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阳历6月,天气陡然就热起来了,随着天气的炎热,蚊虫也开始嚣张起来。上午买回家的枇杷,放桌上没来得及吃完的,只一晚上,就突然生出好多小虫子。除了肉眼可见的蚊虫,看不到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也开始活跃起来,没有放进冰箱的水果,放不到一两个晚上,就开始变质了。
农历5月从芒种开始到小暑,外界气温越来越热,空气环境又十分湿热,在这种气候之下各种虫蚁开始四处爬行,各种时疫,瘟毒也随之滋生。所以老一辈的人也把农历5月叫做“毒五月”。
如果你有每天带宝宝去小区或公园活动的话,应该深有体会。无论哪片草坪或花圃,待不到3分钟,蚊子就寻着人体的气味和热度找上门来了。若是带宝宝在户外玩耍,没有一点防护措施,对于放飞自我的蚊虫来说,宝宝就是一道可口的大餐。
宝宝的皮肤娇嫩,被蚊子叮咬,很可能引起过敏的大红包,宝宝一痒就挠,一挠就容易引起肿包处的皮肤皮损,一旦处理失当,严重的可能会让肿包处的皮肤溃烂。所以对于蚊虫,作为宝妈的我们当然是能避则避。
户外环境凶险,室内也不是绝对的安全。蚊虫这种小生物,真是见缝插针,哪怕纱窗蚊帐关得再严实,总有几只能突破重重包围,不旦在黑夜里暗戳戳的吸人鲜血,更可恶的是在我们睡得正酣畅时,它就在耳边嗡嗡嗡的惹人心烦!
而且,像登革热、乙型脑炎、疟疾、丝虫病等等这些传染病,也是通过蚊子来传播的,对免疫力还没有发育健全的宝宝来说,蚊虫简直是藏在暗处的超级健康隐患。但是给幼小的宝宝用驱蚊产品,又担心杀虫剂的化学成份会伤害到宝宝。
那么不防来学学古人“插艾叶”、“佩香囊”,全方位地驱虫避疫吧。
艾草的花式用法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将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有的用艾叶、菖蒲烧水洗澡,并喷洒在房前屋后。
艾叶(也叫艾蒿)是一味芳香化浊的中药,有较强的驱毒除瘟作用。能温气血、逐寒湿,又有芳香避秽之能。临床上常用来外用,如艾灸、煎水外洗等。
端午时节空气潮湿,而艾叶的芳香清新,能祛除毒气,除污浊,净化空气,保持室内清洁卫生,起到消毒预防疾病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艾叶含有的桉油精,具有很强的抑制微生物生长和杀灭细菌的作用,插艾草、菖蒲来消毒,可谓事半功倍。
那么艾草应该挂在什么地方呢?挂艾草的目的是为了杀虫灭菌,所以艾草一般挂在门口的两侧或窗户上,三五棵就可以,但是要注意最好是倒挂。门和窗都是空气流通的地方,倒挂的艾叶更利于风干,待端午节过后、艾草干透了,还可以将艾草收起来贮藏好,干艾草也有驱虫杀菌的作用,还可以用来煮水泡澡或泡脚,对身体也有很大的好处。
一般情况下,艾草都是在端午前的几天挂上去,等到端午节日到来的时候,门前新鲜的艾草,加上浓郁的粽子和皮蛋,这才是端午应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