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哪家最好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40412/c9oekn7.html说起端午节,从小我们从课本中了解到的就是纪念屈原。因此端午节与屈原联系在一起。根据南梁吴均的《续齐谐记》详细记载了屈原死于五月五,后人因此纪念它,于是有了端午节:屈原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水,而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以祭之。汉建武中,长沙区曲,白日忽见一士人,自云三闾(音驴)大夫,谓曲曰:“闻君当见祭,甚善。但常年所遗,恒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叶塞其上,以采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曲依其言。今世人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楝叶及五色丝,皆汨罗水之遗风。究竟先有端午节,还是先有屈原跳江,几十年来你可能对端午有误解。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现在大家对端午节的认识,无非就是三天假期,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而实际上即便是在我们所认知的范围内,每年端午,也就只是放假和吃粽子这两项活动。其实这么多年来,我们都对端午节存在着误会,端午节最早与屈原并无关系,并且端午节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从夏朝开始古人就有了对于天象的观察,并诞生了历法的概念,我国依次出现过夏历、商历和周历,三种历法的不同主要区别每年开头的月建不同。夏历以建寅之月为首,商历以建丑之月为首,周历以建子之月为首,现行的阴历,是夏朝采用的正月建寅的太阴历,故又名“夏历”。夏历中已经有了对于节气的划分。夏商周时期在临近夏天的时候有许多节俗活动,均与夏令有关,且与夏至时间相邻,故称为“夏至节”,在此日要进行各种驱虫、洒扫、祛暑等传统的习俗,来迎接夏天的到来。到了西周时期,吴国和越国地区又融入了以“龙”为代表的图腾祭祀活动,龙舟竞渡以及粽子,粽子是我们常叫的俗称,它的正式名称叫做粽籺,是龙舟竞渡的时候投食江里的蛟龙的。而我们如今所谓的端午一词,是在晋朝时期才出现的。西晋名臣周处的《风土记》,这本书成了现代人们查考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习俗的重要参考。这也就意味着在屈原跳江之前,端午这个名词还没有出现,因此我们可以说,屈原只是正好在五月初五的时候跳江,正好与端午节同一时间罢了。根据历史的记录我们可以知道,端午节的正确顺序应该是,现有的节日活动(还没有“端午”之名),然后有屈原跳江,最后才有的“端午”这个名词。可以说端午节在于屈原跳江,只是晚了一些。我们现在对端午节的了解也只是九牛一毛。端午节的真面目究竟是什么,端午节在古时候,并不是像我们现在这样看起来像过喜庆节日一样,相互送礼,相互拜访的节日。先秦时代,人们普遍认为农历五月是个毒月,是恶日,五月五日这一天被认为是“恶月恶日”。《吕氏春秋》中就有规定说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所以从先秦以后,五月五日便被认为是不吉之日,在此日应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大概就是全国卫生日的概念。关于端午节的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事情,比如端午节的二十多个别称,端午节的节日活动,端午节在古人眼中还有哪些注意事项?我国不同地区的人们是怎样过端午节的?我们对端午节的了解实在是太少了。这就是我们对传统节日的缺失的一部分,因此我们无法感受到节日气氛。而我们对端午节的误解也将会影响到我们的孩子,之后一代一代的传下去,端午节缺失的部分就越来越多。或许某一天,端午节就完全成了一个放假的节日。没有什么其他意义。我们应当重视起来,对端午的重视其实也是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这不仅有利于我们的孩子“知来处,明去处”,也能够为孩子的节日增加氛围。如何给孩子好端午节?也许很多家长自己都搞不清楚端午节的故事,还要一点一点去查,即便查完讲给孩子,孩子也未必能听得懂。家长不如为孩子买一本书,不仅能够让孩子了解端午节,而且还能为今年的端午增添气氛。这本《端午节立体书》将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以°全景立体的形式呈现,通过趣味互动游戏,翻翻书的小细节,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愉快并深刻地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鲜艳的色彩,精美的画面,让孩子从中感受美,接受艺术的熏陶,在孩子心中播下美好的种子。如果您对真本书感兴趣,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购买:端午节立体书精选¥69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已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