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炎医院哪个好 https://m-mip.39.net/man/mipso_4658077.html讲不完的故事,说不定的历史。各位好,咱们继续来说古代非凡女人。今天要跟大家讲的是浣花溪畔女教书薛涛的故事。上一次讲李冶的时候,我就说过唐代三大女诗人,李涛、薛涛故事最多,到底是什么故事?我选三个跟大家分享。第一个,女教书是怎么回事?第二个,薛涛和元稹的恋爱故事到底是怎么回事?第三,薛涛笺又是怎么回事儿?先看第一个女教书。大家可能都知道,中国古代的妓女,特别是高级妓女就雅称为教书,从哪儿来的?其实就是从薛涛这儿来。薛涛的出身在三大女诗人里头最为低下,她是成都的一个官妓,就是服务于政府的女招待、歌舞伎。那官妓又怎么变成了教书郎?这还得从薛涛的身世慢慢说。那薛涛字洪度是长安人,她的父亲从长安到蜀地做官,就把全家都带到了蜀地。也就是说薛涛本来是正经官宦人家的小姐,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她十几岁的时候父亲突然去世,薛涛母女坐吃山空,万般无奈,只有靠薛涛出来应酬,出卖色相度日,这其实是一段非常悲惨的人生经历。不过善辩慧、工诗赋毕竟是官家小姐,从小跟在父亲膝下吟诗作赋,她就比那些庸脂俗粉要出挑多了,所以很快就在小圈子里出了名。很多人都讲她不仅姿容美丽,而且还善辩慧、工诗赋是个才女。那这个名声一传出来,就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谁?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韦皋现在知道的人不多了,但是在唐朝他可是大名鼎鼎,主政建南二十一年,牢牢把控着唐朝的西南边疆,在当时就有诸葛亮转世的说法。不过四川可不光是军事重镇,还是个花重锦官城的繁华之地,有很多文人往来。韦皋也是一个风雅的长官,就把薛涛招到他的身边,让她入了乐籍。所谓乐籍就是音乐歌舞人,专门负责在地方政府的招待宴会上吹拉弹唱,给客人用酒,陪客人聊天。那按照韦皋的想法,能歌善舞的乐妓常有,但是能够吟诗作赋的乐妓还不常有,启用薛涛能够给她的酒宴增加文化气息。那韦皋的判断对不对?非常正确。薛涛到韦皋身边之后,很快声名鹊起,从此每有盛宴薛涛就成了盛宴的不二人选。时间长了,韦皋就跟她有了点儿私交,偶尔也会让薛涛帮忙看个案牍或者起草的公文,薛涛都能得心应手。这样百灵百丽的女孩子让韦皋太喜欢了。当时各个节度使都有一定程度的用人权,只要看中了哪个人才奏报朝廷,朝廷一般都会批准。韦皋居然借着这个特权,请求唐德宗授予薛涛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职。那教书郎到底是干什么的?说起来教书郎的基本工作就是校勘书籍,它不是什么重要岗位,品级也是从九品,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官儿。可是这个官儿虽然小,但是属于清流,门槛不低。一般来讲都是高中进士的青年才俊,才能当上教书郞。比方说我们都知道的大诗人王昌龄、白居易,那都是从教书郎干起。现在韦皋仗着自己韦皋权重,居然举荐一个女人,而且还是官妓,就是贱民来当教书郞,这不是拿朝廷开玩笑吗?唐德宗虽然依仗韦皋,但是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违,所以最终还是拒绝了韦皋的要求。不过,虽然朝廷没批准,但是民间却早就把这件事儿传得沸沸扬扬。