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精准检查 http://m.39.net/news/a_9118379.html作者:望远镜
今天上午,#北野武离婚#的一条新闻被顶上了热搜,不同于年轻一代明星的婚变传闻,日本知名导演北野武的这次离婚事件,争议焦点却盯上了他的年纪。
到了“72岁”的高龄,已经是走到人生后半程的人了,还折腾出婚姻变故,显然超出了许多网友的接受尺度,纷纷开腔批判,以正风气。
先不说北野武的婚外恋等明星八卦,我们只想问一个问题:72岁的老人,没有离婚的权利吗?
在东亚文化圈里(欧美的不清楚,有了解的碟子可以留言介绍),离婚始终算是人生经历上的一个污点,所以我们才有“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的俗语。虽然近年来,社会风气逐渐开放,离婚也不再羞于启齿,但对老年人来说,却依旧不那么包容。
大家随意设想离婚的两个人,恐怕第一时间想出的要么是不到三十的年轻人,要么是40-50岁的中年夫妻。一想到两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去民政局领离婚证,总觉得有点另类。
而一想起恋爱,基本上都是年轻男女的画面。与老人有关的最多是风风雨雨一辈子后,相互扶持的画面。
一个老人如果离婚或者跃跃欲试地去谈恋爱,总带着那么点“老不正经”的感觉。
但是,他们除了走的路更长一些,人生的经历更厚重一些,脸上的皱纹更多更深一些,在情感需求上,与年轻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爱情不分老少嘛。
《和陌生人说话》第二季的一期节目中,讲述了两个老年人婚恋的故事。在北京菖蒲河公园的相亲角,每天上演着几百上千位老人寻找伴侣的情节。
从采访聚焦的两位本地老年人“胡师傅”和“李经理”出发,我们看到了他们在追寻爱情、排解孤独上真实而热烈的需求。
他们或是丧偶,或是离异,远离子女而独居,在很多个深夜,他们甚至只能靠开着一整晚的电视声,才勉强睡得了觉。
在菖蒲河公园的相亲角,新人来了,会立马被围上去。相亲角以老年人为主,跨度从30多岁到八九十岁,在他们这个老年相亲的群体,初次认识的开场白,往往开门见山,一向直来直往。
“你是什么条件?”、“一个月挣多少?”、“有社保吗?”、“你看我有戏没戏?”……都是刚认识时直接抛出的问题,胡师傅说,到了他们这个年纪,反而没有什么顾忌。
胡师傅今年60多岁,妻子几年前因病去世,病了7年,医院照顾了7年,陪伴妻子走过了人生的最后历程。
此后,他相继交过好几个女朋友,也是相亲角的常客。谈过很漂亮的女友,也有过感情很深的经历,甚至在晚年恋爱上做出过年轻人才有的“出格”举动。
胡师傅说,在60多岁的年纪,曾经还在大白天和女友在马路上接吻,引来路边一车乘客的观望。年轻时都从未这样,但那时就产生了“为爱疯狂”的感受。但后来,或是因为女儿的反对,或是对方另觅他人,胡师傅总是爱一回,伤一回。
虽然人已经迈入老年,但他依然是个为爱而生的奇男子。他现在交往的女友,已经相识一年了。虽然斗嘴不断,但每周一到周四,医院针灸;会耐心帮女友按好衣领,免得进风着凉;在针灸时,会不时关切温度“烫不烫”;而争吵后,还是会拿出给女友买好的提子。
他一贯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着关心与爱护。他说,在爱情上,自己就是一颗滚烫炽热的心。对于另一半,他仍然会用尽全力呵护,把最好的一切都给她。
对于老年人来说,感情仍旧是生活中的必备吗?为什么胡师傅和现任吵闹了一年,也没有真正分开。谈到这个,胡师傅一改最初的眉飞色舞,脸色暗了下来。
他说,“你不知道一个人时有多么孤独寂寞。”
一个人在家的日子,为了让房间显得不那么空旷,老胡经常让电视一宿一宿开着,在电视声音中睡着,醒来后,房子里还是只有电视的声音。
情感是一切生物的本能,它不会随着年龄增长变得麻木,渐渐成为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所谓老年人羞于谈爱,只不过是社会的一种偏见,也是老年人在社会压力桎梏下的自我阉割。
李先生是北京人,华侨背景,曾经结婚两次,离婚后都是净身出户。提到在相亲角的经历,他说,第一次去时,感到很兴奋,觉得找到了希望。
后续的日子,虽然始终很难遇到合适的人,但好像存在一种微弱的可能,总有一种力量推着自己也想去试试。如同年轻时每天上班,现在每天去公园报道。
李先生最近的一次急诊,更加深了一个人对晚年孤独生活的恐惧,找到一个合适的女人共度余生,成了更殷切的愿望。
记得当时疼痛难忍,汗珠大颗大颗从额头滴下来,医院挂号流程,要排队,交体检表才能接受看诊,后来越来越体力不支,他实在急了,直接闯进诊疗室,打了一针后才冷静下来。出院后他买了个垫子,铺下来直接躺在地上,蜷缩一团,心里只剩下空虚和寂寞。
离婚后,身边没有陪伴的人,凡事都是自己一个人扛,生病遇事,总不能找年迈的80多岁老母亲解决。
李先生谈过一个北京女友,他很喜欢对方的气质,发自内心的喜欢。当时鼓起勇气走上前去,还套用了墨西哥电影《叶塞尼亚》中的搭讪套路——
你的漂亮是你的过错。
这句土味情话让李先生看到了春天。但后来女方没有看上他的条件,纠结了一个星期后,还是给他发了一张好人卡。
李先生虽然回复了一句“既然这样,祝你幸福”后潇洒离开,但他坦诚地说道,其实不想走,其实他想留。当时还是雨天,走出来后泪水和雨水混杂在脸上,走了几步后就如同偶像剧里的男主角一般开始了“日剧跑”,因为再不跑就会哭出来。
他把这段感情描述为“雨里情”。
“找一个自己真正想要的人”李先生谈到择偶需求时,表示自己对爱情的追逐始终没有放弃。他说,公园里一些人来来往往,有时候,会突然听到消息,有人去世了,很多人眼中,这并不算什么新鲜事。
在寻爱的路上,有些人半路走了。有些人寻找共度余生的对象,有些人的目标是寻找性爱伙伴。这个相亲角,也成为混杂着爱、性、死亡的一个极为复杂的地方,它像是一处沼泽地,让人们陷入之后,难以全身而退。
李先生说,他也清楚地知道,这条路上成功的几率很小,但就是那么一丝光亮,也让他看到了希望。
提到上海相亲角,人民公园作为老年人为子女相亲的胜地,广为流传。但其实宜家餐厅作为老年人的相亲或聚会场所,也有些年头了。
没有人组织,就这么自然而然,上海各个小区、街道、弄堂的老人们自发来到这里,有些为了聚会,有些为了约会。已经持续了快十年。
年澎湃新闻曾经采访过这些活跃在相亲角的老人们。有些互不相识,也默认着坐在一起。为了抓紧时间,他们也会直白地询问对方的条件:“你有什么条件,我有什么条件,大家都说清楚,不要浪费时间”。
不止外貌,房子、退休金、家庭情况也都是他们选择对象时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