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浙江南北22春拍掇英尚逸中国近现代书画 [复制链接]

1#
北京皮肤病医院哪最好 https://m-mip.39.net/fk/mip_9278663.html

近一百多年以来,对于中国社会而言,是一个转型期,而对于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中国画而言,更是如此。南北拍卖以所征集的作品为基础,通过拍品力图梳理二十世纪中国画发展衍变过程中的景象与脉络。通过对当时艺术生态的复原,对艺术家创作环境的追溯与解析,诠释与重现一个立体的、全息的、活着的二十世纪中国画坛。

清末民初的中国绘画,分别以上海、北京、广州为中心而各自发展。海上画派在政治鼎革之际逐渐崛起,随着皇权的终结,新一轮文人耆宿充实沪上,原先秘藏宫禁的文物书画公诸世人,如火如荼的新文化运动,又在推动新兴美术院校和外来绘画形式迅猛发展的同时,促使民族主义思潮在中国画领域高涨起来,诸如此类以不同方式浸润改造着海派绘画文化质量的历史际遇,极大地影响了此后中国画坛的新格局。海派绘画在审美境界上具有强烈的世俗情调和浓厚的生活趣味。这一时期位居“海派”的画家任薰、沙馥、钱慧安、蒲华、吴谷祥、吴石仙、倪墨耕、吴昌硕,不仅为他们所处的时代作出了贡献,同时还因其艺术上的成就和影响,为民国时期中国画的变革积蓄了力量。

吴昌硕(-)凌波

设色纸本立轴年作

款识:溪流溅溅石岈,菖蒲叶枯兰未芽。中有不老神仙花,花开六出玉无瑕。苧萝澣女归未晚,笑插一支云鬓斜。乙卯年秋之月,雨窗拟李复堂小品于禅甓轩七十二叟吴昌硕。

钤印:吴昌石(朱)、吴俊之印(白)、缶无咎(白)

出版:《书道·第五卷第十号》内文图,东京泰东书道院出版部,昭和十一年()。

题盒:1.昭和十一年()、冬十二月吉日。碧潭鉴并题匣。钤印:碧潭收藏。

2.吴昌硕笔迹中希世珍品,而绝妙作矣。戊寅十一月碧潭并识。

说明:日本著名书画家,汉学家江川碧潭旧藏。

×26.5cm.

黄宾虹(-)为苏乾英作秋水清晖

水墨纸本镜片年作

款识:夜月映秋水,清晖常照人。会参涵素意,一棹曲江滨。乾英贤友读书养性蔼然,仁者之心。因写拙画并系小诗,博粲。辛巳黄宾虹年七十又八。

钤印:黄山予向(白)

出版:1.《百年巨匠-黄宾虹》,P88-89,文物出版社,年

2.《山高水长-黄宾虹山水画艺术论》p73,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年

说明:上款人“乾英贤友”即苏乾英(—),广东海阳县人。年师从黄宾虹,学习中国画及书画理论。在与黄宾虹长达二十多年的交往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黄宾虹后人把苏乾英致黄宾虹的余封信捐出,由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编辑黄宾虹年谱的王中秀先生在其著作中,对黄、苏之间的交往和友谊有大量记载。

75×30cm.

林风眠(-)西湖秋色

设色纸本镜片

款识:林风眠。

钤印:林风瞑印(朱)

备注:原画作背面带艺术家签字:LinFonMing林风眠

64×65cm.

林风眠(-)花间仕女设色纸本镜片

备注:一九五一年,林风眠先生辞去杭州国立艺专(时改名为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授职务,由杭州迁回上海南昌路的旧居。他在自述中称当时以休养为名返沪,没有接受学校的补助、津贴,故以“画些画来维持生活,我画了画给我爱人,由我爱人卖给外国人”。他的作品颇受外国驻华使馆人员喜爱,并得到他们推荐卖给来沪的外国人。藏家家族直接得自艺术家本人。藏家父亲为原比利时驻华领事馆外交人员,母亲雅好艺术。年代初在沪期间,于法国领事馆认识林风眠夫人阿丽丝·华丹。往还密切,遂购得林风眠作品多帧。本幅即其离华返国时带走。作品一直保存,未有公开,直到苏富比年秋季拍卖会,陆续将多年珍藏释出。

来源:香港苏富比年秋,编号。

67×67cm.

陆俨少(-)立园胜景

设色纸本镜片

款识:立园在开平县之潭溪,华侨谢氏创建。崇楼竦峙,缭以周廊,兼之亭桥、江渚、兽囿、鸟苑,遂有大观之称矣。

钤印:俨少(白)、嘉定(朱)

出版:《穆如晚晴—纪念陆俨少诞辰一百一十周年专题展特集》p-,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年

著录:《画余杂缀·陆俨少诗文题跋集》(卷一)p19,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年

说明:文物商店旧藏。

32×45cm.

