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北京8套房大爷相亲上海教授求婚保姆满堂 [复制链接]

1#
刘军连怎么挂号 https://m-mip.39.net/nk/mipso_9392336.html

都说少来夫妻老来伴,20岁向往浪漫、轰轰烈烈的爱情;30岁抱怨婚姻一地鸡毛、琐碎磨人;50岁感叹日子平淡、爱人平庸无趣;到了70岁才会明白:有人陪,就是福气。

前几天人大的储殷教授在网上讲了个实例:

上海,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导,68岁,退休金1万多,名下两套房,存款多万,想跟50岁的保姆阿姨结婚。

都说圈层不同,不必强融,教授和保姆,明显是两个层面的人,为何会想要去凑在一起呢?因为孤独,当你老了,真正打败你的不是病痛,而是无人陪伴,教授比谁都清楚,保姆才是那个能够照顾他生活起居的人。

现实生活里很多中老年单身老人,都希望自己的晚年生活里,能有个知冷暖的老伴在身边,因为人之暮年,才会懂得:满堂儿女,不如半路夫妻。

01何以解忧,唯有寻个伴侣

之前在网上看到过一位北京8套房的大爷分享自己想要寻找爱情的心路历程。

刘大爷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常常吃过午饭就迅速赶往天安门金水河下游的菖蒲河公园,这是许多老人寻找伴侣的地方。

谈起自己相亲的原因,刘大爷的话真实而扎心。刘大爷说,自己和子女都不差钱,所以他们尽孝的方式也都是用钱解决,子女偶尔会抽空来看看他,但是从来不会帮他洗一件衣服,做一顿饭,每次过来要么打电话在店里叫上两个披萨,然后陪着他吃外卖,要么到外面的饭馆里吃一顿也就算了。

作为一个老人,他需要的是有人陪着说说话,而自己和子女根本聊不到一块儿,每次子女走后,等到了晚上,大爷就一个人找个地方再吃一顿,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刘大爷和子女的相处不是个例,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人都忙着自己的工作和家庭,能抽出时间去看看父母已经是万幸,想要坐下来和父母聊聊天简直是奢求。

所以到了需要人陪伴的时候,能够真正能陪在身边的,只剩下自己的伴侣。

02人之暮年,相依为命

作家戈舟,曾采访了一对拿着高退休工资的知识分子,李老夫妇。

采访时李老七十,老伴六十八,两个人都是省城电子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两个儿子一个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一个毕业于清华大学,且都在北京定居,算得上是李老口中的“功德圆满”。

老李两口子不仅孩子功成名就,自己也有足够的退休金安度晚年,经常出门旅游,过着大家理想中财富自由、时间自由的老年生活。

可是直到李老心脏病发,生活的遮羞布才被扯下,发病时孩子都不在身边,得亏邻居帮忙叫来了救护车,才捡回一命。然而,当晚被留在家里的老伴也急晕倒了,在冰冷的地板上躺了一夜,又是邻居敲门发现无人应,才喊来了。

老李的两个孩子在北京都住着多平的房子,然而都说避免婆媳矛盾最好的方式就是不住在一起,老李的两个儿子就是那种特别拎得清的丈夫,谁也没主动开口让父母同住,对父母仅有的温暖就是劝他们请个保姆。

人之暮年,两位老人真切体会到了“相依为命”四个字的悲凉。

03满堂的儿女,不如半路的夫妻

有一位老母亲,早年丈夫去世,她含辛茹苦养大儿子,倾其所有供儿子上大学,儿子毕业后在大城市成家立业。

儿子结婚不久媳妇就怀孕了,临产前老太太赶紧收拾好家里的一切打算去照顾儿媳坐月子,结果她还没出门儿子就给她打“妈,你已经很多年没带过孩子了,我怕你忘了,我们已经请了月嫂,你在家歇着吧。”

一开始老太太觉得儿子这是心疼自己,还挺开心的,可是直到孙子快3岁了她也没去过儿子家一次见过孙子一面。

老太太理解年轻人工作压力大,所以有什么都自己忍着,直到有一次她动了个手术躺在床上,隔壁病床的问她小孩怎么没来,她才意识到儿子好像从来没有主动给自己打过一个电话。

后来老太太经人介绍找了个老伴,儿子知道后立马冲了回来,要求她把房子过户给自己:“我爸买的房子,不能便宜了别的男人。”

都说“养儿防老”,老太太将毕生心血都倾注在了孩子身上,可是当她老了病了陪伴在身旁的却是这个半路搭伴的夫妻,而儿子关心的好像只有房子。

04人老了要不要找个伴?

不得不承认,人老了,周围就渐渐冷清了。父母已经作古,孩子有自己的生活,同样白发苍苍的老友也不能随时相聚了,唯有身边那个不离不弃的人才能一直守候在身旁。

老了到底该不该找个伴儿呢?心理学家对老人调查显示,最能够让老人感到精神愉悦,健康长寿的最密切的就是夫妻关系和睦,互相关爱和依恋,生活相互扶持与照顾。由此看来,老来有个伴是多么的重要。

爱是一代代向下传递的,孩子能给予父母的真的不多,如果父母真的遇到了那个合适的人,还是祝福他们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END-

今日话题讨论:你觉得父母老了该不该找个伴儿?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