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白癜风的哪家医院最好 http://www.xftobacco.com/m/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源自纪念屈原。
图片来自网络
01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公元前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雕塑
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02韩国的端午祭源自中国?
在韩国,端午祭的时间和我国的端午节一样,都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祭在韩国相当普遍,据韩国学者考证,端午祭的内容在“朝鲜时代”南孝温的《秋江集》就有表述,因此江陵端午祭的由来被追溯到一千年前。年江陵端午祭被指定为韩国第13号重要无形文化遗产和重要无形文物,年11月25日被世界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人类口头和无形遗产。现在的江陵端午祭有数种祭典和假面舞剧,还有农民乐舞比赛、投壶、摔跤、荡秋千、长跪比赛、跆拳道比赛、高校足球赛、棋王比赛等文娱节目多个。从五月初一到初十,还举办全国性的盛大的“乱场”(庙会集市),各地特产商品集中展销,规模很大。
韩国江陵的端午祭,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在韩国的许多典籍中都记载了对“端午”的解释,如韩国也称五月初五日为“重午”、“重五”、“端阳”、“五月节”,韩国特有的词是称“端午”为“上日”,意为神的日子。按照传统风俗,在端午这一天要吃“艾子糕”,喝益仁汁,妇女们用菖蒲汤洗头发或饮用菖蒲水,或用菖蒲露化妆,称为“菖蒲妆”。
图片来自网络
03“端午快乐”还是“端午安康”
最近两年,端午节应该互祝安康的说法在朋友圈疯传,据说是因为端午节是个祭祀节日,这天伍子胥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罗水。五月初五是毒日,是个悲壮的日子。所以有专家说:“不是所有节日都互祝快乐,如清明节、端午节!只能互送‘安康!’”
端午节真的不能互祝快乐么?我们从古代文人墨客的诗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北宋诗人晏殊曾写了的端午诗:“雕盘分楚粽,重重团扇画秦娥;宫闱百福逢嘉序,万户千门喜气多。”
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诗的序中写到:“叹节气之循环,美君臣之相乐”。
宋朝崔敦的淳熙八年端午帖子词:“待月长生殿,迎风太液池。慈颜欢乐日,圣德盛明时。”
宋代文豪苏轼的一首端午诗歌:“肃肃槐庭午,沉沉玉漏稀。皇恩乐佳节,斗草得珠玑”。
再来看一首宋代诗人黄裳的端午诗歌:“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古人的这些描述端午的诗歌,都充满了欢乐的气氛,这些都说明,古人过端午节就是一个庆祝、快乐的节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民俗学家杨利慧说,设立端午节的初衷是欢乐喜庆的,是为了祛毒保平安的,并不是像清明节一样的祭祀性节日。因此,端午节是可以互祝快乐的。
图片来自网络
04加强对孩子的传统文化教育
昨天,月月回来问我:“妈妈,老师说,要过端午节了,端午节是吃月饼么?”
听了月月童稚的话语,我陷入了深思。我们的孩子知道圣诞节做姜饼,知道万圣节讨糖果,知道复活节画彩蛋,但是对我们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国庆节、元宵节却知之甚少,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传统文化教育对孩子的好处中国历史贯穿上下年,留下了不少的文化瑰宝,有许多值得传承和值得学习的东西。加强孩子的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让孩子了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及发展历程,理解传统思想的精髓,从而更好的把我们传统思想中的精髓传承下去,发扬下去。
图片来自网络
如何加强对孩子的传统教育1.父母言传身教。
中国古人历来有“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的说法,强调文化的传承对一个家族的重要性。南一鹏先生的《父亲南怀瑾》一书中国,就记述了南怀瑾先生如何以言教、身教、与家教去教育家人子女和化导社会大众的。南怀瑾先生的家族始终以耕读立本为源,以德行立身行事,为后人点了一盏灯火,照亮了行远自迩的通途。
图片来自网络
2.带孩子参观博物馆。
现在我们的孩子从幼儿园还是就开始学习各种才艺,钢琴、绘画、舞蹈。。。。。,但是对于历史的学习大多只能来源于历史老师在课堂的讲述。而在西方,接触历史、尤其是艺术史,最直观和形象的方法就是去参观博物馆。带孩子参观博物馆通过对博物馆里的实物的学习,让孩子们理顺人类的文明史、艺术史发展进程,知道什么是美,如何审美。
图片来自网路
3.带孩子一起体验传统民俗
民俗文化是我国瑰丽的文化遗产,它凝聚了我国无数的前辈的心血,比如端午节做香包、包粽子,赛龙舟,中秋节做灯笼、吃月饼、重阳节赏菊花、登高望远,元宵节吃汤圆,赏花灯的等等,带着孩子一起体验传统民俗,既促进了亲子关系,又会增强孩子的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图片来自网络
宝爸宝妈们,快餐文化时代,希望我们的孩子不要忘记传统和传承,抽出时间和孩子一些学习历史,了解历史吧。
你们觉得应该说“端午安康”还是“端午快乐”?欢迎留言告诉我哦。我是月妈,一个七岁孩子的宝妈,专注育儿经验探讨,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