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个对联故事涉及五个皇帝对出不同意境下联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怎么能治好 http://www.jk100f.com/m/

明朝的皇帝都喜欢对对联,可能是因为明太祖朱元璋从小吃了没读过书的苦,所以他对子孙的照顾那可是无微不至,给他的皇子皇的孙们都找了一些当代大儒做老师——不过也幸亏朱元璋从小穷得活不下去,这才有了驱除胡虏的大明王朝。如果朱元璋生在富贵之家,以他的聪明刻苦,没准就通过科举考试当上元朝高官了(刘伯温就是例子)。关于朱元璋喜欢对对联的故事,笔者前几天讲过了,咱们今天再来讲一个明朝皇帝对对联的历史真事儿,这个故事涉及到五个明朝皇帝。

之所以说这个对联故事是历史真事儿,是因为这是继在于明朝人亲见亲闻的史料当中的。明朝万历年间有个叫沈德符的人写了一本《万历野获篇》,里面记载了很多明代朝野政务、文人行事、市井风俗、逸闻琐事,而沈德符之所以能掌握这么多明朝史料,还要归功于其父亲沈自邠——万历五年()进士,授翰林院检讨,曾参与编修《左明会典》,是一位货真价实的史官。说完作者背景,咱们接下来讲这个一副对联涉及五个皇帝的历史故事。

很多读者都知道,明成祖永乐大帝朱棣是比较不待见他的嫡长子朱高炽的,因为马上皇帝朱棣看着又瘸又胖的朱高炽就闹心:“都是一个妈(徐达之女)生的,这老大怎么就不像老二高煦那样威武雄壮呢?”虽然朱老大不讨朱老爷子(朱棣)喜欢,但是他儿子朱瞻基很会来事,看着精明伶俐的大孙子,朱棣乐得心花儿都开——有人说朱高炽能保住太子之位,朱瞻基有一半功劳。

朱瞻基不但长得可爱,武功也很不错。《万历野获篇》就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永乐十一年五月端阳,朱棣带着儿子孙子们去东苑去打球。这个东苑可能大家不太熟悉,因为跟清朝比起来,明朝的园林都很寒酸,只有东西南北四苑,东苑就是今天的菖蒲河公园,跟颐和园圆明园相比,那就是草鸡见凤凰。但是明朝皇帝已经很满足了,于是朱棣一大家子去东苑打马球(击球射柳,可能还有军演的意思:这是明军大阅之中的传统比试项目,射柳比试箭术和马术,打马球则是看大家的骑术,朱棣常常用这两项来考核勋贵),还特意让文武大臣和各国使臣去参观。

朱棣先是把自己的亲戚们分成两队,驸马都尉广平侯袁容和宁阳侯陈懋各带一队,这个袁容的父亲是开国元勋袁洪(可不是封神演义里的猴子精),老婆是朱棣的长女永安郡主朱玉英,陈懋的父亲是泾国公陈亨。皇长孙朱瞻基带头先表演射箭,这个朱大孙子可跟他的胖老爹不同,朱高炽能把马压成骆驼(忽然想起了德云社的孙越),而朱瞻基则是“连发皆中”。把个朱棣老爷子乐得最都快咧到耳根了,就像所有的爷爷把孙子当成宝一样,朱棣也要在各国使臣面前炫耀一下自己的宝贝孙子,于是把朱瞻基叫到自己跟前:“你看今天中外来宾都在(华夷毕集),我出个对联你对一下呗?”朱棣可能早就下心里打好了腹稿,抑扬顿挫地念出了上联:“万方玉帛风云会。”朱瞻基马上叩头对出下联:“一统山河日月明!”这个“一”在这里是“阴平”而不是“入声”,否则对仗就不工整了。

一看大孙子对出的下联比自己的还威武霸气,朱棣眉开眼笑连声下令重赏:“上喜甚,赐名马、锦绮、罗纱及番国布,因命儒臣赋诗,赐群臣宴。”喝得醉醺醺的朱棣可能在朦胧中又看见了另外似曾相识的一幕:当年朱老老爷子朱元璋也出过一个上联“风吹马尾千条线”,自己对的是“日照龙鳞万点金”,而那个偏脑袋的“皇太孙”朱允炆对的是“雨打羊毛一片膻”,差点没把他爷爷鼻子气歪了。就是这样一副对联,让朱瞻基从皇长孙变成了皇太孙,而朱高炽的皇太子之位也算是保住了。

同样是“皇爷爷”出上联,两个皇太孙对出意境不同的下联,也正暗合了他们迥异的命运:一个被赶下宝座,一个开创太平盛世,见微知著,古人诚不我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