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最佳治疗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yufangbaojian/36669.html人才是关键农民是主体
——关于凤凰县培育新型农民助力乡村振兴的调查与思考
省委改革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年以来,省委深改委在湘西自治州开展“推进乡村振兴与巩固脱贫攻坚有机衔接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凤凰县以此为契机,紧紧围绕人才培育这个关键环节,创造性推行以“爱党、爱国、爱家乡、爱劳动,讲公德、讲科技、讲法律、讲诚信、讲卫生”为核心内容的“四爱五讲”新型农民培育行动,积极探索了一条以培育新型农民为突破口,实现精准脱贫、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一、改革背景
凤凰县地处湖南省西部边陲,辖17个乡镇个村(社区),现有人口4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3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33.41万人,占总人口的79.53%,全县属于喀斯特山区丘陵地形地貌,土地贫瘠、缺水少地、农业产业基础薄弱、农民致富能力弱。外界眼中,很多人只知道神秘美丽的凤凰古城,却不知贫困落后的凤凰农村。年精准扶贫实施时,有贫困人口9.8万,贫困发生率26.58%,是全省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也是湘西州贫困人口最多、贫困发生率最高、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县市之一。农民受教育程度低、思想观念落后、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内生动力不足等现象较为普遍,部分农民不爱农村、不懂技术、不善经营、不爱劳动和农村空心化老龄化、土地抛荒、农业效率低等现象成为农村地区的“心病”。由于农村人才匮乏,无法为基层组织持续“输血”,年村级组织换届时,全县村(社区)两委班子人员35岁以下仅占9%,高中及中专以下文化程度占比高达85.9%,农村党员60岁以上的占比达到63.9%,基层组织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能力偏弱等问题十分突出。如何通过培育新型农民振兴乡村人才,提高致富能力,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凤凰县亟需破解的难题。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为破解乡村振兴人才不足的瓶颈,凤凰县率先开展新型农民培育行动,县委研究出台了《关于培育“四爱五讲”新型农民深入推进“互助五兴”基层治理模式的意见》等文件,明确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建立农业农村、扶贫、人社、教育等20多个县直部门单位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全面整合有效资源,通过“五个一批”的精准培育方式,颁发“新型农民”证书,让农民“带证”上岗,“持证”作业,激活了乡村人才的“一池春水”。
一是强化造血,培训提高一批。坚持“农民点单、部门买单”,依托县人社、农业等职能部门,采取“农民夜校”、“送技下乡”、“选送技校”等方式开展农民培训。精准对接凤凰县九大产业,引进名科技特派员覆盖全县所有村寨,柔性引入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柏连阳、省林科院首席专家陈永忠、湖南农大教授王仁才等10名资深专家建立农业产业专家工作站,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加强科技服务指导,加快培育高素质新型农民。年以来,全县累计开办电子商务、茶叶栽培、手工编织、家政服务等10多个工种培训班,培训农民1.3万人次;举办各种农技培训班余次,培育农民3.2万人;出台《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和扶持办法》,认证农技师名,推动多农民“持证上岗”。
二是筑巢引凤,吸引发展一批。积极实施乡贤回归工程,建立县乡贤人才库,出台乡贤回乡创业免息贷款、发展产业奖补等优惠政策,引导思想好、素质高、有声望、能力强的退休干部、退伍军人、大学生、企业家等能人贤士回乡发展并转化为新型职业农民。年以来,全县共吸引多人回乡创业。廖家桥镇菖蒲塘村大学生向黎黎主动回村担任村主干,成立电商青年团队,吸引50多人就地转型发展为“微商”“直播网红”等“新型青年农民”,实现年收入余万元。木江坪镇中寨村支部书记杨智成,放弃外地两家公司,回乡竞选村支部书记,投入多万元创办中寨村特种养殖合作社和木江坪众成建筑有限公司,年盈利超过万元,不仅自身转型为新型职业农民,还带动多名农民拥有“半农半工”的“新职业”。
三是固本强基,产业带动一批。推行“党支部+产业党小组”模式,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全县成立产业培管营销党小组个。充分发挥村组主干、专业人才的作用,采取成立合作组织、引进公司等方式,影响带动一批人成为新型农民主体。实施精准扶贫来,凤凰县产业从2.15万亩发展壮大到45万亩,实现人均1.1亩产业。千工坪镇胜花村两年发展产业1多亩,由一个深度贫困村一跃成为全州的产业强村,年村民人均增收0多元,村民龙威再发展猕猴桃产业50多亩,从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贫困户变成了一个会玩抖音、直播带货的科技示范户。县文旅投公司张顺心等人带领麻冲乡竹山村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名村民变为演员、职员,农民转型为既可从事演艺工作,又可从事农业生产的新型主体,人均年工资收入达2.7万元。
四是正向引导,政策激励一批。因地制宜出台支持政策和激励措施,把思想好、素质高、产业发展带动力强、经营管理能力突出的新型农民优先作为村支“两委”后备干部或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对象,特别优秀的优先列为“两代表一委员”推荐对象。大力开展“最美乡贤”、“优秀网格长”、“优秀互助组”、“星级文明户”等评比,以大评小奖的形式参与积分,以积分在爱心超市兑换奖品,营造争当新型农民的良好氛围,激发农民干事创业热情。县农商行以户为单元、以村为单位,推出产业贷、小额贴息、返乡创业贷等金融产品,为全县个村户农民授信11.95亿元,让农民真正感受到了“诚信是金”。
