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40918/4476549.html看到“端午”,立刻会想到屈原,想到粽子,想到龙舟、香包、艾草、菖蒲、雄黄酒、浴兰汤……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一个节日,端午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早在春秋战国便已见端倪。关于其由来,说法甚多,影响最大的是纪念屈原说。但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端午的历史教育》中详实地考辨了这个节日的源起与屈原无关,是出自中国古代南方百越族的图腾祭祀。该族以龙为图腾,所以用粽子祭龙神,还要赛龙舟。
端午在唐代正式成为官方节日,这一天要放假,皇帝会宴请群臣,赏赐百索,也就是象征长寿吉祥的五彩丝,唐玄宗李隆基在《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诗中便提到“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宋代的端午节也很隆重,庞元英《文昌杂录》中列举北宋祠部休假,其中端午也要放假一天。我国年把端午增为法定节日,可见是有历史依据的。宋人过端午的情形,黄裳《喜迁莺·端午泛湖》有如此描绘: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斗巧尽输年少,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荷花十里,一钩新月。
词作者黄裳(-)颇值一提。这位元丰五年()的状元,曾官至端明殿学士。宋徽宗信仰道教,政和年间诏告天下访求道经,最终由时任福州郡守的黄裳役工镂板,是为《政和万寿道藏》。金庸先生在《射雕英雄传》中,通过周伯通之口,把黄裳演义成一位精通道学、无师自通、武功无敌的高人,临终前把武功绝学撰成《九阴真经》,由此引发了许多江湖恩怨。事实上,《九阴真经》子虚乌有,黄裳的《演山先生文集》和《演山词》倒是流传下来,《喜迁莺·端午泛湖》可以说是其代表作。
这首词中,黄裳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太平盛世的端午风俗画:延绵的梅雨刚刚停歇,火红的石榴花竞相绽放。粽子、香蒲,排列在宴席上。青年人在一起斗百草,女孩子白皙的手臂上缠绕着五彩丝线。把彩船停在岸边观看赛龙舟,只见一艘艘龙舟竞发,飞溅起的浪花如同湖上的飞雪。锣鼓喧天,红旗招展,热烈的场面一直持续到夺得锦标。放眼望去,水天之间,夕阳西下,有人仍在挑帘赏渡。夜色渐浓,伴着十里荷花、一钩新月,摇船归去。短短小词中,既有节日欢庆的热闹,也有新月、荷花、夜归的清远,其中吃粽子、品香蒲、戏斗草、结彩丝、赛龙舟等端午习俗,无不生动展现。
作为一名政治文人,黄裳的成就并不突出,但这首描写端午的《喜迁莺》,在南宋却影响很大。隆兴元年()五月初三的晚上,即位不满一年的宋孝宗私下宴请老臣胡铨。胡铨与李纲等并列为“南宋四名臣”,高宗绍兴年间因力主抗金、乞斩秦桧,遭到迫害,被贬海南。孝宗对他很敬重,单独请饭便是证明。酒席间,君臣聊政治、聊家常,十分融洽,孝宗命潘妃唱词助兴,由于时近端午,聪慧的潘妃便唱了首甄龙友的《贺新郎》,其中有“相见也,又重午”之句。孝宗由此谈到端午节,感叹胡铨流落海岛二十年,却没像屈原那样葬身鱼腹,实在是天地、祖宗要留他来辅佐自己。孝宗一时高兴,竟亲自唱词酌酒,玉音所唱的正是黄裳这首《喜迁莺》,唱完还叹到:“梅霖初歇,可惜没有下雨。”
除了《喜迁莺》,黄裳还有首《减字木兰花·竞渡》,也是有名的端午之作,其中描写赛龙舟的情形同样热烈壮观。不仅黄裳,不少宋人都有端午词,比如欧阳修、苏轼这样的大腕儿,前者有《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后者有《浣溪沙·端午》(轻汗微微透碧纨),皆从女子过节的角度来写端午,颇有几分柔性色彩。
提到端午,还不由联想到《白蛇传》。端午的雄黄酒,可以说是许仙和白素贞命运的转折点。此后,盗仙草、漫金山,钟情坚贞的白娘子,为爱发起了一场又一场奋战。虽然《白蛇传》到清代才成熟兴盛,但其故事是以宋代为背景的。作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白娘子和许仙,为端午这个节日,增添了一抹令人感怀的爱的色彩。河洛人原创团队成员作者介绍陈丽丽河南洛阳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博士毕业,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本文作者:陈丽丽图片支持:立雪工作室
本文编辑:张锦星朱广晓马雪丽
制作:河洛人编辑部
编审:河洛人编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