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同事提醒我:左海公园举办菖蒲展,感兴趣的话,可以前往拍摄。拍多了花卉,专程拍草、拍盆景还是头一回呢,也想尝试一下。之后,我考虑最多的就是衬体、背景。花,可以叶来衬托;草,可以石或各种材料制作的盆来衬托,让我担心的是色彩及杂乱的背景。
1,本计划10日上午前往观展,一阵大雨,改变了计划。午休起床,只见窗外阳光灿烂,急忙起床,往包里塞一架微单、一架便携相机“RX1R”......
2,在走进展馆之前,我对菖蒲的印象还有点模糊,只知道它是一种植物。进展馆看了介绍之后,才对它有了清楚的了解:......多年生草木,根状茎粗壮。叶基生,剑形,中脉明显突出。生于沼泽地、溪流或水田边。长一些的菖蒲有点象韭菜。
3,迈进展馆大门,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左墙木板支架上的一盆小菖蒲。哈,没想到主办方会以这种方式布置展品,如果都能如此这般,也就好施展我的摄影技艺,之前最担心的就是大小不一的盆盆罐罐,紧贴墙边一字排开。不过,左边这瓷制品给人以冰冷的感觉,如果改成木雕或根艺品,与右边会更适配些。
4,如果说“横平竖直”是对构图的基本要求,那么,上图中的各元素布局重在“平衡”画面,比“基本要求”进了一阶。构图欠严谨,镜头可以再往右移些许。
5,观展之前,总以为盆景都是以菖蒲为主体,其实,菖蒲可以与其它植物互为主体的,重在整体效果。
6,直到进展馆,我还没搞懂“莳蒲”的意思,原来“莳”既可作动词,也可作名词,有移植、栽种、满堂红的意思。
7,相传,菖蒲伴随尧帝而生,有“尧韭”别称中,在先秦时代,菖蒲被看作是一种高洁的香草。民间更是把农历四月十四日定为菖蒲的生日,使它拥有了拟人化的角色。
8,唐宋时期,文人士大夫间植蒲、赏蒲盛行,它的孤傲劲节契合了中国文人的气节,与兰花、水仙、菊花并称为“花草四雅”,甚至出现“无菖蒲不文人”的说法。
9,头一次在室内拍“发散”形植物,还是缺少经验,明知光圈不可设置太大,但又担心光圈小了杂乱的背景过于清晰,“恰到好处”总是那么难。
10,好一个“睡美人”随形雕根艺品,维妙维肖、栩栩如生。美中不足,右乳房下方的肋骨突出了些,算是瑕疵吧,棱角过于分明,可以再削去些许。
11,展台边是间用玻璃隔着的茶室,里面围坐着几位美女,我差点就要向她们询问此根艺品的价格,想买回家摆在客厅沙发旁的茶几上。
12,见有人走来,我急忙把镜头对准根艺品边上的菖蒲......
13,菖蒲先百草于寒冬刚尽时觉醒,因而得名。它“不假日色、不资寸土”、耐苦寒、安淡泊,自古以来就深得人们的喜爱。
14,在宽敞的书房或茶室,摆件菖蒲是挺好的。感觉身在大自然中,一边品茶,一边与大自然对话。
15,菖蒲叶丛翠绿,端庄秀丽,具有香气,适宜水景岸边及水体绿化,也可盆栽观赏或作布景用。
16,这红色盆子给了我启发,如果想让视觉效果好些,草是绿的,盆可以采用其它颜色。
17,据说古人夜读,常在油灯下放置一盆菖蒲,原因就是菖蒲具有吸附空气中微尘的功能,可免灯烟熏之苦。能净化空气?改天去花鸟市场买一盆摆桌面上试试?
18,观草有感,除各种石料之外,如果采用陶盆,不宜过于粗糙,
19,据资料介绍,菖蒲用于室内观赏多以水培为主,只要清水不涸,可数十年不枯。
20,见此图,不由得让我联想到,可以发挥想象力,用不同的器具来盛放菖蒲,不一定都得用盆、罐......
21,充满活力的菖蒲可以和根艺品摆放在一块,形成鲜明的对比。
22,看到上图,联想到我家书房。我也会在桌面音箱上放置些小玩艺,比如木雕件、小根艺品之类的,但我不会在桌面上摆放植物,曾经在书房北窗台上悬挂一盆吊兰,偶尔想起给它浇点水,最终枯死。时代进步了,现代人家中的桌面与古代人怎能一样?我家书桌桌面即便是整理得干干净净,保持不了两天,又会堆满了杂物的,始终保持桌面整洁不现实,桌面上摆的都是些常用物品,比如电脑外部设备、音响设备、摄影器材及附件、生活用品等,整理桌面时可以将它们收拾进抽屉,用时取出放桌面后,也就懒得再放进抽屉,在方便与整洁之间,我还是选择方便。
23,经百度得知,菖蒲的功效还不少呢:全株芳香,可作香料或驱蚊虫。
24,茎、叶可入药,具有开窍、祛痰、散风的功效,可祛疫益智、强身健体。历代中医典籍均把其根茎作为益智宽胸、聪耳明目、祛湿解毒之药。
25,想要全面了解菖蒲,请大家上网查询,资料相当的全面。
26,以下还有59张菖蒲照片,敬请各位耐心欣赏、留言、点评!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走出展馆,穿过左海公园的草坪,阳光斜射在树叶、草地上,感觉眼前景致就象是个大盆景。
87,离开左海公园。顺道回干休所看望母亲,回到家中,母亲问:“怎么这个时间回来?”我回道:“去左海公园拍韭菜”,老人家一点也不糊涂:“左海公园有韭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