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专科好 http://www.yunweituan.com/m/ —端午安康—
端午
起源
中国的端午节最先是屈原出现之前祭祀河神、乞求收成的节日。因为在长江一带至今有“端午水”一说,也就是在端午节前后会有大暴雨导致的洪水。古人认为洪水是河神发怒的结果,为防止端午大水把秧苗什么的冲走,举行的一列祭祀活动,希望河神高兴,五谷丰登。
现在人说起来就觉得端午是纪念屈原的日子,其实是因为当年的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硬生生把端午和屈原捆绑起来,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将屈原和端午节联系起来的,是《续齐谐记》南北朝时南梁吴均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的,此时距离屈原去世年以上。
纪念屈原等传说是后来与传统结合起来的,所以追根溯源,端午节是人们为了祈求幸福生活而产生的节日。
历史
习俗
吃粽子
东晋范注《祠制》说:“仲夏荐角黍。”说明当时有夏至以角黍祭祀祖先神灵的习俗。角黍,即角形的粽子。所谓‘角’,是指古代祭祀时最高级的供品为牛,粽子的形状代表牛角;‘黍’就是一种黄黏米。用谷物制成的‘角黍’代表‘阳’;包角黍用的‘菰叶’(粽叶)为‘阴’,阴阳结合,有驱邪纳福、祈求平安的意思。”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当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至于现在,每年粽子的甜咸之争都如火如荼。总体来说,长江以北还是以甜味粽子为主,如北京的豆沙粽、东北的蜜枣粽。而长江以南,大多是肉粽的拥护者。
赛龙舟
“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九歌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认为“飞龙”即龙舟。
龙舟竞渡又称赛龙舟、划龙船、龙船赛会等,是中国历史上一种具有浓郁的汉族民俗文化色彩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勇往直前、坚毅果敢精神的体育运动。
挂艾草与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就像贴上一道灵符,可以趋利避害。一般会将艾草绑成一束,然后插在门楣上,或是在门楣两端分别插上一根艾草。
沐兰汤端午节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当时的兰不是现在的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五杂俎》记明代人因为“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衍生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
在广东,则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佩香包
“端午至,五毒出。”说的是仲夏时节,各种各样的毒都出来了,蛇、虫、蚊、蚁……,还有细菌和病毒都很活跃。在香包内装入各种芳香中药,借助药物香味的挥发,刺激人体的鼻粘膜产生抗体。可以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对于预防感冒、鼻炎及各种呼吸道传染病都有效果。
端午
冷知识
雄黄酒有毒!
最好不要饮用雄黄酒,容易引起砒霜中毒。
一般雄黄酒是由研磨成粉末的雄黄炮制的白酒或黄酒,跟平常的酒比起来就是多添加了雄黄。雄黄在中医药学里是一种中药药材,可以杀虫解毒的功效。古代人就有用雄黄来克制一些蛇虫蚂蚁什么的。
从现代科学研究发现,雄黄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这种物质本身是没毒的,但是一旦受热就会变成三氧化二砷,也就是俗称的砒霜,作为剧毒物质,谁还敢喝。所以,在端午节无论是加热的雄黄酒还是没加热的,都不要喝。
那么雄黄酒能给小孩子“外用”吗?很多人觉得雄黄酒有驱虫杀菌的作用,所以外用是ok的,事实上雄黄酒真不能乱用。
1、雄黄酒会渗透进入孩子的体内,可能对健康造成影响。
2、现代医学这么发达,驱虫杀菌的外用药多得很,没必要擦雄黄酒来冒这个险。
3、没有医学证明雄黄酒有驱虫杀菌的外用价值。
总结:雄黄酒不仅不推荐饮用,也不推荐随便外用,不了解的人千万别乱用雄黄酒。
屈原姓“屈”吗?
端午节,人们会很自然地想起屈原。但是,如果有人问你屈原姓什么,你知道吗?
也许你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姓屈呗!
很遗憾,这个答案是错的。
要不说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