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白癜风如何治疗 https://m-mip.39.net/fk/mip_5590707.html明天就是端午节啦,大家又可以迎来3天的小假期了。除了放假的喜悦,大家明天打算怎么过节呀!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关于端午节的那些事儿。
端午节在农历的五月初五,又称五五节、端阳节、重舟节等,与春节、清明节、仲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节的起源
端午节在古代又被称为五毒日,夏季生机勃勃,植物动物生长旺盛,各种毒物层出不穷。人们开始通过各种方式驱赶毒虫。五毒即蛇、蜈蚣、蝎子、壁虎、癞蛤蟆。
端午节最早的来源,和中华古图腾“龙”有关。相传在先秦时期的南方有个百越部族,认为龙是自己的祖先,以“龙”为图腾,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祭祀龙神,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有了赛龙舟,人们把粽子投入江中祭祀蛟龙。
最广为流传的是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传说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位大诗人屈原,在楚国都城被秦国攻破时抱石投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人们极为不舍,自发泛舟江河上,以驱散鱼群,或投米团入江中,以免屈原肉体葬身鱼腹。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的习俗
1、挂艾草与菖蒲
民间谚语:“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自古以来,人们习惯端午节时在门口悬挂各种可驱邪治病的花草,而艾草和菖蒲最为常用。
艾为药用植物,既可制成艾绒,灸穴治病,又可驱虫。此时正值艾草生长旺盛之季,再加上其香味独特,可除湿驱虫,人们也就争相采艾,门口悬挂几枝,用来驱蚊、防蚊、避邪。
菖蒲是一种药食两用的食材,不仅能酿酒祛湿,还有添丁进口、吉祥富贵的好寓意。
2、吃粽子
端午食粽,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粽,又称“粽籺(hé),俗称“粽子”。“籺”是逢年过节时用来拜神祭祖的贡品,有很多品种。粽籺的主要材料是糯米,加上各种杂粮豆,再包上不同的馅料,用箬叶包裹而成。形状多样化,有三角状、四角状等。品种繁多,根据口感主要分为甜粽和咸粽。
3、吃五黄
吃五黄是汉族的民间习俗,流行于杭州等地。农历五月又称五黄月,因为五种带“黄”的食物上市而得名。
五黄分别是黄鱼、黄瓜、黄鳝、鸭蛋黄、雄黄酒。小时候看的《新白娘子传奇》里的白娘子在端午节饮了雄黄酒,现出了原形,就是源于这一习俗。不过现在,由于雄黄酒有一定的毒性,人们多以普通黄酒代替。
4、系五色线
端午节系五色线,曾经是非常流行的习俗。中国传统文化中,“青、红、黄、白、黑”五色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被视为吉祥色。记得小的时候,每到端午节,父母就会用青、红、黄、白、黑五种颜色的线,搓成彩色线绳,给家里的孩子们脖颈、手腕、脚腕都系上,以驱邪祛病。
从农历五月初五开始系上,一直到农历六月六才能摘下来,还不能胡乱丢弃,一定得丢到河里,顺水漂走,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谓之可去邪祟、攘灾异,带来一年的好运。
5、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古代龙图腾部落祭祀的节仪,历史非常悠久。最早是单木舟上雕刻龙形的独木舟,后来发展为木板制作的龙形船。在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多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龙舟竞渡分为请龙、祭龙神、游龙和收龙等几个环节,适合多人集体划浆竞赛。慢慢发展成为一项受欢迎的水上运动,非常具有观赏性。
综合以上各个习俗,端午节是一个悲壮的祭祀节日,是纪念爱国亡灵的纪念日,如果用“快乐”这样的词语,不太合适,显得不够庄重,所以人们习惯了用端午安康这样的词语表达祝福。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老的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传承端午文化,弘扬爱国情怀,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延续不绝,发扬光大。
关于记忆中的端午习俗,大家有不一样的经历吗?欢迎评论区留言交流
祝大家端午安康,平安喜乐,生活和粽子一样甜甜糯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