与“海派”相比,“京派”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更深,从陈师曾到徐悲鸿,京派”在不断的论争中成为民国时期中国画的中坚。“京派”由于所处的位置,这里既有旧传统的护卫者,也有旧传统的革命者。以金城、陈师曾为代表的“中国画学研究会”以及后来的“湖社”,尽管以“精研古法,博取新知”为宗旨,但“京派”画家的成就和影响,还是以齐白石为最,他以其独特的方式以及人生经历为20世纪的画坛增色很多。而溥心畬贵为天潢贵胄,得传统北宗正脉以挺拔俊朗,空靈超逸的笔墨,惊艳整个画坛。

程十发(-)海神图

设色纸本镜片年作

款识:海神图。庚申冬日,程十发写。

钤印:程十发(朱)、素生花(朱)

97×67cm.

除此之外,民国时期的中国画还应提到另二位大家——徽人黄宾虹和蜀人张大千,黄宾虹和张大千的山水画代表了民国时期山水画的成就,也标志了晚清以来以模古为主要特征的山水画潮流的结束。精研晚明画风及理论所得颇多的黄宾虹更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画坛的大师地位,他的注重笔法,强调意境,追求“浑厚华滋”的境界,都是他力求画作内在美的表现。正如其所说:“美在其表,一览无遗,情致浅,意味淡,故初喜而终厌。美在其中,蕴藉多致,耐人寻味,书尽意在,故初看平平而终是妙境。”张大千则是在秀逸儒雅之中溶入了敦煌绘画精髓后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张大千(-)碧池荷影

设色纸本立轴年作

款识:西邨姐妹一般娇,同住清溪隔小桥。相约采莲期早至,来迟罚取荡兰桡。旧在庞莱翁斋壁见一嘉道间人画荷诗极清隽,四十余年尚能诵之,惜不记其姓字耳。八十四叟爰写并识。

钤印:张爰(白)、壬戌(朱)、大千居士(朱)、大风堂(朱)、己亥己巳戊寅辛酉(白)

97×45cm.

张大千(-)芍药

设色纸本镜片年作

款识:绿窗初试薄罗裳,人道昌黎是楚狂。惆怅一春花事了,却从纸上惜余香。纽约看芍药初开,还三巴写此并系小诗。爰翁。

钤印:大千(朱)、乙巳(朱)、百千之一(朱)、季爰(朱)

鉴藏印:文渊斋(朱)、顺华雪楼同珍赏(朱)

备注:1.画背带艺术家签字:第十红芍药。

2.张大千弟子李顺华旧藏。李顺华,号大胡,著名画家、收藏家。祖籍江苏无锡,年生于上海,现居美国纽约。祖父与父亲均为古董商人。年遵父命由香港赴巴西,师从一代宗师张大千先生学习书画、鉴定与传统文化,“随侍杖履”达数十年。李顺华、陈雪梅夫妇先后收藏张大千书画百余件(套),并印行出版有《文源斋大风堂墨缘》(三辑)、《大风妙象》、《李顺华画集》等。

60×45cm.

溥儒(-)画吴湖帆(-)题雨中醉归

设色绢本镜片

款识:雨中醉归。心畬画,湖帆题。

钤印:丑簃(白)

来源:香港苏富比,年秋季拍卖会,No.

14.5×6cm.

溥儒(-)画吴湖帆(-)题玄奘取经

款识:玄装取经。心畬画,湖帆题。

钤印:吴(白)

11.5×5.5cm.

溥儒(-)岁寒清供

水墨纸本镜片年作

款识:岁寒清供。戊戌秋七月,心畬。

钤印:溥儒(白)

来源:香港苏富比,年秋季拍卖会,No.

备注:原藏家直接得自艺术家本人

74×28cm.

辛亥革命后,特别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中国画如何革新成了美术理论研究的中心课题。康有为针对清代画坛因循守旧的积习,提出了“以复古为革新”与“合中西为画学新纪元”的主张。陈独秀认为,应采西画的写实精神,来改良中国画。此后,随着美术学校的开办、美术社团的曰众、美术刊物的传流和美术展览的兴起,一批接受过西方艺术教育的艺术家提出了“融合中西”的绘画主张。

如徐悲鸿以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可采入者融之”林风眠在主张“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同时,还比较了中西画的短长,既指出了中国的抒情画优于西方的机械描绘作品,也指出了西方的近代画比中国画更重视独创。刘海粟提出了“发展东方固有的美术,研究西方的艺术精英”。中西融合的主张,与消融南北画派的区别一样,终于取得了共识和承认。20世纪以来,新的南派北派产生。这是一个古今转换的重要时期,中国几千年的绘画传统正在经历一场剧烈的转换。西画的涌入改变了中国的传统视域。中国绘画被纳入一个更为宽广的世界艺术的历史框架之中。

周昌谷(-)採茶图

设色纸本立轴年作

款识:采茶图。辛丑年大寒节,英岩同志嘱画,喜而为之并请正可,昌谷。

钤印:周(白)、仓谷(朱)、滇游三千里(朱)

69×38.5cm.

唐云(-)临华新罗钟馗啖鬼图

设色纸本立轴年作

款识:老髯袒钜腹,啖兴一何豪。欲尽世间鬼,行路无腥臊。橅离垢居士本。丁亥三月,

大石山民唐云记于退思斋。

钤印:唐云私印(白)、唐华盦(白)、大石山堂(朱)

出版:《中国书画作品集(三)》封面,P,西泠印社出版社,年

×68cm.

(本文作品均为浙江南北春季艺术品拍卖会拍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