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50320/4594530.html今日恰逢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中华道家在此向各位道友十方善信道一声端午节安康!
我们道教把这一天也称为地腊,是道家五斋祭日之一,指农历五月五日。地腊之辰(此日可谢罪,求请移易官爵,祭祀先祖,挂钟馗像、天师像,以驱鬼崇)《云笈七籤》卷三七:“正月一日名天腊,五月五日名地腊……此五腊日并宜修斋,并祭祀先祖。”此外,天腊为正月初一,道德腊为七月初七。而我们传统节日中一直有有“三元五腊”的说法,而“三元五腊”都与道教关系非常密切,且很多民间传统习俗都深受道教文化的影响。那我们提起三元节的来源很多人可能都会有所了解,而对于五腊节的由来可能就知之甚少了,很多人对道教的五腊,特别是对“五帝考校定福报”了解并不多。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称五腊日为“五帝攒会之日,此日酆都北阴天帝考校鬼魂,查生人祖考及见世子孙所行善恶,以定罪福”。此日皆累生人,宜当醮谢,须凭法力祭祀,追赎涂苦,一一得福,常日祭祀,不可享也。可见,五腊的五月初五——地腊之辰也是道教醮谢祭祀的重要节日,在这一天应在礼敬神明祖先的同时反省自己的言行德行,为善去恶,进于同道。地腊之日,诵持五帝五老上帝宝诰,祈请五帝解五方厄。道教认为一年中的这几天是良辰吉日,适合祭祀祖先和诸神以获得福佑。
五老宝诰
志心皈命礼。阴阳始祖,天地根原。受诰命于玉皇,秉咒章于灵宝。采书锦篆,吐五气之精华;赤幅丹囊,发三光之晃耀。箫歌于寒灵殿内,飞步于紫微宫中。炼度身形,镇驱妖邪。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五灵五老上帝,度人护命天尊。
又诰
志心皈命礼。一元分炁,五曜舒晖。按行乎南北西束,馅患乎雨踢寒燠。奠中宫者曰圣,佐后土者曰神。各分周天之候,不爽次舍之经。九街大使,三界行人。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太虚布化,周通无极,五老天尊。
又诰
志心皈命礼,一炁呈样,五帝凝精。传太极之枢机,显扬至道;授皇图之巨细,开拓金丹。聚五行而布五炁,总百脉而通百骸。箴规金木水火土,校订青黄赤白黑。监临天地人三才,执扶上中下七图。足步天罡,手抉地煞。掌运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卜吉干坎艮震,巽离坤兑,爻彖偶奇。造化不爽于精神,形骸固蒂;肺腑清明灌溉甄,盈于宇宙。神伏玉液,道体推尊。大悲大愿,大圣大慈。洞灵宫中,苍老上圣。五德应粤,混元一阳,无上真仙,玄灵五老上帝。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端午节的由来都有哪些故事和背景,以及它和我们道教的紧密关系。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后来因为儒家文化逐渐扩大影响加之文人的推崇之下,把原来端午节真正的由来和背景逐渐遮挡,故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有些甚至已经到邻近诸国。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
自古以来,农历五月被认为是"毒月",因为此时天地阳气到达顶点,各种病邪毒虫活跃。
古人认为:这个月五毒俱出,而最毒的一日,就是初五。因此设置端午节来养生祛邪。
端午习俗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有些民俗渐已消失。
端午节习俗
在我们传统民俗习惯中,端午节也一直是较为隆重的,主要的习俗都有:
1.赛龙舟
/p>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2.端午食粽
2.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
