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这些天不停有网友在后台留言,问有没有射干方面的介绍,于是收集整理了此帖,供大家参考。说到射干就不得不说一下川射干。仅一字之差的射干和川射干有什么区别呢?射干与川射干的对比表项目射干川射干来源鸢尾科植物射干Belamcandachinensis(L.)DC.的干燥根茎。鸢尾科植物鸢尾IristectorumMaxim.的干燥根茎。性状呈不规则结节状,长3~10cm,直径1~2cm。表面黄褐色、棕褐色或黑褐色,皱缩,有较密的环纹。上面有数个圆盘状凹陷的茎痕,偶有茎基残存;下面有残留细根及根痕。质硬,断面黄色,颗粒性。气微,味苦、微辛。呈不规则条状或圆锥形,略扁,有分枝,长3~10cm,直径1~2.5cm。表面灰黄褐色或棕色,有环纹和纵沟。常有残存的须根及凹陷或圆点状突起的须根痕。质松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黄棕色。气微,味甘、苦。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肺经。苦,寒。归肺经。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痰,利咽。用于热毒痰火郁结,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咳嗽气喘。清热解毒,祛痰,利咽。用于热毒痰火郁结,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咳嗽气喘。
一、来源
射干
叶互生,嵌迭状排列,剑形,长20-60厘米,宽2-4厘米,基部鞘状抱茎,顶端渐尖,无中脉;花橙红色,散生紫褐色的斑点,直径4-5厘米;蒴果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2.5-3厘米,直径1.5-2.5厘米,顶端无喙,常残存有凋萎的花被,成熟时室背开裂,果瓣外翻,中央有直立的果轴;种子圆球形,黑紫色,有光泽,直径约5毫米,着生在果轴上。花期6-8月,果期7-9月。
射干Belamcandachinensis(L.)DC.
川射干
植株基部围有老叶残留的膜质叶鞘及纤维;花蓝紫色,直径约10厘米;花梗甚短;花被管细长,长约3厘米,上端膨大成喇叭形,外花被裂片圆形或宽卵形,长5-6厘米,宽约4厘米;蒴果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4.5-6厘米,直径2-2.5厘米,有6条明显的肋,成熟时自上而下3瓣裂;种子黑褐色,梨形,无附属物。花期4-5月,果期6-8月。
鸢尾IristectorumMaxim.
二、性状
药材
呈不规则结节状,长3~10cm,直径1~2cm。表面黄褐色、棕褐色或黑褐色,皱缩,有较密的环纹。上面有数个圆盘状凹陷的茎痕,偶有茎基残存;下面有残留细根及根痕。质硬,断面黄色,颗粒性。
药材
呈不规则条状或圆锥形,略扁,有分枝,长3~10cm,直径1~2.5cm。表面灰黄褐色或棕色,有环纹和纵沟。常有残存的须根及凹陷或圆点状突起的须根痕。质松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黄棕色。
饮片
呈不规则形或长条形的薄片。外表皮黄褐色、棕褐色或黑褐色,皱缩,可见残留的须根和须根痕,有的可见环纹。切面淡黄色或鲜黄色,具散在筋脉小点或筋脉纹,有的可见环纹。
饮片
呈不规则薄片。外表皮灰黄褐色或棕色,有时可见环纹,或凹陷或圆点状突起的须根痕。切面黄白色或黄棕色。
三、显微鉴别
粉末显微
1.草酸钙柱晶2.淀粉粒
3.薄壁细胞4.木栓细胞
射干草酸钙柱晶(偏光镜下)
粉末显微
1.草酸钙柱晶2.薄壁细胞3.木栓细胞
显微汇总:
射干显微:草酸钙柱晶较多,棱柱形,多已破碎,完整者长49~()μm,直径约至49μm。淀粉粒单粒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17μm,脐点点状;复粒极少,由2~5分粒组成。薄壁细胞类圆形或椭圆形,壁稍厚或连珠状增厚,有单纹孔。木栓细胞棕色,垂周壁微波状弯曲,有的含棕色物。
川射干显微:草酸钙柱晶较多,多已破碎,完整者长15~82μm(可达μm),直径16~52μm。薄壁细胞类圆形或椭圆形,壁稍厚或略呈连珠状,具单纹孔。木栓细胞表面观多角形,壁薄,微波状弯曲,有的具棕色物。
四、性味与归经
苦,寒。归肺经。
苦,寒。归肺经。
五、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消痰,利咽。用于热毒痰火郁结,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咳嗽气喘。
清热解毒,祛痰,利咽。用于热毒痰火郁结,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咳嗽气喘。
可见射干与川射干尽管在来源、性状、显微上有区别,但《中国药典》收载的性味、归经和功能主治上却是一致的。数千年前《神农本草经》却分别收载了上述2味药:射干,味苦,平。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结气,腹中邪逆,食饮大热。一名乌扇,一名乌蒲。生川谷。鸢尾,味苦,平。主蛊毒邪气,鬼疰诸毒破癥瘕积聚,去水,下三虫。生山谷。六、混淆品种
黄花鸢尾,鸢尾科植物,又名黄菖蒲
马蔺,鸢尾科植物,是白花马蔺的变种。花蓝紫色,叶条形,质硬,较射干和鸢尾细长的多,花葶较高
马蔺的种子是入药的,鸢尾科植物马蔺的种子。
性味甘,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别录》:"无毒。"
③《蜀本草》:"寒。"
归经①《得配本草》:"入阳明经血分。"
②《本草再新》:"入脾、肺二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止血,解毒。治黄疸,泻痢,吐血,衄血,血崩,白带,喉痹,痈肿。
①《本经》:"主皮肤寒热,胃冲热气,风寒湿痹,坚筋骨,令人嗜食。"
②《别录》:"止心烦满,利大小便,长肌肤。"
③《唐本草》:"疗金疮血内流、痈肿等病有效。"
④《日华子本草》:"治妇人血气烦闷,产后血运并经脉不止,崩中带下,消一切疮疖肿毒,止鼻洪吐血,通小肠,消酒毒,治黄病,敷蛇虫咬,杀草毒。"
⑤《纲目》:、"治小腹疝痛、腹内冷积、水痢诸病。"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