从此之后,人们就开始管薛涛叫女教书了。那薛涛的身份不是官妓吗?所以后来四川的妓女就开始称为女教书。再到后来,女教书就成了这个高级妓女的通称,全国都这么叫。女教书这个名号叫起来的时候,应该也算是薛涛一生中的高光时刻。但薛涛成了韦皋身边最得宠的红人,一时之间风头无两。那天来拜访韦皋的人哪怕已经身居高位,也纷纷给薛涛送礼巴结她,希望她能在韦皋面前美言几句。薛涛当时才二十上下,少年轻狂,哪能想得那么周全?凡是有人给她送礼,她就照单全收,那收获之后还悉数上交韦皋。什么意思?她是说,我并不爱钱,我只是觉得有趣。这里头有一点儿在韦皋面前撒娇讨宠的小女儿心态,你看我也挺有本事的吧,这么多人都巴结我,薛涛觉得她只要不把那些礼物纳入自己的腰包就没有关系。可是她没有想到,这么一来,她消费的其实是韦皋的权力和威名。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看到曾经乖巧的薛涛如此招摇,韦皋这个大老虎就发怒了,薛涛不是官妓吗?那就得听从政府调度,韦皋就把薛涛从成都赶了出去,外放到西部的一个边防营地,让她当了营妓。那营妓就是军营中的官妓,专门负责给边防战士唱歌、跳舞,鼓舞士气。从花柳繁华的成都来到荒凉寂寞的边城,身边文雅风趣的宾客也换成了莽撞粗鲁的军汉,这对于薛涛来讲,岂不是从天上掉到了地下。那怎么办?薛涛就写了两首《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寄给韦皋,其中有一首是这么写:闻道边城苦,今来道士至,羞将门下烫鱼龙头儿。什么意思?我早就听说边城很苦,但是只有亲身到这里才明白到底有多苦。我还真是羞于给那些戍边的将士们唱我从前唱惯了的靡靡之音,因为它们和这里的氛围太不搭调。大家说这首诗写得好不好?这首诗其实写的真好,短短二十个字就把耳闻与亲历,城市与边疆、温柔与严酷的冲突表达的真切动人。同时又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感受到的落差和悔恨,她希望韦皋看了能够原谅她,让她回去。那么韦皋看到这首诗,到底有没有召回薛涛?并没有。可能在韦皋看来,这样的悔过书还是太清高、太含蓄了。那这一下薛涛真害怕,她就一连写了十首诗分别叫做《犬离主》《笔离手》《马离厩》《鹦鹉离笼》《燕离巢》《珠离掌》《鱼离池》《鹰离鞲》《竹离亭》《镜离台》。其实都不必跟大家分享诗的内容了,那内容不怎么好,那单听这题目大家就知道薛涛把姿态摆得多么低,多么卑微。女教书那曾经高傲的头都低到尘埃里了,这才终于换得韦皋的首肯,让她重新回到成都。那我为什么要讲这一段?其实是想说,千万别高估了女诗人的浪漫,也千万别低估了女诗人的忧患。现在人们经常评价薛涛,说她的诗文无雌声,就是没有女性的脂粉气。但是这样的气度和心胸其实是生活打磨锤炼的结果。在唐诗的历史上,出身于社会边缘的女道士也罢,陪女非常也罢,写诗的水准超过了闺秀诗人。这种复杂的人生历练,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问题是我们今天讲打磨,这只是一个词汇而已,对于亲身经历者来讲,那却是一段非常痛苦的人生记忆。有谁会主动寻求这样的打磨?所以就算是薛涛,她也一直在渴望正常的生活、正常的情感。这其实就是我要说的第二个问题,薛涛跟元稹的恋爱故事到底是怎么回事?说起来薛涛跟元稹的故事,这是唐朝的一个著名公案,这件事最初记载在晚唐《云溪友议》这本笔记小说里。据说大才子元稹素来仰慕薛涛,可惜一直无缘相见。终于有一天,元稹当到了监察御史,监察御史的职责就是巡视地方。那这样一来,原本就主动要求到四川去巡视,目的就是想见一下薛涛。