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在李时珍的故乡,当地人一生要洗三澡 [复制链接]

1#

千百年来,古蕲州辖内民间种艾、采艾、藏艾、用艾已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的模式。

端午节习俗。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人们对端午节的由来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是纪念伍子胥,有人说是为了纪念春娥,现在影响最深广的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

历史上,人们普遍认识到,端午节位于春夏之交,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端午节这天,意味着整个热天的开端,五毒开始活跃,因此,人们在这一天特别注意消灾防毒。

蕲春艾农收割蕲艾

在民间,有一句谚语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草,是端午节的主角。艾、菖蒲和苍术、蒜被称为“端午三友”。艾,是菊科草本植物,它不仅气味芳香,还可入药。端午插艾不仅是节日中的点缀,更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五月初,是艾的生长旺期。古诗有云:“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无意争颜呈媚态,芳民自有庶民知。”正因为艾很神奇,李时珍也称艾“以蕲州者为胜”,蕲艾闻名全国。

古时候的蕲州,如今的蕲春县是著名的蕲艾之乡。每至端午节之际,这里的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正所谓“游魂无迹任西东,装点柴门沐艾风。”家家户户在端午节这天,都会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以防蚊虫,“避邪驱鬼”。

蕲春人在端午时节收割蕲艾

端午节这天,蕲春家家户户都有插艾叶、挂菖蒲的风俗习惯。有的地方将艾叶、艾根做成人形、老虎的模样,称为“艾人”、“艾虎”,挂在门楣上,把菖蒲做成宝剑挂在屋下,民间传说这能辟邪,保人安康。

清明节至端午节期间,艾叶正是豆蔻枝头的时候,又鲜又嫩,是最佳的食用时间。在蕲春,当地的人们不禁会把艾叶与糯米粉和在一起,像包饺子一样包上各种馅儿,做成艾粑,还可以像香椿一样做成艾叶炒鸡蛋、艾叶鸡汤。还有把艾草做成艾叶茶。

在蕲春,历来都有艾浴的习俗。在婴儿出生时,都有用艾叶煎汤为婴儿洗澡的习俗,叫“洗三朝”,可让孩子不招邪崇;到了结婚那天,要用艾叶煎汤洗澡,叫“百年澡”;在告别这个世界后,也用艾叶煎汤洗最后一个澡,叫“涅槃澡”,被称为“人生三大澡”,每个人从出生、生长,到谢世都少不了蕲艾。

采摘沐浴的艾蒿也是有讲究的,必须选择在端午节日头正中时才最具灵气。主妇们都会头戴斗笠,踏着荆棘,成群结队到山上采割新鲜艾蒿草,回家煮给家人们洗澡。

蕲春四宝之一的蕲艾蕲春四宝之一的蕲艾

民间故事:《朱元璋赠银谢艾》

朱元璋与陈友谅在庐山大战失利后,一行余骑人马晓行夜宿,来到蕲春三斗桥,准备过河经白池到彭思、浠水一带与徐达部会合,重新组织兵力与陈友谅再战。

当时正是端午节,又恰逢山洪暴发,三斗桥被水冲垮。朱元璋只得一边命人设哨巡逻,一边设法租借木船过河,他则住在河边的祠堂里。

小时候,朱元璋在田主家放过牛,一次玩“骑牛练兵”的游戏时不慎从牛背上摔下来,落在一块石头上伤了腰,因没有及时治疗成了顽疾。近日由于气候潮湿,加之连续作战,导致腰疾复发,有时竟痛得伸不直腰。在祠堂住下来后,朱元璋命人到附近看看,是否有能治腰伤的乡医。

不一会,去寻找乡医的人带着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乡医来了。他望、闻、问、切之后,说:“将军腰肌损伤,已成顽疾。若要治愈,只需用这附近插在门窗上的蕲艾便可。”朱元璋听了之后,将信将疑地问:“这蕲艾也可治病?莫不是妄言吧!”老乡医忙躬身行礼说:“蕲春之艾是地方乡宝之一,不仅能消毒辟邪,还有散寒止痛、温运气血之功能,可以一试!”

老乡医用艾叶煮水,先给朱元璋腰痛处蘸蒸,后用煮过的艾叶带水在腰痛处搓揉。随后,又用蕲艾绒与生姜、食盐、黄酒炒熟,用荷叶包着制成布袋,裹在腰痛处。不久,朱元璋就感觉腰痛大为缓解。

后来,朱元璋在解南昌之围时东进,二渡“三斗河”,进军武昌时,三渡“三斗河”,每次都要顺道看望老乡医,还拨出军银修复“三斗石桥”。“三斗河”、“三斗桥”也就从此改名为“三渡桥”、“三渡河”了。朱元璋为谢蕲艾之功,拨银修三渡桥的故事也就流传下来。(来源于当地民间文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