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一个幼儿孤苦,寡母带大的孩子,一朝登及天子第,从此风流是路人。他是历史上一个情诗写得极好,情史极度丰富,一路红袖添香到老,不死不倦的人物。
当时人人皆谓他懂“情”,当世女子皆幕风流,因为他笔底情意绵绵,到处是盎然春色,你花开罢我花开,此情此意无绝期。但却终究是才子多情,女儿薄命,到底是负了他一路红颜,无一例外。
所以,世人皆谓他多情,我却道他最无情。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爱,便是无依,至死不渝。
他不知情之一字,不在于他的一响贪欢,更不在于他的文采风流,情起一刹那,从此便终身,你不弃,我相依。可他一生的红颜,不是早死,便是终身意难平。
可叹,负众卿卿!
崔双文——一纵风流成戏文
在古代,男女的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女儿是不能决定自己的终身的,哪怕你天姿绝色,老天爷要罚你嫁一个傻子,一个瘸子,你也得深深受着认命,还美其名曰必须“三从四德”,在家从父从夫从子,唯独不能从自己。
所以白居易才说:“平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因为在男权时代,女人是没有话语权的。
那个时候还没有自由恋爱一说,如果男女私下相会,会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但是这位崔双文小姐,实在是一位奇女子,不但自我做主谈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自由恋爱,还互飙才艺,看到意中人,所谓“哪个少女不怀春”,赠了元稹一首女儿心事:
待月西厢下,近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想必情义是真切的,因为晚唐割据混乱,巨富之家的崔家更成为了军阀的目标,身在乱世之中的妙龄女子,突然出现了一个英雄,能够拯救崔家于危难之中,第一肯定生了万分感激之情。况且,元稹玉树临风,倜傥风流,而且在十五岁的时候就通过了“两经及第”,现在虽然家贫但是前途无量。思及方圆百里,人才、品学未能出元朗者,自然芳心暗许。
但是在腐败的道德土壤里,在残酷的社会现实里,怎么就轻易得开出了幸福的花朵呢?终究是空梦一场罢了。
崔双文虽然青史留艳名,到底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子。
她敢爱,就爱得轰轰烈烈,毫无保留。在一个春意盎然的夜晚,她辗转不寐,所以托身边的丫鬟——后世称为红娘的,以锦帕寄相思,然后元稹赴约,少年儿女,郎才女貌,情不自禁,终“莺啼婉转,落红阵阵”,说不完的缱绻情义,道不尽的佳期密约,当时真的是一个花好月圆夜。可惜,年轻的女子,仗着自己花容月貌,却不知世事人心之险恶,身旁的男子今日是你侬我侬的情郎,他日却不料反目成仇。
她敢恨,恨得决绝到底,至今思服。在古代女子名节大如天的情况下,他后来“进士及第”之后,为了谋得一个好的前程,就毫不犹豫的抛弃了崔双文,而且晚年闲来无事,想起少年情事,已经志得意满的他,竟然用当时不入流的戏文写了一篇《莺莺传》,将崔双文名为崔莺莺,将当年的美人半夜与他花前月下失身之事,写得天下皆知,落款还不忘语:莺莺是尤物,不祸害自己,定祸害别人。他只有克服自己的感情,跟她断绝关系。渣,闻所未闻之渣,夺女人之身,还要害的人家身败名裂,后来,他试图再联系崔双文时,她毅然说了一句:“愿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从此不再相见。好女子也。
苇丛——一个贤内助,一个深情表演的样本
人生复杂,作为人生进阶之梯的官场则更为复杂,元稹父亲早亡,家业凋零,在当时那个豪族还能顶半边天,军阀割据自重的年代,哪怕他才高八斗,少年才俊,因为毫无根基,要在这个世间最大的名利场中立足脚跟,必须得依靠婚姻给他一块垫脚石,这个时候,苇丛恰逢其时的出现在了他的生命里。
苇丛是一个知书识礼,能过苦日子并相夫教子的高官子女。苇丛的父亲是当时的太子少保苇夏卿,虽不是权倾朝野,也是肱骨重臣,在娶了苇丛之后,事业就大有起色。但是因为他仗着岳父和自己才高,一出山就锋芒毕露希望立马赢得皇帝的重视,不想因为操之过急,得罪权贵,很快被贬,所以权贵之女只能陪着元稹过苦日子。
虽然苇丛是千金小姐,从小生活优渥,但是在元稹被贬之后,她只默默陪伴,他看书她为他点灯;他写诗,她为他研磨;他衣服破了,她为他缝补,从无怨言。而且在之后的七年,她还为他生下了五子一女并任劳任怨的不离左后。那是元稹初入官场,磨砺自身脾性和融入社会的时候,也是在艰难最无助的时候。她不仅没有埋怨元稹不懂应酬,不能在官场左右逢源,让她和孩子过锦衣玉食的生活,反而担起了一个家庭照顾孩子的重担,让元稹能够心无旁骛的去谋事业谋发展以及写诗词。苇丛是一个很有胸怀,很有大智慧的女子,格局甚阔!