那当地的长官延寿知道他这番心思,就专门指派薛涛给他作陪,等于给了粉丝一个见偶像的机会。那见面之后如何?那才叫“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出自宋代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两个人惺惺相惜,很快就突破了偶像跟粉丝之间的界限,也突破了上级领导跟下级接待专员之间的界限,其实还突破了不小的年龄界限,谈起恋爱来了。那前两个界限大家都好理解,怎么叫突破了年龄界限?要知道元稹当时三十一岁,还算是风华正茂,而薛涛当时已经四十二岁了,在古代绝对算是半老徐娘。这样的姐弟恋即使放在今天也不同寻常。可是真爱来了,什么都挡不住。元稹一住三个月,薛涛一陪也是三个月,两个人如胶似漆、难分难舍。那三个月之后三个月之后,原本工作结束了就要回到长安,而薛涛却身在乐籍,无法追随。更何况元稹既然是代表朝廷来检查工作的,那就一定要保证清正廉洁。如果我回去的时候带着一个女郞,这算怎么回事儿?这不是性贿赂吗?元稹也不敢犯这个忌讳,所以万般无奈之下,两个人只好洒泪而别。可是回到长安之后,元稹无论如何忘不了薛涛,怎么办?既然都是诗人,那就写诗吧。元稹的那首诗叫做《寄赠薛涛》是这么写的:寄赠薛涛[唐]元稹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什么意思?说锦江滑腻,峨眉秀丽,如此山河方能孕育出卓文君、薛涛这样灵动的才女。薛涛的言语巧妙,好像偷得了鹦鹉的舌头,她的文章华丽,好像分得了凤凰的羽毛。面对她,文人都纷纷停下自己的笔,而达官贵人却纷纷做起了去蜀地当官儿的美梦。我跟她分别之后,远隔烟水,她那满院子的菖蒲花从此只能开放在我心里,而她的身影却仿佛在万朵祥云之上,离我那么远,又是那么高。那这首诗写的好不好?其实挺好的。把一切最美好的事物都拿来陪衬薛涛。蜀江水碧蜀山青,那是陪衬她的灵秀,大才女卓文君是陪衬她的才华。鹦鹉舌陪衬她的娇俏言语,凤凰毛陪衬她的锦绣文章,世间一切男子都在她面前黯然失色来陪衬她的高华。这不就是对薛涛最大的赞美么。那除了赞美之外,元稹对自己和薛涛之间的交往又显得多么得意。什么叫“菖蒲花发五云高”?其实是说人人都说菖蒲开花不容易,可是她那满院子的菖蒲花就曾经为我开放,而她在我心里正像水边的菖蒲一样美丽,又像天上的祥云一样清高。看到没有?这不是霸道总裁宠上天似的俯视,而是妥妥的来自小迷弟的热情仰视。原本出身低微,到处陪尽小心的薛涛,却在这儿成了爱情里的大女主。这是一段多么令人神往的故事。那元稹有来薛涛就有往。她写什么?有一首《寄旧诗与元微之》留了下来。我们就说诗的第一句:“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什么意思?别人写诗我也写诗。写诗的一般规格大家都一样,但是诗的微妙细腻之处,只有我能够写出来。可能有人会说这不对,一般写情诗不都应该是“你侬我侬,忒煞情多”嘛?(《我侬词》作者:管道升(元))。薛涛怎么上来就跟人讨论诗?而且既然谈恋爱,不就应该像元稹那样把对方捧上天去,这个薛涛怎么上来就是我很棒?没错,这首诗确实不够浪漫,不够热情,不够像爱情诗。但是她却让我想起了那本著名的美国小说《飘》。那本书里头说郝思嘉小姐跟阿什拉静静谈论小说,而不是像一般小女孩儿那样吹捧阿什拉,她就觉得两个人之间没有爱情。但其实她错了,她本人对阿什拉的爱虽然热烈,但也虚幻。而梅兰妮和阿诗拉之间却有着最平淡的深情,为什么?因为一时的交往确实需要激情,长久的交往却需要有共同语言。正因为薛涛能跟元稹聊诗,而且聊得旗鼓相当,两个人才能够成为灵魂之交,发展出跨越时空的长情。