3.贴符悬像
农历五月此时天气开始溽热,古时人们普遍认为“阴恶从五而生”,所以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恶日。古人认为阳气此时到了极盛,就会物极必反,阴气开始萌动产生,所以相传五月五日五毒并出,各类毒虫活动也频繁变多,百事多有禁忌。古时,每到端午家家门户皆是黄布飘飘。驱邪版画之中,最普遍的即为天师驱五毒之图,端午有五毒,旧俗皆贴张天师像,意谓请天师镇邪,驱逐病害,除了张天师之外,人们亦有悬挂钟馗图辟邪的习俗。《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市,肆间用尺幅黄纸,盖以朱印,或绘画天师钟馗之像,或绘画五毒符咒之形,悬而售之。都人士争相购买,粘之中门,以避祟恶。”《吴郡岁华纪丽》记载相似,“今吴中五月朔日,俗例堂中悬钟馗画像一月,以祛邪魅。或有悬关帝像及雷部神将画轴者。盖五月为毒月,俗咸以神像镇宅也。”五毒指蝎子、蜈蚣、蛇、蟾蜍、晰蜴等五种毒虫。五毒与钟馗手下的五鬼都是数目五,于是在民俗中百姓渐渐将两者联系起来,演变到最后,钟馗逐渐取代张天师驱赶五毒,自明清以来,已经挂钟馗者多而悬天师者少,这也算是民俗流传中的一个有趣现象。
4.佩香囊
4.佩香囊
/p>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5.悬艾叶菖蒲
5.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6.雄黄点额
江南民间端午节有吃"五黄"的食俗。“五黄”指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及雄黄酒。其中雄黄酒因为《白蛇传》中白娘娘端午饮雄黄现形的故事,最广为人知。《吴郡岁华纪丽》卷五记载:“今吴俗,午日多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以饮,谓之雄黄酒。又以余酒染小儿额、胸、手足心,云无蛇虺之患。复洒余沥于门窗封冻壁间,以祛辟毒虫。”《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而在道教中,《道藏》里还有一种“神仙酒炼雄黄方”,用雄黄做主药,酒为辅料,认为喝了这酒,“腹中三虫伏尸去,心开目明,使人有威武,入水辟蛟龙。入山辟虎狼,入军辟五兵”,有此神奇功效,自然后来在民间就形成了对雄黄酒的推崇。其实,雄黄是一种矿物质,又称鸡冠石,性温,味苦辛,有毒,主要用做解毒、杀虫药。不可多饮,而对于不能饮酒的儿童,大人们也常常以筷子蘸着雄黄酒在孩子额头书写一“王”字,将孩子扮为老虎,因为老虎被视为“山中之王”,连虫都怕,所以以此用来避虫驱邪。而那些家里吃不了的雄黄酒则抛洒在院子和屋内的墙角四周,以祛毒虫。古诗云:“秤锤粽子满盘堆,好侑雄黄酒数杯。余沥尚堪祛五毒,乱涂儿额噀墙隈。”就是此意。在江南,除了饮雄黄酒,端午吃黄鱼的习俗也很兴盛,并且亦是古已有之。在苏州安度晚年的南宋诗人范成大就有《田园杂兴》诗描述此习俗,诗云:海雨江风浪作堆,时新鱼菜逐春回。荻芽抽笋河豚上,楝子花开石首来。这里吟咏的“石首”,指得就是黄鱼。甚至在端午节,苏州还会形成“鱑鱼市”,可见兴盛。《吴郡岁华纪丽》介绍,苏州旧时有“鱑鱼市”,“吴中重午日,居民必买此鱼,为祀先赏节之需。谚有云:“楝子花开石首来,箧中絮被拥三台。”言典衣以买钱烹食也。每当晓色朦胧,担夫争到葑门外冰鲜鱼行贸贩,摩肩接踵,投钱如雨,牙人秤量,忙不暇给,谓之鱑鱼市。”
7,系五彩绳:
