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个充满了传说和习俗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挂菖蒲等等。其中,挂菖蒲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习俗,它有着不同的来源和寓意,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挂菖蒲是为了纪念屈原
屈原是中国古代的爱国诗人,他在端午节投江自尽,人们为了防止鱼虾伤害他的遗体,就把菖蒲和艾草扔进江里。后来,人们就把这种做法延续下来,把菖蒲和艾草挂在门上或床头,以示对屈原的敬仰和怀念。这也是挂菖蒲最广为人知的说法,屈原的诗歌也被视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挂菖蒲是为了驱赶瘌头鼋精
瘌头鼋精是钱塘江里的一种怪物,它想淹没陆地,每年端午节都会制造巨浪。后来有一个穷秀才的妻子用菖蒲刻成小人儿和小葫芦,挂在门上吓退了瘌头鼋精。从此,人们就相信菖蒲有驱邪祛病、辟恶保平安的作用,也有增加生命力、增强体魄的说法。这个故事虽然有些荒诞,但也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灾害的恐惧和对生活的渴望。
挂菖蒲是为了感动黄巢
黄巢是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领袖,他在攻城时看见一个妇人抱着大孩子牵着小孩子逃难,问她原因后很感动,就让她回去把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他的军队看见就不会伤害她。这个故事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但也反映了黄巢作为一个英雄的仁慈和慈悲,以及人们对和平的向往。
#搜索话题全勤挑战赛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