就这样,两个人断断续续交往了十年。十年之后,元稹又一次来到四川,到达州去当官儿,这等于上天又给了他们一次机会。那大家可能想,这一下两个人应该真正牵手了。据说元稹也确实是这么想,可是就在他派去迎接薛涛的车马出发之前,元稹又遇到了一个来自江南的女子,名字叫做刘彩春。那很多人都听说过唐朝有四大女诗人的说法,其实就是在李冶、薛涛、鱼玄机之外,加上一个刘彩春。其实刘彩春的诗远远不及前三位,这四个人是不能并列。不过她会唱歌、会演戏,而且还年轻漂亮,这不就是别一番风景吗?就这样,派去接薛涛的车马停下了。元稹又给刘彩春写起诗来。一千多年来一直让人津津乐道的元薛之恋也就此黯然落幕。那我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待这段恋情,现在很多人都愿意说元稹是渣男,先辜负了崔莺莺,后来又辜负了薛涛。但是我始终觉得拿自己的想法去绑架别人,或者拿今天的观念来要求古人,都是并不客观。元稹是官,薛涛是妓。元稹和薛涛之间相隔的也许并不是刘彩春,而是那个时代,当然也有元稹的个性,元稹的处境。薛涛曾经写过一首《春望词》是这么说的: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这很通达,花开花落自有时,但是花开花落之间,曾经有人让你寄托相思,这样的人生已经不算虚度。那再说最后一个问题,薛涛笺。薛涛做官既一共侍奉过十一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在一位名叫武元衡的节度使任上,她最终脱离乐籍,回归自由。那余生应该怎么度过?薛涛就在浣花溪畔万里桥边买了一所小房子,种了满满一院子菖蒲花。花前月下,她脱下了舞裙,换上了一袭道袍。其实官妓和女道士都属于社会边缘人,但是无论如何,女道士还是比官妓多一分清雅,多一分仙气,也多一分体面,所以我们今天也会尊重薛涛最终的选择,又称她为女观诗人。当了女道士的薛涛继续跟各路诗人进行诗文往来,她写的诗都是短诗,而四川当时通用的信纸都太大,怎么办?薛涛是一个有巧思的人,她就让人用自家门口百花潭的潭水造纸,把这个纸幅缩小,又用鲜花萃取颜料,把纸张都染成深红色。她就在这样的信笺之上题诗,跟元稹、白居易、杜牧、刘禹锡等等当代最有名的大诗人唱和。大家想这个创意是不是特别的清雅?所以蜀中才子都纷纷订购,从此这种深红色的小信笺就被叫成了薛涛笺。算是薛涛的专利,以后历朝历代都有人仿制,这也是一个传奇。在薛涛的诗友里头,有一个人名字叫做王健,她给薛涛写了一首诗就叫《寄蜀中薛涛校书》诗是这么写的:《寄蜀中薛涛校书》王建〔唐代〕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什么意思?万里桥边的那位女教书,在枇杷花围起的小院子里闭门独居。历朝历代的女才子也为数不少,但只有她的春风词笔才能独领风骚。它这里有一个典故叫扫眉才子,这个用的是汉代张敞为妻子画眉的故事,所以后世就用“扫眉”来代表女性。那既然如此,“扫眉才子”其实就是女才子。有人就认为王建仅仅把薛涛放在女才子的队伍里进行比较,有点儿拉低了她的品级。但是我一直挺喜欢这两句诗的,也喜欢扫眉才子这个说法。那就像张敞画眉一样,画眉并不会降低张敞的男子气概,同样,才子扫眉,这个扫眉也不会减少才子的文采风流。事实上我觉得正是扫眉才让才子的风流更进一步,这就像薛涛的诗文已经足够好,但是一旦写进那个深红的薛涛笺里,就会显得尤其风雅,犹如“托月烘云”。往期回顾:李冶: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