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植蒲赏草,清凉一夏 [复制链接]

1#

夏日模式正式启动,闷热的天气让人浑身上下都觉得难受。有道是:心静自然凉。但怎样才能让自己浮躁的心能平静下来呢?可以尝试一下种植菖蒲,把它置于案头,嫩绿的叶片,淡淡的草香会让你片刻间清心醒脑,雅趣顿生。

菖蒲,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年以前。《吕氏春秋》:“冬至后五十七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于是始耕。”明代李时珍也提及过:“菖蒲,乃蒲类之昌盛者,故曰菖蒲。”这大概就是菖蒲名字的由来。此外,菖蒲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江南一带人家每逢端午时节,家家户户悬菖蒲、艾叶于门窗,饮菖蒲酒,祛避邪疫。

从唐宋开始,石菖蒲这种植物,就走出溪头涧畔,成为文人案头清供。“清供”又称清玩,其发源起于佛前供奉的插花。清供最早为香花蔬果,后来渐渐发展成为包括金石、书画、古器、盆景在内的一切可供案头赏玩的文物雅品。菖蒲在清至民国的清供图中多有所见,宜入画亦宜入诗。而新春以“清供”入画的画作,便称之为“岁朝清供图”,菖蒲就是此类画作里常见的素材。

菖蒲不像一般的草一岁一枯荣,它历寒冬不死,蒲寿千年,与兰、菊、水仙并称“花草四雅”。其朴实清雅,飘逸澹泊之姿颇有君子之风,非常符合古代文人的风骨,所以也被历代文人雅客所推崇。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就有题画诗云:“玉碗金盆徒自贵,只栽蒲草不栽兰。”还有苏轼也非常喜爱菖蒲,并特意为它写了一首《石菖蒲赞》:“其轻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阳之所能及。至于忍寒苦,安淡泊,与清泉白石为伍,不待泥土而生者,亦岂昌阳之所能仿佛哉?”这首诗恰如其分地概括了菖蒲的品性。菖蒲长于深山远溪,酷寒之天百草凋敝,唯菖蒲郁郁葱葱,这是“忍寒苦”;菖蒲隐居隔世之山,无人看它,它也不需要别人去看,但依然长得那么精神,傲然挺拔,是为“安淡泊”;菖蒲以清泉为伍,在污泥浊水的地方是不会生长的,是为“伍清泉”;菖蒲与白石为友,白石上没有任何土,但它的根就扎在白石之上,所谓“不资寸土”,是为“侣白石”。这四句诗也是菖蒲精神的最佳体现。

“人植蒲,蒲养人”。种植蒲的好处很多,可以观赏怡情,可以修身养性。《本草纲目》中说菖蒲“其益智宽胸,去湿解毒,可以使人耳聪目明。”古代文人们时常秉烛夜读,菖蒲可以为他们起到吸收烟气保护眼睛的作用,而折一小段叶子闻闻香气,也有提神清脑的功效。

菖蒲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要种好它说难不难,说易不易。

明代王象晋《群芳谱》就有关于养菖蒲的记载:“春迟出,夏不惜,秋水深,冬藏密。”现代也有养菖蒲的新口诀:近水而植,附石健康。叶干根湿,喜暖畏寒。微风避雨,少剪更旺。喜阴怕晒,润露忌霜。石生偏细,泥种颇壮。薄施厚灌,勤理剔黃。碧如翡翠,香沁腑脏。野逸清气,不宜艳妆。配石清供,古盆內藏。素雅天然,最宜文房。”其实主要还是得摸清菖蒲秉性脾气,它喜阴,不要长时间晒太阳;它喜欢湿润,不要让它断水;它喜净,要保证水源的清洁干净和空气的流通。

喜欢的朋友不妨养一盆试试,清凉一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