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端午节五月榴花妖艳烘,菖蒲酒美清尊共 [复制链接]

1#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也称端五,端阳。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各地便有了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纪念女娲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

有学者认为,早在屈原之前就有了“端午节”概念。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中历来就有数字重叠的概念,如正月正为春节,二月二日龙头节,三月三日相传是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七月七日七夕节、九月九日重阳节等,这些节日都有其自身内涵,都和中国几千年来的农业文明紧密相连。五月五日被当作节日,在七八千年前就已形成。

中国历史传统认为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按照《易经》等典籍记载,阴恶从五而生,五月五日恰恰是阳气运行到端点的端阳之时,这种日子恶疠病疫多泛滥,因此,这一天人们便插艾叶、挂菖蒲、喝雄黄酒、配香囊等,以驱邪辟邪、保健健身。

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搭救。大家争先恐后,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当追至洞庭湖时不见了屈原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百姓划龙舟以示纪念。

后来,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赛龙舟以不同的寓意。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

今天,赛龙舟活动已传到世界各地,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端午节插艾叶、挂菖蒲也是非常有讲究的。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

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在南方的一些地区,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爱意。

小链接子曰师说

为什么有端午节“驱五毒”的习俗?

“五毒”是指蝎子、蜈蚣、毒蛇、虾螈、壁虎五种毒虫。古人认为,“端阳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所以到端午节这天人们便在门上贴上纸剪的五毒图象,以避其毒。

整理/邬震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