就是用五彩丝线缠绕成一股,称为长命索、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命缕,别称“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以前端午节,各家会在早晨就给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所以也有很多大人在初四晚上等孩子睡熟后,给孩子系上。据说,戴五色线可以避蛇蝎类毒虫伤害保平安。这种风俗其实是汉代以来缠五彩丝辟鬼兵的沿袭,也是佩带香囊习俗的前身。汉代的主要祛瘟饰物是朱索与桃印,朱索的作用是拴住人的魂魄,或圈住人的居处,以防止邪气侵害。应劭《风俗通义》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或续命缕、避兵缯、五色缕、朱索,避兵及鬼,命人不病瘟。”端午佩香囊,虽是一种民俗,可以装饰点缀节日气氛,同时香囊中的中药材也具有实用的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是一种科学预防瘟疫的方法。
晋董勋《问礼俗》:“五月俗称恶月。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农历五月因虫咬、中邪、感染瘟疫、精神烦躁等导致生病、死亡、意外的人陡然增加,正因毒虫肆虐、瘴气流行、瘟疫爆发、邪气伤身等引起古人对这个月的恐惧,故将这个月称之为“毒月”。
8.兰汤沐浴——美白调经祛头屑
端午节又叫做浴兰节。不论男女老少,全家人都洗草药浴。
这是一个特别好的养生习惯,可以祛湿、解毒、杀菌,预防皮肤病、祛体内病气。
五月即是午月,五行属火,此时的阳气达到最旺,火旺至极,此时阳气外散,内里虚弱,人体就易受邪气干扰。民俗称毒月期间夫妻不能同房,君子应节制嗜欲,食物清淡,减少酸味,增加苦味,益肝补肾。此时节应静养,与自然和谐平定心气。所以古代有习俗,五月让妇女回娘家住一个月。其中的九毒日更要慎重。
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也因此这一天汉族民俗中有许多喝雄黄酒、带香囊、插艾草,带续命缕,沐浴兰汤等避邪驱毒的仪式,寓有古德智慧经验的传承。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女孩子的手臂、颈项上,叫长命缕、续命缕。明人余有丁《帝京五日歌》所云系出五丝命可续,指的就是这种习俗。
端午在芒种与夏至之间,九毒日亦在夏至前后,五月即夏至前后各半月。此时阳气达于中天,而地下则阴邪外露,毒物横行,瘴气乱作。
《奉天通志》上说:“五月属午,五日为端午,二午相属为火旺之相,过旺则为毒。”
毒月期间,气温升高,雨量增多,空气也变得潮湿,由于有了适合的温度和湿度,所以各种毒虫、蚊蝇幼卵及微生物等进入大量繁殖期和活跃期,同时人体也极易受到湿热之邪的侵袭而发病。中医讲:人与宇宙为一体,人体五脏六腑皆受天地运行的影响,此时的节气,乃阴阳相争死生分判之时,人在宇宙中是十分渺小的,天体的任何变化都会对人产生影响,这是已被现代科学证实了。中国古代的理论多靠哲学推理和统计学验证,而不是靠实验室里的论证。
五月是整个热天的开端,这个月毒虫肆虐、百病泛滥,瘴气流行、瘟疫爆发、邪灵伤身,鬼魅魍魉也会猖獗,这些都会给人,特别是会给无抵抗能力的孩子带来灾难,所以必须在五月初插艾蒿、菖蒲,为小孩画朱砂符,挂小香包等避邪驱瘟除秽。
故古代五月端午节对于古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慎重对待百姓家中沐浴兰汤、带香囊、插艾草,带续命缕等避邪驱毒的仪式。
道教在端午节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就其主要方面看来,主要是从辟邪、辟毒的角度对端午节产生影响的。端午节的各种习俗活动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三大部分,一是采药祛病的卫生活动,一是辟邪、驱毒的宗教活动,一是赛舟竞渡的娱乐活动,其中的辟邪、驱毒活动主要有系丝避瘟、贴天师符、悬挂艾虎与菖蒲、饮雄黄酒等都是与道教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吴自牧的《梦梁录》中就说:“仲夏五日以菖蒲或通草雕刻天师驭虎像于中,四围以五色染菖蒲悬围于左右”。
古代端午节就有喝符水的习惯,喝了符水有驱邪和避瘟的作用如今知道的人却不多了。
吃粽子迎端午地祇上将温元帅圣诞、南方雷祖邓元帅圣诞
同时端午节地腊之辰是地祇上将温元帅圣诞、南方雷祖邓元帅圣诞!
