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要“躲五”,别忘了“做三事,忌三事”,安康顺意好过夏!
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那你知道“端午”的意思吗?“端”有开端的意思,“午”与“五”同音,“端午”就是五月的开始。端午节这一天有很多的习俗,以前在老家常听老人说端午节要“躲五”,一直都不明白,后来才从网上知道这“躲五”的意思。
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躲五”
在古代,“五月”被人们称为“恶月”,这个月毒虫邪气也比较多,所以要“躲”。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要“躲五”的,一般只有这两种人需要“躲”。
1,不满周岁的婴儿。婴儿因为太小,身体抵抗力比较差,容易被湿气邪风侵入。在古代端午节前一天,小婴儿都会被带到外婆家,在外婆家过端午,这样能躲避邪气,健康过夏。
端午节习俗
2,出嫁的女儿。在民间有一句俗语“端午比年大,姑娘要回家”。在端午这一天,那些出嫁的女儿会带上一些礼物,比如粽子,馒头还有鸡等,回娘家,这也叫“躲五”,希望以后的日子顺顺利利,幸福安康。
“躲五”为什么大多数是去娘家?后来也有说法是,端午前后正是麦收时节,出嫁的女儿带着孩子,去娘家看看麦收情况,也可以帮一些忙,这个应该是“躲五”的真正寓意吧!
端午节是一个传统节日,也是有禁忌的,大家记得“做三事,忌三事”,安康迎福运!
三做
一,吃粽子
端午节习俗
吃粽子是端午节一个传统习俗,这个习俗由来已久,而且也是南北方都统一的习俗。吃粽子,据说是纪念屈原,除此之外,还有“中”的寓意,“中”既“高中”,也愿家里的学子学业有成,高中榜首!
二,插艾叶菖蒲
端午习俗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叶是一种中草药,本身有一种特殊的清香,正是这种香味,可以驱蚊虫,避邪气。放一把艾草在门口,或者是悬挂在门上,有辟邪迎福的寓意,希望家人一年顺利安康!有的地方也会插菖蒲,寓意是一样的。
三,系五彩线
端午习俗
在端午这一天,大人们都会给孩子手上脚上或者脖子上系上五彩绳,五彩绳有红绿黄白黑五色组成,把绳子搓成一条粗一些的绳子给孩子系上。这个五彩绳,记得要在端午过后第一个雨天,解开,让雨水冲走,这样就能避开“五毒”的侵害,让孩子平安过夏。
忌三事
一,忌说“端午快乐”。
过节的时候,我们大多会祝人节日快乐,但是端午节却万万不能说。因为端午节是在五月,五月被人们视为“恶月”,这样的月份是不能说快乐的,只能祝人们安康,这一点大家一定要记住。
端午习俗
二,忌理发,尤其是孩子
在我们这里一般不满周岁的孩子,在农历五月是不能理发的,特别是端午节这一天。端午节邪气最盛,而孩子卤门还没有完全闭合,如果这一天理发,邪气就会侵入人体,让孩子生病。大人虽然抵抗力,但是能避免尽量避免一下。
三,忌下河游泳
端午习俗
虽然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习俗,但是这一天是不能下水游泳的。这个时候天气虽然热,人体湿气也重,但是水里的温度这个时候还不是太高,如果下河游泳,极易造成邪气侵入人体,最后会感染风寒感冒。
端午节,要“躲五”,不要忘了“做三事,忌三事”,记好这几点,安康顺意好过夏!
“我是一姐,爱好就是吃!如果您喜欢我文章的朋友,别忘了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