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端午节安康澎湃在线 [复制链接]

1#
伍德灯检查准吗 https://m-mip.39.net/pf/mipso_7004403.html
                            

端午节的起源是纪念屈原的日子。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当时,他主张联合齐国一起对抗秦国,但是遭到了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也就被陷害,然后被赶出了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著名的《离骚》、《天问》、《九歌》这些忧国忧民的不朽诗篇,影响深远。到了公元前年,秦国攻破了楚国国都郢都。屈原眼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侵略,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是在五月五日,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就抱石投汨罗江身亡。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端午节,便是因此而来的。

在端午节布置种种可驱邪祛病的花草,来源亦久。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如挂艾草于门,《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五月艾含艾油最多,(此时正值文生长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们也就争相采艾了。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五彩丝线或源于古代南方人的文身之遗俗,《汉书》:“越人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子,故不见伤害也。”端午以五色丝线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传到后世,即发展成如长命缕、长命锁、佩香包等许多种漂亮饰物,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端午节,儿时的胸前,总是挂着精致漂亮的香包;手腕、脖颈、脚踝处系着妈妈用缝衣线和美好祈愿编制的五彩绳;美味可口的粽子,飘着来自烟火人间的香气;清晨采撷的艾草与露水,沁着清亮的甘美……

纯真的记忆中,端午的艾草是一种很神奇的草,能治百病。端午这天的露水是与众不同,能把人的眼睛洗的明亮又清澈。长长一条五彩绳,配色鲜亮,用剪刀细心地剪开,一根系在脖子上,两根系在手腕上,还有两根系在脚脖上。

听人说,五彩绳是长命缕,五色线是吉祥的颜色,能防蛇虫蝎蚁伤害。在系五彩绳的时候,不许说话,还被叮嘱不能随意解开。等到下第一场大雨的时候,才摘下来,扔到河水里冲走。意思是,把今年的灾病一起送走。

依照北方的风俗,小孩子还要佩戴填了香草和药草的绣花香囊。精致漂亮的香包,用一条红绳串起来,挂在胸前,一低头,就会嗅到一股浓郁的香气。据说,香囊能为小孩避邪驱瘟,预防疾病。

许多年过去,往昔的画面慢慢淡远。粽子,不再只是端午节的特有食物,超市里每天都能买到;香囊和五彩绳,也成了商家每日出售的饰品,色彩更加的琳琅漂亮。然而,妈妈包的蜜枣粽子却总有它独特的味道,编制的五彩线也是全天下独一份。这份童年的端午记忆会一直烙印在心底,每到端午,伴着粽香,随着记忆,穿山越岭而来。

“粽剥雪肤明席上,酒倾玉骨映杯中。”无论起源如何,端午的核心都指向“纪念”,如果说时间是一条漫长的河,端午的起源,早已被绵绵的河水冲去。如今,我们过端午节,更多的是在纪念那些逐渐消失的习俗,纪念回不去的温暖岁月。那份欢乐与怀念,永恒不会消散,且,日久弥香。

原标题:《端午节安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