地祇太保温天君
温天君,讳琼,字子玉,东岳十太保之首,玄帝御前护卫三境四灵四圣之一。道教全称地祗太保铁甲飞雄上将翌灵昭武温天君。地祇太保显德上将翊灵昭武温元帅、玉皇殿前左亢金律令翊灵昭武显德上将温元帅等,居麾下光天琼华殿。青面赤发赤须,头戴幞头包巾,右手持玉环,左手持“无拘霄汉”金牌,铠甲。圣诞在农历五月初五。
温元帅是玉帝赐封的亢金大神,是东岳十太保的第一太保,兼任道教护法神将,为著名马、赵、温、关四大元帅之一,又是真武大帝属下三十六天将之一。据《三宝太监西洋记》说:“蓝靛包巾光满目,翡翠长袍花一簇。朱砂发梁遍通红,青面擦牙形太毒。祥云露露离天宫,狼狼牙妖精尽伏。”
在岳峰遇黄衣道人,道人对温琼作揖曰:“今日岳帝书上汝名,若天年终则为岳府太保,汝可立像于殿前,身后当任其职。”温琼如言立像,果然羽化,肉身不倒,初受敕封为“显德大将军”。温琼不以国封为荣,不愿享受汉族民间庙食,拒绝为其立庙。炳灵公将其事奏知东岳大帝,岳帝诏其为“地府冥司争取人案大典者”,生死皆由其所掌管。
温琼成神后常降雨除旱,显灵济世。后在四川青城山为30代天师虚靖真人张继先“灭害人之魔,去乱教之鬼”。虚靖真人保奏其为“助法翊灵昭武大使太保”,将其列入地祗十将之中,是为东岳十大太保之一,故又称其为太保。
南方雷祖邓元帅
雷祖,即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全称高上神霄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神霄光明大帝。据《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称,雷祖是浮黎第九子玉清真王的化身。雷祖居于神霄玉府,在碧霄梵气之中,去雷城有二千三百里。雷城是天庭行雷之所,高八十一丈,左有玉枢五雷使院,右有玉府五雷使院。天尊前有雷鼓三十六面,由三十六神司之。行雷之时,雷祖击鼓一下,即时雷公雷师兴发雷声。雷部有神三十六名,皆当时辅相有功之臣。
其中有道观内常有供奉的律令大神邓元帅忠,银牙耀目辛天君环,飞捷报应张使者节,左伐魔使苟元帅章,右伐魔使毕元帅环等天将,还有陶天君荣、庞天君洪、秦天君完、赵天君江、董天君全、袁天君角等等。雷神的崇拜,古已有之。但是,在神系中设置雷部,并由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主其事,当是北宋末年的事。北宋时期,道教神霄、清微诸派,崇尚施行雷法,于是,雷之功能不仅在於施雨,而且扩大到了主天之祸福,持物之权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杀。《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就称,要对“不忠君王,不孝父母,不敬师长”者,即付五雷斩勘之司,先斩其神,后勘其形,以致勘形震尸,使之崩裂。
《明史》的《礼志》称,「雷声普化天尊者,道家以为总司五雷,又以六月二十四日为天尊现示之日,故岁以是日遣官诣显灵宫致祭」。道教的主要宫观大多供奉雷祖。每逢六月二十四日有道教徒进庙烧香,祈福消灾。道教正一派在一些大型斋醮礼仪中常设有雷祖的神位,并在科仪中有召请雷部诸天君的内容。
温天君宝诰
志心皈命礼。天庭上将,地府正神。道妙同人,斑竹村中施惠泽;德隆舍己,黄金阙内锡恩波。顶戴琼花天门出入,手持环锏霄汉无拘。掌九幽急取人案之典,膺五岳神宗将首之班。正炁荧煌,威灵赫奕。大英大烈,大德大仁。玉皇殿前左亢金,翊灵昭武温都统。
转发分享此文一切功德悉皆回向您常得安乐善果成就往期精彩回顾
谈学道拜师
动画版《道德经》,大道至简,寓教于乐!值得收藏!
年九宫飞星图及风水布局详解
辛丑年诸神圣诞日!
诵习经典禁忌!
事事不顺的人,是否你前世欠的债未还?
道教事师威仪
皈依、入道、修道一切从上香开始!
什么是法不空出。
道德经全文
所谓积德之阳德与阴德有什么区别?
真正的祈福消灾,是修身改过!
道家是如何打坐的
道教师父不会轻易收徒、因为师父是要替弟子背业障的!
修道层层难关、你能过几个?
待你长发及腰随我入道可好!
修道秘籍!给好道的修行人指了一个明路!
四十六首道医疗疾音乐,(宅家必备)
同仁堂66个治病用药秘诀,超有用!
“道士吟”一琴一剑一杯茶羽衣常带烟霞色
为什么各方面总是不顺,原来是命犯童子关煞的原因。
初入道门诵经难识别繁体字速查表(你值得拥有)!
小编提示
⊙转发分享至朋友圈,劝善戒恶,功德无量。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