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跟韩国菖蒲第一高手任荣宰学种极姬附讲座 [复制链接]

1#

这是任荣宰先生第一次来中国参加专门的菖蒲展。5月28日『蒲草文心中日韩菖蒲品种展』在无锡苏珈美术馆开展,人潮涌动的火热场面让任先生吃惊不小。他没想到这株『被遗忘的小草』,竟在中国如此火爆。

▲任荣宰先生与夫人|虞工摄

吃惊之余,是深深的欣慰。作为韩国最有名的石菖蒲造景和研究专家,任荣宰先生已经种植和研究石菖蒲整整40年了。在韩国他也一直通过办展做讲座,不遗余力地推广石菖蒲文化,呼吁更多人发现并看到菖蒲的美。

可惜,虽然韩国种植和研究菖蒲的传统,从朝鲜时代至今一直没有中断,并未像中国这样发生『断代』,但养蒲人群依然非常小众。

在韩国,养蒲人主要集中在两类:一是爱蒲人,以文化艺术群体为主;二是研究菖蒲的药用价值的医学人员。

韩国没有菖蒲酒,但有菖蒲茶,是用野生石菖蒲的龙根和叶子晒干后煮制而成。任先生经常饮用,但目前只有知道的人会喝,没有像绿茶这样成为产品推广。韩国流行的给学生服用的中草药滋补品『聪明汤』中,就用到了石菖蒲。

这次古林盆景园园长郑志林先生携手任先生,精选60余盆极姬菖蒲(又名迷你菖蒲)参展。盆盆菖蒲短细密如法兰西绒毯,近看盈盈一握萌态可掬,远观青翠油亮夺人眼目,惹无数蒲友流连赞叹。

任先生说,韩国极姬菖蒲的原始母本,是其老师韩岛先生培育的。韩岛先生是韩国的一位自然哲学家,如还在世,该有岁高龄了。他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接触到了石菖蒲,学习到一些种养方法,回韩国后一生痴迷于此。

说起韩岛先生培育极姬菖蒲的缘起,是因为看到韩国民间流传的古代文人画中的菖蒲非常短小细密,与常见菖蒲形态很不同,于是研究史书开始培育这种短细密的品种。

这个看似意外之举,耗费了韩岛先生数年之功。极姬菖蒲的母本,是来自于韩国北方一种野生石菖蒲的变异种。蒲展上的迷你菖蒲中,有部分就是任先生从韩岛老师那里继承而来的,比如那盆65岁高龄的极姬菖蒲。

韩国的菖蒲品种,约有10种,多来自于中国。据史书记载,朝鲜时代经常遣高官到中国进修学习,学成归国时他们带回菖蒲等中国贵族文士喜爱之物,四处炫耀。

『菖蒲』一词,在韩语中,发音也是『changpu』,与中文发音相同。据任先生说,这个发音却来自日文。由此可以推测,中国的菖蒲文化有可能是先传到了日本,又经日本传入韩国。

任先生介绍,韩国关于种植菖蒲的最早记载,来自于韩国朝鲜时代初期最具代表性的文人、画家姜希颜的《养花小录》。这本书虽然记录的是姜希颜亲手种植石菖蒲、菊、兰、松、竹等共16种植物的故事,以及各植物的习性和种养方法,但其主要目的是教导人们通过养花种草而修养身性。

在韩国,石菖蒲一直被尊为文房五宝。所以任先生一直向大家强调,菖蒲是与一般山野草不一样的植物,具有非常高的品格,我们种植菖蒲首先要发现它的『静与美』。

任先生在5月28日晚在蒲展专题讲座结束后,专门为大家念了一首歌颂石菖蒲之美的韩国诗(因翻译断续,大意如下):

最冷之时,我的叶子也不会弯下。高傲的自尊,与天共事;敞亮之心,如清水;洁净之根,似白玉。我不愿与花做朋友,不与华丽的花比美。只愿以朴素,来愈疗心灵。

听完这首诗,大概就能明白,为什么韩国蒲人喜欢将菖蒲养成叶片细密根根直立的样子,这是他们对菖蒲精神的歌颂,对菖蒲之美的追求。

5月28日晚任荣宰先生

在苏珈美术馆为蒲友办了一场专题讲座

详细讲解如下三方面内容①如何将菖蒲养植成短细密的极姬造型②如何种植附石菖蒲及造景③如何表现和欣赏菖蒲之美

|林一摄

石菖蒲是从野生食物转变过来的历史比较悠长的一种植物。虽然它的历史悠久,但近年来我们才了解到它,我们种植它首先需要看到它的美。从古时候开始,就有很多文人雅士喜欢石菖蒲,从中国日本韩国都听到和学到许多石菖蒲的故事。石菖蒲跟别的植物的最大区别,在于它的高贵品格。而它到现在为止不被大家广泛了解的原因,是因为它的花并不华丽,非常朴素,所以没有被很多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