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山区,几乎每个村子都会有一条小溪,小时候家里穷,没有玩具车,所以常常到小溪里摸鱼,那个时候我就发现小溪的石岩上长满了像兰花一样的植物,碧绿的叶子经雨水冲刷,显得更加绿意盎然,有时候开得繁茂,多得根本无从下脚,常常一脚踩上去,就踏空落入水里。
这种植物学名叫做“菖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南方一带的人,每逢端午时节,都会把菖蒲叶和艾草捆一起,挂在门窗上,以祛避邪疫,当前正值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候,这灵草是不是正好派上用场了,不知道效果如何呢?值得注意的是:菖蒲是一种有毒植物,扒下一两根茎叶,洗净细闻,可以闻到一股淡淡的芳香,如果错把它当野菜食了,则会令人产生幻觉。
菖蒲虽有毒性,但是作用极大,用途广泛。村里的老人常常用擂钵把菖蒲的茎叶捣烂,然后加水煮熟,再撒入田中,可以有效地驱赶虫害,堪比“绿色农药”。是药三分毒,菖蒲有毒性,同时它也具有药用作用。菖蒲全草入药,其块根可以治流感,茎、叶香味浓郁,具有祛痰、散风的功效。此外,菖蒲也因其观赏价值高而在园林绿化中受到园艺师的青睐,无论是盆栽观赏或作为插花材料,都有良好的观赏价值。
菖蒲在山区小溪里实在太过平凡,因为实在太多了。直到近几年,人们慢慢地了解了它的价值,加之市场上有所需求,在利益的驱使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村采挖,原本随处可见的菖蒲,却变得越来越稀有,越来越难见到其影子。为了菖蒲的可持续采挖,也为了更充分地利用好菖蒲,小编强烈建议采挖有度或分时采挖,让菖蒲的生长有喘息的机会。
在小河里不起眼的菖蒲,竟有这么多用处,还可以防疫驱邪,你认识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