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从端午节防疫,到永存敬畏之心
TUhjnbcbe - 2025/4/22 10:39:00

端午节最早起源于百越族,是古代百越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指哪些地方呢?我国先秦古籍说,南方沿海一带的古越部族,统称百越。

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这个季节天气热起来,蚊虫繁殖得快,容易传染疾病,因此“祛病防疫被提上了日程,并形成了风尚。

后来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也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综合以上种种,形成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其实“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也就是说“五月单五”,被念成了“五月端午”。

任何人的任何一种行为,都是有原因的。思考一下我们国家为什么会形成端午节?

在远古时代,百越地区瘴气重,蚊虫蛇蝇繁殖得快,容易传播疾病,危害人们健康,而且那时候医学极不发达,一旦染上病,老百姓往往束手无策。人们对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往往都推给了龙(神),祈望能得到龙(神)的护佑。因此百越那些信奉龙图腾的部族,怀着敬畏之心,用刻画上龙形的舟楫,载上古粽等贡祭品,以竞渡形式祭祀龙,祈求龙的庇护。这属于一种公共的祈福活动,应该也是一种奉献。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全国各个地方的天气都热起来,蚊虫蛇蝇猖獗,到了传染病的高发期。这时候为了防病,老百姓在自己家门上挂上艾草驱除蚊虫蛇蝇;又挂上菖蒲(代替宝剑),辟邪。这是个人的防疫、辟邪和祈福活动。

端午节还有很多地区有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并且以酒喷洒的习俗。这也是为了辟邪驱毒。那时候没有酒精,人们用酒喷在额头、胸前、手心、脚心,能杀灭病菌、避蛇虫。人们再把酒洒在墙壁和门窗上,也能避毒虫。

端午节还有带香包的习俗,很多香包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香包佩在胸前,香气扑鼻,这也是为了驱虫,防疫,净化空气。

时光如白驹过隙,自端午节形成到今天,已经过去了几千年,人类认识世界的脚步从未停止。在科技和医学方面,人类有了飞速发展和长足进步,但是我们未知的领域还有很多。

看看今年新冠疫情肆虐,全世界都出现了疫病大流行。这提醒着我们,在自然界面前,我们未知的领域还浩若繁星,而我们掌握的知识,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对于整个自然界,乃至整个地球,整个宇宙,人们都应该永远心存敬畏之心。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端午节防疫,到永存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