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闲话菖蒲 [复制链接]

1#

陆游诗中即有“雁山菖蒲昆山石”句。明文震亨《长物志》:“昆山石出昆山马鞍山下,生于山中,掘之乃得,以白色者为贵。有鸡骨片,胡桃块二种,然亦尚俗,非雅物也。间有高七八尺者,置之大石盆中,亦可。此山皆火石,火气暖,故栽菖蒲等物于上,最茂。”《群芳谱》:“武康石浮松,极易取眼,最好扎根,一栽便活。然此等石甚贱,不足为奇品。惟昆山巧石为上,第新得深赤色者,火性未绝,不堪栽种。必用酸米泔水浸月余,置庭中日晒雨淋。经年后,其色纯白,然后种之,篾片抵实,深水盛养一月后便扎根。比之武康诸石者,细而且短。羊肚石为次,其性最咸,往往不能过冬。新得者枯渴,亦须浸养期年,使其咸渴尽解,然后种之,庶可久耳。”武康石,又名花石,主要产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武康镇东郊的丘陵山地。该石质地极为坚硬,不易磨损,颜色深赭,表面有许多细小的蜂窝眼,状似朽木。羊肚石,《文东新语·石语》云:“海石有二。其一曰海花石……其一曰羊肚石,出阳江,大如拳许,浮游水上。左思所云,云雨所储。浮石若桴者也,以之濯磨污垢亦善。此二石皆水之质水之渣滓所成。”其实是一种浮石,属于火山岩,由喷发的岩浆快速凝固而成。石全身长满奇形怪状的孔洞,很像泡沫砖碎块,俗名羊肚石。羊肚石植菖蒲,史上有一则妙联故事。张岱少慧,张子僦《快园道古》有记:“季祖廷尉公面麻奇丑,眼眶臃肿,痘瘢层沓,短髭戟张,见者失笑。陶庵七八岁时,廷尉喜置之膝上,捋其髭。廷尉曰:‘儿善属对,为我作须对。’陶庵曰:‘大人:美目深藏,桃核缝中寻芥子;劲髭直出,羊肚石上种菖蒲。’廷尉抚掌大笑。”由此亦可见以羊肚石植菖蒲尚算习见的。植蒲所选之石,要之须得孔隙多,一则便于其汲蓄水份,二则有利蒲根生长蔓衍。

附石菖蒲的养护,与其它种植之法并无太大差别。高濂说:“山斋有昆石蒲草一具,载以白定划花水底,大盈一尺三四寸,制川石数十子,红白交错,青绿相间,日汲清泉养之,自谓斋中一宝。”水底指不漏水的花盆,平时可将石块浸入水中,但叶尖不可触水。要作观赏清供时,又可取出陈于浅水托盘之上。也可直接养于浅水盘,惟潠洒要勤。汪曾祺小说《莱生小爷》,写汪氏本家的一个小地主,饱食终日,生计无忧,养一只大绿鹦鹉,养花,但只养菖蒲,十来盆之多,每日就喂喂鹦鹉,伺弄下蒲草,真是神仙中人。这样的清闲之人估计是可以将菖蒲莳养在浅水盘上了。《群芳谱》上云:“凡石上菖蒲,不可时刻缺水。尤宜洗根,浇以雨水,勿见风烟,夜移见露,日出即收。如患叶黄,壅以鼠或蝙蝠粪,用水洒之。若欲其直,以绵裹筯头,每朝捋之亦可……菖蒲梅雨种石上则盛而细,用土则粗。”一都平皇兄也曾告之蝙蝠粪最能养菖蒲,惟太过难得,而现今老鼠屎油重,恐也是不适于菖蒲施肥的。好在有前人经验,植蒲忌肥,宜于清养,所以需要洗根去土,愈瘠愈细。

今人植菖蒲,多种于砂质土之中,或以石子拥其根部谓水培者,古人的附石法已然难得一见了。年初偶见汉上盆景家龙良柱先生蓄有几盆这样的附石菖蒲,于砂积岩的凹窍处种了金钱菖蒲,短叶细密,苍翠可人,陈设于雅致的水托之上,与画图无异,十分惊叹,万分艳羡。秋凉之后,终于请得一盆,连蒲带石一大个包裹快递了过来,龙先生包装极认真,竟丝毫未损。往花卉市场买来大釉盆,遵其嘱咐盛水浸至石块三分之二处,即可正常管理了。有一细节尤可一记:龙先生在蒲根之下塞入一段拇指般长大的毛巾,一端则刚好垂入水中,供水便可保无虞了。

这盆附石金钱菖蒲在寒斋莳养已近三月。昨日剔除旧叶,竟然发现根部冒出穗状花五六穗,大喜过望!李日华《味水轩》日记中有记:“亨儿书室中小盆菖蒲,忽见花五六穗,如水蓼之状,而苍碧色,其花蒙茸然。余尝咏唐人诗,云菖蒲花发五云高,而未尝见花。应劭《风俗通》以为菖蒲花难见,人得食之,长年。而适与予诞辰会,亦奇矣,余敢不勉自保啬,以副此嘉徵。”金农则称菖蒲:“不逢知己不开花”。我曾经撰文说“菖蒲的花本不易见,而盆栽的细叶者则尤甚了”,眼下这盆附石金钱菖蒲,居然在数九寒冬着花数穗,“亦奇矣”!发信息给展南先生:此瑞徵耶?抑或先生所赐翰林菖蒲诗轴蒲君有感而发耶?

文章来源:第九山人昌南蒲人

文章精选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这里,我们感谢各位朋友一路以来的相伴,欢迎大家为我们提供宝贵意见。同时,也欢迎大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