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品浓情端午,扬中医药文化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到哪家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
  

      

        

    

      

        

  

仲夏登高,顺阳在上,端午节如约而至。古诗有云,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每届斯日,家家户户除了龙舟竞渡,互赠角黍等风俗之外,还有不少与中药防疫有关,如插艾叶,挂菖蒲,喝雄黄酒、采百草。这些防病避瘟、祈求健康的端午风情,传承千年,已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精魂。

  

      

        

    

      

        

  

挂艾叶菖蒲

艾叶和菖蒲是端午节时的民间活动,人们将艾叶悬于堂中,用菖蒲作剑插于门外,希望起到避邪驱瘟、驱魔镇鬼之功效。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载:“五月五日采艾……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古代医家云:“杏乃中医之花,艾乃中医之草。”相传唐朝药圣孙思邈常用艾草温灸足三穴,后来竟长寿多岁。艾,是菊科植物。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虫、虫蚁,净化空气。

艾叶,除了有辛散、芳香的气味,艾灸产生的热还能够与人体的气产生共鸣、共振,起到非常好的通经活络的效果。熟艾叶配合其他药物内服,有很好的温通气血、驱逐寒湿作用,还有安胎效果。《伤寒论》中常用的“胶艾四物汤”,就是用在妇女产后、出血不止的时候。里面有阿胶和艾叶,配合生地等其他的药物。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炙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也是一些地区端午佳节的“必备之物”。据《本草纲目》中载,菖蒲乃蒲类之昌盛者,故名。又因其叶像剑,故亦称“剑水草”。由于菖蒲本身含有挥发性的芳香油,全株芳香,具有宁心安神、驱毒除瘟的作用,亦有开窍、祛痰、散风的功效。悬挂新鲜菖蒲效果最佳。相比之下,菖蒲的气味比艾叶要缓和一些,更适合室内悬挂,无法接受艾叶香气的人可以选择菖蒲。

洒雄黄

雄黄作为药用,历史悠久,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即有三方用雄黄治疗疥癣的记载,成书于东汉时期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即将其列为中品,载其“主寒热、鼠瘘、恶疮、疽痔、死肌、杀精物恶鬼邪气百虫毒”。《本草纲目》谓其为“治疮杀毒要药也。”即使在当代国家药典和部颁标准中,尚有数十种成方制剂中用到了该药。

古人对雄黄炮制和入药质量很有研究,他们除了用雄黄炼丹、制药疗疾外,更多地用于避邪、解毒、杀虫。古人在腰中佩戴雄黄,或以雄黄为主加入白芷、薰衣草等香料做成的香袋,主要是为了避邪和预防蛇虫伤害。

但实际上雄黄酒是由雄黄研制成粉末,再用白酒或黄酒泡制而成,不但不能“辟邪”还具有毒性,雄黄酒中含有硫化砷,不宜多饮。此外,雄黄酒加热后会产生三氧化二砷,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砒霜”,有剧毒。如果端午期间想喝药酒,可以用五加酒来代替。五加酒就是用中药“五加皮”经白酒或黄酒泡制而成,可以滋补肝肾、壮筋骨,起到真正的养生作用。

采百草

相传,远古时就有神农氏尝百草而发现草药之说,后来端午节采药便成了约定俗成的活动。韩愕《岁华纪丽》中载:“端午,结庐蓄药,斗百草。”据载,此俗始于夏代,《大戴礼记·夏小正》:“此月(五月)蓄药,以蠲除毒气。”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是日(端午节)竞渡,采杂药。”南宗吴自牧《梦梁录》记:“此日采百草或修制药品,以为辟瘟疾等用,藏之果有灵验。”至今,闽南和台湾等地民间仍保留这一古老遗风。老百姓认为,初夏时节,草药繁盛,容易辨识采集,这天采集的草药疗效也特别好。我国壮族地区,人们纷纷上山采药,然后煮药水洗澡,这种药浴有利于人体皮肤的保健。 

当代,在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端午药市盛行。 普洱是云南“动植物王国”的缩影,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具有丰富的植物资源。每年端午节前后,城乡农贸市场上中草药根琳琅满目,中草药交易的人熙熙攘攘,形成一道中药材交易和民族民间医药经验交流的独特风景线。

"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蒲剑斩百邪,鬼魅入虎口"。端午节是防疫祛病的民俗佳节,也显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值此佳节,广东药科大学图书馆祝大家端午安康、万事吉祥!

延伸阅读

作者:李时珍

出版社:黄山书社

出版年:-5

作者:宋颖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副标题:国家、传统与文化表述出版年:-4

作者:汪曾祺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副标题:汪曾祺作品经典

出版年:-5-1

供稿:中山分馆读者服务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