可惜,“世间好物不牢坚”,27岁的苇丛走了,留下了六个孩子。当时的元稹大概是真的伤心吧,一个千金小姐就这样走了,他当时吟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并作了千古留名的《遣悲怀》三首: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辞。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他给苇丛的悼亡诗真的写的情真意切,不然也不会青史留名,他说她是“谢公最小偏怜女”,但是却因为他的落魄,而不得不过“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日子,里面尽显了一对中年夫妻相伴的琐碎日常,真的情深似海。
他说,曾经拥有了你,从此便不会再爱。但是男人的嘴,骗人的鬼,苇丛才死不久,誓言言犹在耳,他就已经有了新的红粉相拥在怀了。
薛涛——棋逢对手,你情我愿的美丽错过
历史浪潮滚滚而过,多少红粉湮没无闻,曾经男权桎梏下颂扬的女德节妇早已成为历史笑谈,而曾经风月场中的女妓优伶反而能留下一二,爱国而死的柳如是;巾帼英雄梁红玉;倾国倾城陈圆圆等等,真是风流千古今犹记。
而薛涛,被后世铭记除了她与元稹的一段情外,还因为她是红笺才女。她是中唐文艺界享负盛名的女杰,她不仅才貌过人,而且因为熟读史书,非常爱国而且具有政治情怀,她不同于一般的青楼名气,她名气和见识以及才气都是女人当中的翘楚,她看不惯当时的社会黑暗,经常抨击时事,而且见解不凡,虽为名妓,但深得时人敬重。
唐元和四年,在韦丛死后不久,元稹就与薛涛相遇,前情种种,皆为过往,当时元稹31岁,从此就与大他11岁的薛涛爱的如火如荼,也不知道该形容元稹绝情,还是薄情,亦或者是多情。
对于男人来说,吸引未经世事的小丫头,对于当时名利双收的元稹来说,可谓要多少有多少,轻而易举,而对于在男人丛中打过滚,享负盛名的薛涛来说,虽然已经41岁了,但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而且思想见识不凡,能够获得薛涛的青睐,肯定是非常具有成就感了。
果不其然,他们的一段艳事,成为了中唐文艺界乃至民间第一大艳情,当时民众,津津乐道不觉,传唱度高出《莺莺传》几个层次,令元稹名声大噪,更加成为了女人收割机。
薛涛虽然年纪不小,但一入红尘,便情深似海,一封一封的情书写去,乐此不疲,“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更忆将雏日,同心莲叶间”,有美诗尤嫌不够,还自己专门制作了桃红色的窄笺,人称薛涛笺,专门用来鸿雁传情书。
可惜,湘女有情,元朗无义,他不过是一个再现实不过的男人,情之一字,对他仅仅只是调味品而已,新鲜感一过,便置之脑后。薛涛却恋恋不忘,在他们劳燕分飞多年之后,犹写下“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来纪念这段未圆之情。
后来的女子安仙嫔、刘采春——双花并蒂也无情,终是人间一过客
后来的元稹几起几落,落魄时,贬至蛮荒,得意时,官至宰相,但是因为品行有亏,得意始终不能长久,但是身边的女人始终都没有少过,害怕孤衾冷,因为他从始至终都不是一个良人,终于害了一个又一个的女子。
在元代女人有名字的,不是官宦之家就是富商之家,安仙嫔这个女子之所以能留下名字,是因为她是元稹的第三任妻子,仅此而已,结局如何,已不可考,但以元稹的为人,想必也好不到哪儿去。刘采春是元稹晚年爱上的又一个才女,因为有才名有生的美,当时元稹就赋诗“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而获得其芳心,娶其为妾,可一起生活了七年之后,元稹调往别处任官,大概已经厌倦了她吧,并没有带她去,第二年,元稹53岁就病亡了,而这个女子的结局想必不是再嫁就是孤独终老了吧。
元稹一生,女人无数,但都走马观花似的成为他人生的过客,他写下了很多深情感人的诗句,但他一辈子最爱的还是自己。
他一生行事,追求的不是举案齐眉,能够与一人相守到老的婚姻,而是朝朝暮暮,百花齐放的求欢,不得意时,纵能相守,得意时,相弃无期。就像张学良与赵四小姐,张学良晚年说,“如果不是我被囚禁,她未必就能相守到老”。
浪子情事,昙花一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