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汪曾祺戴车匠从前,日子都像镀了一层光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疗哪里最好 http://www.znlvye.com/
#汪曾祺逝世25周年#现在再也看不到这样的小店了。

巨大的车床,散发着自然气味的各式木料,低着头在午后的斜阳中劳作的人。

他轻踩着踏板,车床上的旋刀缓缓割削着木料,发出轻快的声音,吐出轻薄卷曲的木花。

这样的店,这样的人,在汪曾祺笔下散发出行业最后一点微光,旋即消逝在历史的尘烟中。

已经很少有人知道,车匠是干什么的。

旧时的人,想做一个烧饼槌子,擀面的木棒,之字形活动衣架,给老太太用的捻线锤,给孩子的木碗木勺,都需要找车匠。

车匠根据你的要求,选好木料,设计、划线、制作、修饰,把你想要的东西做出来。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车匠,车匠店的生意很过得去。

戴车匠家的店,就是父亲传下来的,想必已经经历了几代人。单看那车床,就大而厚实得像永远也不会移动。

这家店不大,而处处安排妥当,小而充实。依着大车床,布置好小车床、几案、架子,井井有条。

从这布置,就能看出戴车匠必是一个细心又可靠的人。

把工作交给他,当真是能放心的。他很快就能完成任务,把作品一一排摆在车床前。

他工作的时候,谁都可以去看。

早晨用一把南瓜形老紫砂壶泡好茶,他已开启了一天的忙碌。

试试踏板、看看旋刀,估量一下材料,这就上手。

厚重如山的车床在戴车匠的操作下,像一只驯服而温良的大象,一边轻吐出木花,一边听从他的意志来改变木头的形状。

人与车床,都不慌不忙。

随着旋刀的轻声哼唱,木头渐渐显出优美的弧线。

握在手上,迎亮看一看,四方八面再端详端详,或者再修一两刀。

时光慢慢流淌,阳光中浮尘飞舞,戴车匠的动作轻柔温和,泛着从容的光。

他每天上午下午各连续工作两个时辰。工作不赶急,而他又是那么娴熟。

在车床边坐累了,就起身活动活动。

店里养了仓鼠,他把仓鼠的住处收拾得整洁。可以站在仓鼠笼子前,看看它们怎样踩车推磨;

门前廊檐挂了黄雀,逗逗它啼叫,看它耸肩剔足地婉转吟唱,看它啄食饮水;

高几上供着一个自己用老竹根车出来的花樽,过年插一枝山茶,端午插菖蒲艾叶石榴花,盛夏插一朵白荷,中秋插丹桂。

戴车匠就在这些工作与雅好中,缓缓的、淡然的,与他的时光厮守。

与他一同厮守的,还有一方水土上的人情。

王老五、儿子塾师、他麻二叔、刘长福、老张……他和熟人们之间各种各样的互动,给岁月增添了许多温暖的印迹。

从前的日子,真像是镀了一层光。

各行各业的人都像戴车匠一样,不疾不徐地在自己的位置上劳作,在熟悉的社会中往来,在一种稳定的结构中认真地生活。

他们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服务于人民,也养活自己一家老小。

岁月平和安稳,他们在安居乐业之余,还得以满足自己精神上的需求。

无需大富大贵,生活也能过得雅俗共赏。

那时候的工具、吃食、饰物,都是手作出来的。

作者放学回家的路上,可以从头看到尾。看人们怎样劳作,看事物如何形成,看社会怎样运转。

对世界的认识,就在这样的观察里一点一点累积。

现在的孩子,早已失去了这样的乐趣。

很多像戴车匠这样的人,连同他们的工艺,都被时代远远地抛弃了。

很难说这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