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农村长大的80后,应该都有过因为没有玩具,只能漫山遍野撒泼的日子,树林子里,水塘边,只要有能扯下来的植物,都会试着扯扯看。
其中,有一种名叫菖蒲的的东西非常好玩,因为它的头上长了一根香肠,烤干了能烧着玩,还有一种特殊的香气,大人说这种植物全身都是宝,那根香肠可以驱蚊、止血,香蒲的茎秆可以做纺织用,还有一个用途是那时候我们小孩儿不知道的,就是香蒲的根,可以吃。
长大之后,具体说是几年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才知道了这种叫做蒲菜的食材,什么蒲菜饺子、蒲菜涨蛋、蒲菜烧肉、蒲菜奶汤,说真的,这些菜不用摆在面前,隔着电脑屏幕看就流口水。据说蒲菜吃起来像笋,又比笋鲜嫩,是淮扬菜系的第一名蔬菜,在淮安它既是普通人家餐桌上的美味,又是高档酒店大厨们喜爱的高级食材。
江浙一带水网丰富,给了蒲菜完美的生长环境,当地有很多人靠蒲菜为生。那么蒲菜这种菜是什么时候被人类驯服的呢?这个问题,可以从《吕氏春秋·遇合》里面找到答案。其中有这么一段写道:文王嗜昌蒲菹,孔子闻而服之,缩頞而食之,三年然后胜之。翻译过来是这么回事:说周文王特别喜欢吃菖蒲做的泡菜,孔子听说之后也想尝尝,因为蒲菜比较辣,孔子皱着眉头吃了三年,才吃习惯。
这段话透露出几个信息,第一是雅号“阳春雪”的菖蒲,在年前的殷商末期就是一种高级食材,在周天子的御膳房里有专门做各种泡菜的工作组,会用醋、酱腌制韭菜、芜菁、水芹、莼菜、竹笋等蔬菜,蒲菜是其中之一,周文王不太喜欢吃其他的泡菜,光好蒲菜这一口。第二是,几百年后,孔夫子心向往之,想来是从周礼中读到,想试试帝王家的泡菜和百姓家的有什么不同。结果一尝,果然王气十足,根本吃不惯,可是吃不惯也得硬着头皮继续吃啊,那么多弟子看着呢。
这个故事不仅被记载在了《吕氏春秋》里,《韩非子》也曾转载(就是不知道有没有被投诉洗稿),可见蒲菜在先秦时代就是鼎鼎大名之菜了。一直到今天,蒲菜还活跃在全国,主要是江浙菜系中,倒是做泡菜的吃法,好像消失在漫漫的历史长河里了。关于这种蒲菜,吃过的同学可以在评论留言,和我们交流讨论,喜欢研究中国五千年饮食文化的朋友也可以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