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香,撬动起永春达埔百亿产业。
不久前,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以永春传统制香技艺为代表的香制作技艺(福建香制作技艺)荣登国榜。永春香,俗称永春汉口神香,系宋代定居泉州的阿拉伯人蒲氏家族后裔,于明末清初迁居永春县达埔镇汉口村后,引进的香配方、制作工艺和制香技术。
历史如此机缘巧合,昔日的阿拉伯血色香料,如今成了中国传统的竹篾神香。永春香早已蜚声世界、香飘万里,全世界每三根香,就有一根来自永春达埔。由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香料产业,在达埔开花结果,全镇近家香产业链企业蓬勃兴旺,架起永春与世界文化交流的媒介与桥梁。
中国篾香城
01
一个体系讲好讲透香文化故事
溯源永春香,要从宋元时期说起。那时候,泉州是鼎鼎有名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香文化的发展也达到高峰。庞大的文人群体是香文化发展的主要力量,用香之风已经普及到市井,都城中流行焚香、点茶、挂画、插画四般闲事。写诗填词要焚香,抚赏花要焚香,宴客会友、案头枕边都要焚香,可谓香影相随、无处不在。政府以香药专卖、税收等方式占到财政总额的四分之一。当时,定居泉州的阿拉伯人后裔蒲寿庚家族带来异国制香技艺。清顺治三年,闽南沿海大乱,蒲寿庚的后代蒲世茂为躲避战火,迁居永春达埔镇汉口村。蒲氏入永后,将制香手艺传授给了广大乡亲,自此开启永春制香史。
“永春香历史悠久、体系健全、历史脉络清晰,本身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要发展香文化产业,一定要讲深讲透文化故事,让更多人理解永春香文化的渊源和历史。”彬达香文创园运营总监叶义强说,产业的兴旺发达,与文化的挖掘密不可分。在彬达香业,不仅有关于香文化的长廊,介绍香的起源、兴盛、重要发展节点,还有沉浸式体验制香场景和香博物馆。在博物馆里,可以观看香道表演,通过影片、文字、图片等深度领略香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全方位立体讲述香文化的故事。“如今我们园区已经成为传播香文化的文化展示窗口,每年有来自天南海北近二三十万人次前来参观,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同香文化。”
匠心手工制香
除了讲好故事,敏锐洞察市场和与时俱进也是企业制胜的法宝。去年,《海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中提到了空气熏蒸法预防,建议“可采用沉香、艾叶、艾绒、菖蒲等适量制成香囊佩戴净化口、鼻小环境空气等。”看准市场需求,彬达精心研发的沉艾香就成为热销爆款。“我们选用了地道的艾草、三年的入药沉艾等纯天然中草药为材,自主研发了这款养生香,经过检测点燃2小时、4小时对空气自然菌的平均消亡率分别达76.96%、81.52%。”叶义强介绍,未来这样具有保健功能的养生香有望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百姓日常使用的生活用香。“下一步我们将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将天然中草药等融入香中,开发出更多符合大众对健康和品质生活需求的产品。”
02
一个设计要“里子”也要“面子”
“开拓和占领市场,产品与外观设计并驾齐驱。一款爆品既要‘里子’品质好,也要‘面子’设计有质感。”深谙产品之道,兴隆香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文溪不仅坚守传统古法匠心制香,也在外观和包装设计中融入现代时尚审美,抓住年轻人的消费心理,在传统与时尚中找到了绝佳平衡点。
一套香,消费者第一眼看到的是包装盒,可以说产品的外包装颜值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购买冲动。“从年就开始研发的这套‘花の檀’,我们在外包装上下足了功夫,素净的米色为底色,上面有中、日、韩三国的元素,简洁清新又有设计感,面子就有了。里面是三种香,包括兰花香、夜来香、鹅梨帐中香,花香果香沁人心脾,里子也有了。”林文溪说,一根香要走进千家万户,每一个细节都要精益求精。就像同样是兴隆热销产品“幸福香囊”,既是可以祛暑、驱蚊、抗菌、去味的纯天然中草药香囊,也可以搭配衣服挂在身上作为配饰。精美的设计增加了观赏性,同时更加实用。
在兴隆香业的展厅里,具有设计性的创意产品不在少数——以海丝文化为创意,于作品中融入了多种海丝元素,如“香之禅”,点香座被设计成一艘“船”,寓意永春香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世界各地,让消费者在静心品香的同时,“咀嚼”永春香史;根据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创意,推出了“海丝·兴隆香之路”套装组合产品。整套包装内含四小盒,有大规格长方形包装《千年沉香皇》竹签香、小规格长方形包装《红土水沉》线香、四方形包装《老山檀》盘香、多功能点香器(可用于盘香、线香、竹签香)。整体设计与“海丝”主题相呼应,展示永春香海上丝绸之路扬帆起航的情景。素雅、清新、简朴、环保,处处体现和谐统一的理念,让人感受到的是“海丝”之魅、人文之美、篾香之韵。融入海丝文化的兴隆香品,除了宜养身心的效用,还兼具了收藏价值。该香品获得了年海丝文化衍生品创意设计大赛优秀奖。
03
一种新思路开拓新媒体蓝海
通过社交平台直播带货,主动拥抱新潮流,兴全香业大胆探索,线下线上齐发力。线上,在天猫、京东等开设直营店,给抖音等直播供货。线下,打入超市渠道,以高性价比为主的生活香争取走入千家万户。
