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新手上路
- 37
- 11
- 2020-03-27
|
1#
t
T
发表于 2021-08-20 20:48
|只看楼主
融创上海区域 总第期 “五月五,是端午;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挂香包……” 小时候, 母亲用新鲜粽叶包裹晶莹饱满的糯米, 我们坐在柴火灶前往里添柴, 悠悠的粽香飘满屋子, 洋溢在记忆中的端午节, 历久弥散,回味无穷。 端午习俗无奇不有, 又一年端午即将来临,在你的家乡, 端午又有着怎样不同的风俗呢? 现在,让我们跟随融创上海区域的业主和员工们, 感受他们家乡独具特色的端午风俗。 来自乌鲁木齐的“创五代”告诉我们, 乌鲁木齐是中国最西面的省会城市, 大西北的独特地貌, 孕育了独特的节日习俗。 新疆是“瓜果之乡”, 新疆人爱用杏干、葡萄干、小枣、无花果干 及花生、核桃和芝麻和进糯米里作馅料, 加上独特的“长丝麦芽糖”, 制成“八宝干果粽子”, 口感甜而不腻、糯而不黏、略带微酸,非常独特。 新疆不产粽叶,新疆人就地取材, 用一种大张的芦苇叶包粽子, 做出的粽子不但清香扑鼻,还能解腻。 由于苦艾难寻, 新疆有些人家门上会插金色的芦苇花。 诗经《蒹葭》当中的“蒹葭”所指的就是芦苇, 因为《诗经》的千古传颂, 芦苇被赋与了“真挚爱情”的美好内涵。 在新疆一些大量出产芦苇的地方, 比如博斯腾湖水域周边的县市, 还会用加工好的苇秸制作别具特色的五色香囊。 枣庄,是儒家文化浸染的齐鲁大地, 对在此成长的人们来说, 他们的端午也更有文化气息。 端午这一天,小孩子要戴“五毒兜”, 上有绣织的五毒图 (蛇、蝎、蜈蚣、壁虎、蟾蜍), 寓意以毒攻毒,确保健康。 莱州、招远一带的妇女儿童, 习惯用雄黄涂抹耳朵; 临清7岁以下男孩戴“符” ——用麦秸做的一种土项链, 7岁以下女孩戴石榴花, 还要穿母亲做的黄布鞋, 鞋帮上用毛笔画上5种毒虫。 除粽子、鸡蛋外,端午节还要吃凉糕和五毒饼。 凉糕,用枣子、玫瑰、豇豆泥做馅儿, 用北方特产黄米制成。 五毒饼是一种类似桃酥的糕点。 胶东一带,端午节期间,要“拉露水”。 家家户户在太阳出来之前, 孩子带着毛巾到春草茂盛的地方, 用毛巾拉草叶上的露水擦脸; 大人牵着牲口, 一边拉露水洗脸,一边看牲口啃嫩草。 民间认为, 大人用露水擦脸和胳膊,一年身体好; 牲口吃了端午草,可以不得杂病。 与山东一衣带水的徐州, 端午节的风俗又有所不同。 徐州不仅有独特的黍子粽, 还有煮鸡蛋的习俗。 相传以鸡蛋象征着龙蛋, 是对曾经伤害过屈原尸身的龙的一种惩罚。 另有设家宴喝黄酒, 插艾条驱邪避灾, 缝香包馈赠友人, 拜地藏王祈平安等风俗, 给这座城市添了几分传奇色彩。 江南地区是端午节的发源地, 融创苏州业主描述的江南端午, 烟雨迷蒙,更有韵味。 沈从文的《边城》写到端午节赛龙舟: “端午节那天,所有的人围到岸边,早早地观看; 而年轻小伙则在鼓声的节拍中向前奋划, 四周一片吆喝助威……” 赛龙舟由多人集体划桨竞赛,已流传两千多年。 它既是体育活动, 也是舞蹈和锣鼓轰鸣的集体表演。 每到端午节前夕, 江南民间家家户户自己包粽子。 前一天用清水浸泡糯米, 馅料有猪肉、火腿、赤豆等, 妯娌婆媳团团围坐, 用青箬叶包裹糯米及各种馅料, 放在锅里大火煮沸,然后文火慢慢煨, 几小时以后就飘来了香气, 要好乡邻互相端碗送去,交流各家手艺。 这是现代人生活里难得的悠远古风。 “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 南方很多地方在端午节要喝雄黄酒。 《白蛇传》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情节莫过于: 白娘子喝雄黄酒现出原形。 江南地区端午节有吃“五黄”的食俗。 “五黄”指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及雄黄酒。 民间还以雄黄酒涂抹儿童面颊, 或在额角写一“王”字, 以驱妖避邪。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端午节, 家家户户都在门首屋檐插上艾叶和菖蒲, 有去湿、暖肾、通筋、消毒、驱虫的功效。 妈妈和姨娘用艾叶和白芷等香草药做香包, 系在小孩脖上或衣扣中, 异香四溢,小虫不敢近身。 端午的风俗历数不尽, 但无论哪种风俗, 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尊重传统,开拓创新, 融创上海区域与业主共同创造美好。 浓情端午,少不了香糯的粽子, 融创上海区域在此为业主献上粽香好礼。 一份从《舌尖上的中国》里走出来的江南枕头粽、 一只制作精美的手工“龙船”、 一台科技感十足的color榨汁机, 融创端午桃源礼盒, 让这个端午值得铭记。 在文末留言 “你家乡的端午独特风俗” 留言获赞前5名, 将获得上述精美桃源礼盒一份! 点赞截止时间:6月15日上午10点 臻心提示: 1、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融创上海区域集团所有。 2、恶意刷票者将被取消资格。 3、部分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