读者,我不知道你对这一个既简单而又意味深长的字眼,是否充满了感恩、亲情、抚慰和心灵的亲昵呢?我认为,人生应该对母亲有着甜蜜和美好的感情。因为,母亲是我们人生的永远。今天,我已经步入老年,我对母爱的感悟是至高无上的。因为,悲伤时,她能给我慰籍;泪丧时,她能给我希望;软弱时,她能给我力量。她始终给我的是同情、怜悯、慈爱、宽厚。亲爱的读者,你说是吗,世上唯一永远不变的只有母爱。“慈母在天堂!”可以说这是善良者应有的归宿,也是受难者应有的报酬。今天,是母亲离开我的二十周年纪念日。二十年里,我虽然没有真实地感受到母爱,可是,每当万籁俱寂的深夜,我常常会陷入无边的哀思,喷涌而出的泪水常常会浸湿我的枕巾。离开母亲这二十年里,每当我想起母亲,总觉得母亲和千千万万的中国母亲一样,都有着一颗慈善的心,都有一双勤劳的手。母亲一生有着许许多多的美德值得我学习,值得我无限的敬仰。并不是因为母亲有多么的出类拔萃,令人敬仰的故事,而是因为母亲的仁爱与智慧一直伴随着、滋润着我的人生。二十多年前,一场重病折磨着母亲,当我的表弟冯建华开着小车来接母亲去住院治疗时,老人家,不医院治疗。并说:“儿子,你妈我的病已经到了晚期,即使医院,也不可能治愈,何必花那么多的钱去治一个不治之症的老人呢?”我熬不过母亲,她没有上表弟开来的车,我们做儿女的也没有办法,只有在家求中医治疗。也是母亲的满不在乎和坚强的意志,加上她老人家的乐观精神,开朗与善良的品格,使她与死神顽强地争夺了两年的时光。两年里,是母亲给了我感恩的机会;两年里,是母亲给我留下了倾注爱的机会。当母亲的病魔进入倒计时的前几天,母亲整夜难以入眠,我坐在她的病床前,紧贴着母亲的病体,回忆着我们这个完美的家庭,回忆着母亲伴随我几十年来的历历往事。母亲看着我在想事情,她伸出即将抬不起来的右手,放在我的手上,我看着她的脸上浮现出的是幸福而满足的微笑,可是我的心却在颤抖,凝望着躺在病床上依然带着微笑的母亲,虽然,我不知道还能陪伴她老人家多久,可是一种无言的痛楚在我的胸中涌动,面对病危中的母亲,看着她那面带微笑的面容,我努力克制着自己不去思考这个残酷的现实。母亲离开我已经二十个年头了,二十年里,每当我想起母亲对我说的话:“儿子,你是我最难养活的一个,自从你一出世就病魔缠身,两岁那年,你得了胃病,以当时的医疗条件,你只能靠注射青霉素钾这一抗生素来控制,注射青霉素钾是非常疼的,特别的痛苦,当冰冷的针头扎进你的小小屁股蛋时,你知道娘多心疼你吗?”我是席家三门的独苗。每当我生病,躺在病床上时,母亲为了安慰我,她总是带着微笑对我说道:“为了生你,我拿自己的生命做赌注,好在是赢了这一局。”这话听起来轻描淡写,可是,我从母亲的话语里和她那带着微笑的脸上,我感受到母亲为了席门能有个传宗接代的男丁,于千辛万苦之后的喜悦之情。六岁那年,我又一次胃病发作,医院,不知道是注射青霉素钾所致,还是别的原因,我浑身颤抖,几近昏迷,也不知母亲哪来的勇气,医院,回村找到本村的老中医卫士林,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好了几乎将要送命的我。在我与胃病、麻疹······这些病的生死争夺战中,母亲就是凭着她的聪明和毅力,帮助我闯过了一道道鬼门关,赢得了今天的我,为此,母亲整整的骄傲了一辈子。我投生人世,的确有点姗姗来迟,母亲是三十二岁上,咬紧牙关,将我带到这个世界上的。那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翻身的贫雇农生活非常困难。母亲几乎因此丧命,我也几乎因此夭折。在我刚刚学会挪脚的时候,母亲总是拉着我的双手,看着我就像走钢丝似的挪着、晃着,一步步地靠着母亲的手力挪着。当我刚学会说话那会,只要一声:“娘,我饿了!冷了!”母亲都会将一块她舍不得吃的干馒头片或烤红薯递到我的手里,就会给我的身上加一件她亲手为我改做的旧棉袄。“不饿了,不冷了。”小时候,这些最简单的生存,最简单的满足,都是母亲精打细算为我张罗的。那个年代,这些最简单的生存压力,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在生死线上挣扎的庄稼人是不敢想的。母亲天性爱美,并且做得一手好针线。