“我们走高性价比的策略,通过给各大社交平台直播供货打开销路,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现在线上销售额占了总销售额的三分之一。”兴全香业经理洪志杰介绍,以前企业以祭祀香为主,主要供应给寺庙朝拜。前两年转型升级,开始生产生活香,比如清新淡雅的鹅梨帐中香在年轻人群体中就颇受欢迎,在直播中销售额节节攀升。
市场瞬息万变,顺势而变才能谋得先机。兴全香业每年研发新天然香品种五六十种。流转了几十亩山地,培育香料植物园,力求实现“特色种植+原料供应+生态休闲旅游”。“延伸全产业链,满足和引领消费新需求,引领人们进入优雅品位新生活的重要载体。”洪志杰说,这样也保证了原料的纯粹,香的品种大同小异,企业的性价比就在于用料足且价格适中,在细分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04
一片匠心政企合力探索香产业新“燃点”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政企联手、好戏连台——
年获评“中国香都”。如今,规模较大企业53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产品达千余种。
年12月,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正式批准对永春篾香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在全国香制品的地域产品中率先取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取得法律层面上的保护。永春制香具有多年历史,永春香发展出别具一格的制香技艺,年被列入福建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永春香产业示范园区称号,年被评为泉州市首批“六大旅游产品”示范项目—特色文化旅游示范基地、AA级旅游景区,“中国香都”顺利通过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复评。永春香以其独特的辨识度,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产品远销欧洲、东南亚、北美、韩国、日本等地,在东南亚地区,市场占有率达43%。
中国香产业城(一期)配套建设了集酒店、商业街、综合广场于一体的综合体。
年,产值亿元,卫生香国内市场销售覆盖达80%以上,市场占有率达33%,成为全县特色主导产业,与厦门翔安、河北清苑、广东新会并称中国四大制香基地,是全国卫生香出口的最大基地之一。
晒香场景
“每3根香,就有一根由永春生产。”这句广为流传的话有底气,更有实力——
为了适应香产业转型升级和规模化生产的需要,规划了2亩的中国香都香品产业园(一、二期),精心打造集香品研发生产、文化展示、旅游香品展示、商贸会谈等功能为一体香品产业园,为进一步做大做强香产业,聚集企业集群发展,全方位助推香企业发展,为打造永春百亿元产业集群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目前吸引了一期的彬达、兴隆、联发、金丰,二期的兴全、永信、百轩、达盛、和泰等25家重点香企入驻,入驻企业涵盖了制香、包装、制香机械、原料供应、文创等领域。
摒弃单一发展模式,复合产业开辟新思路。以香品制造为基础,探索实施“香业+文化+旅游+养生+互联网”发展模式,加快形成集制香观光、香创文化体验、休闲旅游、香料展示交易、香药康养等于一体的“香道”产业融合示范基地。推进香都小镇建设,围绕香产业、香旅游、香文化等方面,深入挖掘香文化的潜在价值,打造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永春香制作技艺的展示平台,整合升级现有香文化旅游资源并纳入旅游路线,促进香都小镇与香产业的深度融合、创新提升。
05
一份期待打造生态型主导产业
产业升级永远在路上。对于达埔,未来五年路怎么走,规划蓝图清晰明了——
围绕“打造百亿香产业集群”奋斗目标,推进香都小镇的建设,将香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及特色名片。完善园区基础建设,继续完善中国香都香品产业园二期标准化厂房及香产业配套建设,加快海丝文化长廊建设,引进社会资本,打造集香品研发生产、香文化展示、旅游香品展示与导购、商务会谈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园区。推动产业集聚提升,在扶持彬达、兴隆、联发、金丰、兴全、达盛等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基础上,积极招引厦门、台湾等地的大型制香企业进驻,实现产业集聚,快速撑大园区体量。
以打造国际生态香产业永春县级样板为机遇,实施以永春香为主题的“十大项目”,推动香产业的一二三产融合,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实施小微企业进园区项目,引导企业建设标准厂房设置小微企业园,吸引小微企业承租入驻,并为小微企业提供亩的规划地块,鼓励小微企业、小作坊独立或联合购地,入园建设标准厂房规范生产,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突破香产业发展瓶颈,依托国家香检中心,引导香企参与香产品国家、行业、团体标准制修订工作,占据产品质量和行业标准制高点,引导香企做好产品转型,鼓励香企加快智能化改造,推动产业价值提升,致力将香产业打造成为生态型主导产业。
打响香都品牌,持续集中力量打造“永春香”统一商标,鼓励企业申报“健”字号、“消”字号,为行业拓展市场提供绿色通道,鼓励企业以“中国香都”组团参加国际性展会活动,全方位提升香都品牌影响力。
谋定而后动。作为泉州城市文化一张闪亮名片,永春达埔香产业的发展聚焦了各方期待。古老的产业在历史的洪流中传承下来,迈着坚定而踏实的脚步,走向未来。
来源:泉州晚报
图片:综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