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大唐的地标,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他清新晓畅,豪放不羁的诗句,来源于浪漫奇崛的想象,来源于他坦率真诚的人格。尽管诗人的现实总是瘦骨嶙峋,李白却用一杆妙笔,诗化了悲哀,他在家书中思念,在思念中坦白对生活和爱人的赤子情怀。
送蔡山人
作者:李白
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一乘无倪舟,八极纵远舵。燕客期跃马,唐生安敢讥。采珠勿惊龙,大道可暗归。故山有松月,迟尔玩清晖。
一个伟大的诗人,总是会毫无保留地把内心情感宣泄到自己诗文之中。坦荡洒脱的李太白,人生跌宕起伏几个来回,一腔热血满身抱负,却终究逃不过世道轮回,避不开险恶人心,如处子般纯粹的诗心离不开柴米油盐的供养,如野马般桀骜的品性冲不出家庭的羁绊。
李白的一生,在权力的外围徬徨失措,在家庭的纷争里左支右绌,思念儿女却又骨肉分离,渴求富贵却又傲骨嶙峋,这是一个被外人少有所知的李太白,一个人性化视角下的李太白,他的悲剧总是被光芒掩盖,他的情与爱总是被世俗的随波逐流所深埋。
送杨山人归嵩山
作者:李白
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尔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
李白一生与四个女人一起生活过,两位与李白有着合法的夫妻关系,另两位则类似于同居。第一位夫人是唐宰相许圉师的孙女许紫烟,李白当年25岁,满腹的才华与诗文的他从此踏入了上层社会,对一个年轻人来说,是幸运的。
然而,这次婚姻随着夫人的早亡而结束,李白因为是入赘到李家的,夫人的死亡也意味着他在许氏大家族里的地位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意义,此时的李白带着年幼的儿女寄人篱下讨生活,平日里肯定没有少瞧许家婆娘们的眼色,受不了看别人脸色过活的李白终于选择了离开许家。
许氏的早亡对李白是不幸的,但却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李白,用狠心一点的话来说,这又是幸运的。李白曾这样回忆自己这一阶段的生活,用了八个字来概括道:酒隐安陆,蹉跎十年。假如许紫烟与李白相濡以沫,那李太白是否还要再蹉跎个几十年呢?那他的万古宅只能在许府而不在玉女峰了。
南陵别儿童入京
作者: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夫人已死,许家也不能再待下去了,可两个三四岁的孩子怎么办?李白在这一阶段生活窘迫,离开许家意味着他在上层社会的社交基础已经失去,他在友人的帮助下接连与两位普通女性同居了,但并没有结婚。
或许李白当时没有现代人的意识觉悟,人人平等的想法从来不曾出现在他的思想之中,也或许他依然对上流社会的生活充满着期望,不甘于从此没于平凡之中。他的第一位女朋友因为看不上李白的穷酸而离他而去,第二位勉强与他过活,但他们之间那种关于爱情的故事却从没有发生。
终于有一天,他接到了唐玄宗召他入京的文书,欣喜的李白赋诗一首,对他的女朋友说道:以前朱买臣的老婆也看不起他,结果呢?我李白也不是一般的人哟!你就等着瞧吧。
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
作者:李白
霜凋楚关木,始知杀气严。寥寥金天廓,婉婉绿红潜。胡燕别主人,双双语前檐。三飞四回顾,欲去复相瞻。岂不恋华屋,终然谢珠帘。我不及此鸟,远行岁已淹。寄书道中叹,泪下不能缄。
李白再一次有机会踏入上流社会,自然是风光得意。刚开始的时候我也十分不解,他为何又再次入赘到名门府邸,做了别人的上门女婿?而这次竟然是入赘到了当时名声极其恶劣的宗楚客家。
难道久居困顿的李太白也放下了姿态,不计名声和气节了吗?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为何又要得罪权贵,甚至还不买皇帝的账呢?更令人费解的是,李白与宗氏之间似乎发生了有关爱情的故事,两人以诗文寄情,互作答意而不绝,而却在新婚不久,李白就拜别了妻子,寻山问道去了。
从后来发生的事情我或许明白了点什么,李白拜别了妻子回到了儿女身边,与自己的儿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当我翻阅史料查阅到此的时候,竟留下了眼泪,但我并不是被李白的舔犊之情所感动,而是被李白对前女友的眷顾所折服。
我相信,宗氏即李白的第二任妻子是完全可以接纳李白的两个孩子的,但却不可能去接纳李白的前女友。李白也完全可以斩断与前女友的关系将一双儿女接到宗府来过美好的生活,但他没这么做,这让我再也不怀疑李白与宗楚客这个奸臣家族的联姻动机了,或许李白压根就没有考虑到政治上的这层关系,他只是被情所左右的一个性情之人而已。
宗氏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对李白始终不离不弃,尽管两人常年分居,但在李白晚年被牵连问罪时,是这个宗氏不顾风险多方求人才解救了李白,我认为宗氏的这种行为恰恰反映出李白当年的婚姻选择是对的,他的人格与才情也受到了妻子的尊重和爱慕。
结语:垂暮的李白踏上了流放之途,在经过巫山时,朝廷举行大赦,他终于获得了自由。三年后,贫病交加的李白死于病榻上。但民间给了这位“诗仙”一个更符合身份的想象:
在一次大醉后,他伸手去捞水中的月亮,一头栽入江中,被鲸仙驮着飘然归于天界。李白的一生传奇跌宕,后人爱他的诗文才情,欣赏他对权贵的恣意嬉笑,但却没有多少人明白他为了坚守自己的底线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寄东鲁二稚子
唐代:李白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这是一首寄给远方两个儿女的诗文,其中的真切情谊也深深感染了已做人父的我,那种与骨肉分离的痛楚比钢刀绞肉还要来的强烈,哪个父亲不希望与自己的儿女长伴呢?李白放弃了爱情选择了亲情,选择了责任而远离了富贵。这种人格魅力也深深影响着他的后人。
李白之后,他的儿子也过早离开人世,留下一对女儿嫁给了当地的农夫,当地的官员了解到了这一情况,对李白的后人十分的同情,就对李白的两个孙女说,他想办法让这两个女人改嫁到有钱有地位的人家去,被这对姐妹拒绝了,她们说:今天我们仰仗大人的权势嫁入豪门,得到了暂时的富贵,可我们死了之后怎么面对自己的爷爷呢?
你若喜欢本文,请分享并点个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