我最早见到的艺术品,就是母亲用五色线绣下的花鸟虫鱼。桌子上瓶子里插得花,都是她那双巧手用五色塑料布剪下的,我们一家虽然住的是土窑洞,陋室寒舍,却一年四季弥漫着诱人的美丽。我的启蒙教育完全得益于母亲,那些节奏欢快的儿歌,那些惩恶扬善的故事,都是我吸取的最早政治养分。俺们村的怀梆戏,虽说演的都是古装剧,可是,看每场戏都是除恶扬善。幼小的心灵是接受思想教育的开始,每当母亲牵着我的手去村里看怀梆戏的时候,舞台上那些除恶扬善的故事总让我好奇地问道:“娘,为什么那些奸贼、恶人、坏人,开始都恁猖狂、心狠手辣、阴险、狡诈。好人、善人一时半会斗不过他们?难怪很多好人、善人死在了他们手里?”孩童时代的我,总是爱打烂砂锅问到底,母亲摸着我的头说:“往下看,你要知道,邪不压正,就算他们一时得势,作威作福,谁笑到最后,要看戏的结尾,善人、好人都是最终的胜利者。儿子,人生在世,无论做什么事,最后的胜利者,都是好人。”善于问事的我,即便是十万个为什么,我都能得到母亲的答复,而且都是标准的答案,都是我理想的答案。看看今天的孩子,接受的教育,都是娇惯和捧。想想孩童时代的我,母亲的言传身教,她非常注重我的早期教育,无论教我做每一件事,总是把我往正大光明的路上引,每当她发现我在外有“偷瓜摘枣”,“欺负无辜”,就会责罚我跪在她的面前,独自好生反省。一直到了我成年以后,才悟出一个道理:“人看其小,马看蹄爪”,这句铭言。少儿时代,我还没有入学,接受教育的那个时段,只要是我犯了错,受到母亲的责罚时,总能听到母亲的一句话:“你不学好,岂不是枉费了为娘对你的一片苦心?儿子,你今天可以怨我恨我,不要紧,等将来你长大成人,到了社会上,遇到事,就会明白的。”世间任何雄辩的语言都不会比母亲的言传身教更有说服力,比母亲的伤心落泪有说服力。我小小的年纪,只要看到母亲在为我伤心落泪,才能明白,才能悟出:“我错了”!我五十岁那年,母亲病了,并且病得很重,坐在她的病床前,看着她病痛的样子,我伤心的流下了眼泪,目光也黯淡下来。母亲抬起无力的手,抹去我的眼泪,说道:“儿子,虽然你已经过了五十岁了,有了儿女,可是,我最放心不下的还是你呀!”“娘,我害怕失去你······”“儿子,不要害怕失去我,只要你心里记挂着我,我就不会死!”多年之后,我才明白母亲这句话的深意,每当母亲逝世的纪念日和她的诞辰,就是我怀念母亲至深至切的时候,家里没有母亲的遗像,可她的音容笑貌便宛若生前。诚然,母亲在我的心中,永远都不会死的,更何况我的每一滴血都源于母亲的血,身上的每一块肉都源于母亲的肉,母亲给了我生命,她那慷概的胸怀、慈爱的心始终贯穿于我的血肉之中。今天是母亲,逝世二十周年的纪念日,我去到母亲的墓地,站在她的坟前,我禁不住一次次地以泪洗面。母亲为我付出的一切无怨无悔,面对她留在我心中的音容笑貌,我有的却只是那种近乎绝望的惆怅。那是多么叫人揪心的悲痛啊——我再也没有机会为人间最爱我的人送去那怕是一句关怀的问候。母亲,你对我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报答不完的,儿子我无能治好你的病魔,却让你如此坚决地离开我而去!母亲呀,母亲!在你八十三年的岁月里,对儿女只有无言的奉献和付出。“天上的月亮,人间的母亲!”母亲,这二十年里,你的每一个纪念日,作为儿子的我,只能用这十个字来作为祭奠你的的总结,以表达我心中感悟到的“永远的母爱!”但愿世间深处真有一处天堂,母亲呀,你就永远住在那里,终有一天,我要穿越时空的隧道,去寻找你,我相信,并且坚信,母亲与儿子,在生死契约之后,必定还可以重逢!母亲,愿初冬的寒风,云寄我的哀思,为儿女操劳一辈子的妈,永远安息吧!来世我还做你的儿子!母亲,愿那个世界,有你的“天堂!”文章你若喜欢,请在文末点赞,并点击“在看”
[黄河原创文学]已经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运城网信备案L号
黄河原创文学推广团队
特邀顾问:张高陵 申大局 王士敏 张开生
本刊主编:姚普俊
图文编辑:谭瑞平
小说审编:谭锐金 郭 英
散文审编:李亚玲
诗歌审编:王秀娥
校园审编:靳三涛
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