五是真情帮扶,教育感化一批。坚持以真心换真情促转变,采取结对帮扶、互帮互助、耐心教育等方法,真诚帮助村民解决困难、化解矛盾、纠正陋习。山江镇樟坡村贫困户龙自省,妻子多年卧病在床,上有老人下有两个孩子需要照顾,既无法外出打工,也无法就近就业,驻村工作队吸纳其参加旅游合作社,同时积极做好思想转化工作,帮助妥善处理邻里关系,增强产业发展能力,不仅自己实现了转型发展,还团结带领其他贫困户发展产业。廖家桥镇菖蒲塘村采取集体经济统筹一部分、乡贤村民募集一部分、后盾单位支持一部分、爱心组织个人捐赠一部分等“四个一部分”方式,建立幸福互助基金,用于贫困家庭救助、传统节日慰问、新进大学生奖励等方面,五十多户困难家庭先后得到帮助,温暖了人心,凝聚了民心。
凤凰县以“四爱五讲”为核心内容的新型农民培育行动,推动农民农村实现了“六个转变”:一是思想观念变新了。以前许多农民虽然身在农村、干在农业,但孜孜以求的却是“跳农门”,以前觉得农民就是“不富裕不体面”的象征,现在农民的思想认识、发展观念等焕然一新,认为农村同样有广阔的舞台和光明的前景,对农村爱得更深更浓了。二是科技素养变高了。农民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浓厚了,农民科技水平提升有效解决了猕猴桃落果、溃疡病预防等问题。仅菖蒲塘村就有中级农技师21人,初级农技师48人,该村还成立“金剪刀”女子技术志愿服务队,指导培训育苗嫁接骨干人员人,协助建成村育苗基地亩,全村苗木成活率提升了15%,每年创造经济收入余万元。三是农民腰包变鼓了。年精准扶贫以来,全县共有9.8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6%降到0%,贫困人口年均收入达到28元,比精准扶贫实施前提高了4倍以上。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年的元增长至元,年均增长11.6%,高出全省3个百分点。菖蒲塘村从以前“塘边满是菖蒲草,有女莫嫁菖蒲塘”的贫困村变成了满园遍地瓜果香的示范村。四是乡村面貌变靓了。过去苗寨内牛栏猪舍乱搭乱建,垃圾、污水、粪便随处可见,现在农民卫生环境意识增强了,农村垃圾不再乱丢、污水不再乱排、粪便不再乱堆,村容村貌发生根本性变化。五是村风民风变好了。打架斗殴、赌博盗窃、邻里纠纷等现象消除了,互帮互助、互爱互敬、向美向善等蔚然成风。年,凤凰县实现了刑事案件、行政案件、火灾事故、交通事故“四下降”,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满意度大幅上升。六是基层组织变强了。培育新型农民,为基层组织提供了人才储备。年1月,凤凰县圆满完成村级组织换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7岁,较上一届降低2.5岁,村主干平均年龄42岁,较上一届降低5岁;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比达到28.7%,提升了20.8个百分点;产业带头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占比达到65.6%,提升了40.7个百分点;基层组织班子学历层次、年龄结构、能力素质实现整体提升。
三、经验启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应当把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摆在重要的位置,为乡村振兴战略培养和造就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的新型职业农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凤凰县新型农民培育行动带给了我们启示:
一是只有坚持人才振兴,才能拔掉“穷根子”。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主体在农民。凤凰县紧盯乡村振兴的人才要素,以“爱党、爱国、爱家乡”唤醒农民的家国情怀,以“爱劳动、讲科技、讲法律”培养农民的实干本领,以“讲公德、讲诚信、讲卫生”重塑农民的乡风面貌,让农民成为体面职业,农业成为价值产业,农村成为生活优势。我们感受到,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撑,人才培育既要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又要用家国大爱滋养心灵,只有不断壮大新型农民队伍,才能斩断贫困的代际传播,彻底拔掉穷根子。
二是只有坚持产业带动,才能搭建“好台子”。凤凰县把产业作为农民的舞台,以产业带动就业,以就业成就职业,全县农业产业从脱贫攻坚前期的2.15万亩,发展到现在的九大产业45万亩,达到人均1.1亩,涌现出一大批“田秀才”、“土专家”,实现一亩产业脱贫一人甚至是一家。我们感受到,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产业与人才相互促进,只有夯实产业基础,农民才有施展才华、圆梦乡村的舞台,英雄才有用武之地;只有乡村人才济济,才能奏响乡村产业发展强音。
三是只有坚持科学培植,才能育出“好苗子”。凤凰县实行“五个一批”精准培育方式,工作导向从数量向质量转变,工作重心从以培训者为中心向被培训者有效需求转变,家庭农场主、农业职业经理人、乡村工匠等一批新兴职业不断涌现。我们感受到,培养新时代新农民,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精准施策、多元培养。既要向外引来“领头雁”、“新乡贤”,更要就地培养“土专家”、“农博士”;既要广泛撒种,又要精心浇灌,才能确保农业现代化后继有人。
四是只有坚持利益联结,才能找准“好方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凤凰县通过实施村民积分制、农民信用评级融资、开设积分超市、挂牌“共产党员户”、推行住房宅基地优先办理等办法,将农民个人利益与土地资源、村集体发展和市场经营紧密联结,实现乡村“小我”与“大我”融合发展。我们感受到,建立更加有效、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是调动群众参与热情的的关键一招,实现共商共建共推共享,激发群众争先恐后当好新时代新农民。
五是只有坚持绵绵用力,才能结出“好果子”。凤凰县在总结改革试点经验基础上,出台了包括培育“四爱五讲”新型农民指导意见、“七个一”入村推进工作队机制、“一约五会”村级治理组织等系列制度文件,以制度创新提升培育新型农民的整体效能。我们感受到,新型农民培育绝不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必须坚持以制度巩固成效,以机制推动落实,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才能把农民真正培养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让乡村振兴早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责编:李礼壹]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