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200114/7751294.html自然足迹
来自今日头条悟空问答
作者
喵喵植物控(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古人并没有接受过现代植物分类学方面的理论和训练,文人更多的讲究的是借物言志的意境,而不是植物分类学。所以,不必硬要去苛求什么。
古代的文人还有个好习惯,就是为前人做注,一代代下来,真注了不少。这里面就有为植物做注,解答这是什么植物的问题,当然,有的从一开始就注错了,后人又要去考据,重新加注,有时注来注去的反到是错上加错,以至于最早的植物真身是什么,变得更加的陆离。
《诗经·王风·扬之水》中说,扬之水,不流束蒲。这里就说了,看流水扬波,成捆的蒲草在波中浮沉。再后来,戍边的人一声叹息,这意境就出来了。这大概也是蒲草在文人那最早的登场吧。这里的蒲草指的是什么?有人说是菖蒲,有人说是蒲苇。
蒲柳
不过,东汉的郑玄就说,蒲指的是蒲柳。古代文人常用“蒲柳之姿”来自嘲,表示自己很萌蠢,学问身体两堪忧,像蒲柳一样经不起风霜。蒲柳,据考证指的就是青杨Populuscathayana来自杨柳科的杨属Populus,常在水边,所以也称水杨。
李时珍说∶杨枝硬而扬起,故谓之杨。多宜水蒲萑(指沼泽)之地,故有水杨、蒲柳、萑苻之名。诗经中的束蒲至于是不是郑玄考证的蒲柳,而蒲柳又是不是后人考证的青杨,对纠结症患者来讲也许很重要。不过,大多数人是不必如此纠结的。蒲柳成了水边高大的乔木,怎么也和草本无关了。
川西高原的青杨(图片来自四川在线),青杨生活在水边,也叫水杨。在中国分布较广,为我国北方的习见树种。
蒲苇
当然,也有把蒲草考据为蒲苇的。比如那首脍炙人口的孔雀东南飞,君当如磐石,妾当如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在一些版本里,蒲苇成了蒲草。
最搞笑的是,一说起蒲苇韧如丝,有人就会配发一堆图,还都是百度的,似乎表达了中国文人对蒲苇的尊重仰慕之情。
只是,度娘那里度来的蒲苇图,在植物学上,的确就叫蒲苇Cortaderiaselloana。它分布于美洲,古时候的中国真的没有。《孔雀东南飞》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距今已有多年,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时间(年)还早了多年。所以,别在用蒲苇的图为“蒲苇韧如丝”配图了,中国文人的锅,蒲苇表示不背。
那中国古人眼中蒲苇是什么?有人认真考证,在中国文人眼中的“蒲”与“苇”其实是指几种植物,蒲是香蒲(有时亦可指菖蒲),苇指芦苇。
这个考证,我还是相信的。这两种植物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首先都是中国有的原生植物,其茎叶纤维柔韧,可用于编织席垫、筐篓等日常物品。香蒲的分布很广,从中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一直到澳大利亚、新西兰都有。甚至,新西兰土著毛利人还用香蒲草的茎叶盖房子。
《汉书·贾枚邹路传》里就记载了一个路温舒蒲草编书的故事。“温舒取泽中蒲,截以为牒”
路温舒是穷家小子,在池塘边放羊,忽然看见池塘里长着一丛蒲草,又宽又长,就把蒲草切得整整齐齐的,然后用线绳穿在一起,再向别人借来几本书,抄写在蒲草书上,放羊时就可以随身带着阅读。
《三字经》讲:“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其中“披蒲编”说的就是蒲草编书。这里的蒲草,有人说是菖蒲也有人说是香蒲,两者都有柔韧的茎叶纤维,我个人从心疼路温舒的角度,觉得菖蒲叶有中肋,不如香蒲叶好。不过还有解释成芦苇席的,说路温舒把自家苇席拆了做书简,读书读的都要拆自家席子,觉得真就是白读书了。
天南星科菖蒲属
不过,还好。更多的时候,在中国古代,菖蒲与蒲草指的都是菖蒲属的植物石菖蒲或菖蒲这两个物种。在古人的一些典籍中,它们在很多时候,指向的植物是一致的,指的都是菖蒲这种植物。在另外一些不同的著述里,有时蒲草指的菖蒲属的石菖蒲。有时,包括菖蒲自己,也指的也是石菖蒲。
石菖蒲和菖蒲都来自于天南星科菖蒲属,它们根茎匍匐细胞均含芳香油。它们都有着肉穗花序,密密麻麻的花自下而上开放,花的颜值不但不太招人待见,还故意和密恐患者作对。
和分布在南方的石菖蒲不同,菖蒲的分布更为广泛,全国各省区均产。它和石菖蒲没有中肋的中不同,菖蒲叶有明显的中肋,同时叶片剑状线形,远比石菖蒲更加修长而高大。
《道藏》云“菖蒲者,水草之精英,神仙之灵药也。”这里的菖蒲指的是石菖蒲。在古时候修仙,没有动车交通不便,既要云游天下,还要少吃少喝,可见石菖蒲就是古代修仙者这种难度系数极高的职业所要必备的灵药了。《神仙传》里讲:“咸阳王典食菖蒲得长生;安期生采一寸九节菖蒲服,仙去。”南朝才子江淹也讲道“冀采石上草,得以驻衰颜”。
石菖蒲来自盛产毒物的天南星科,全株都带有毒性。菖蒲属植物富含各类有毒化合物,特别是它的根茎毒性最大,挥发油中含有细辛醚、石竹烯、石菖醚等,有兴奋脊髓神经的作用,虽然不清楚江郎才尽是否与此有关,不过,过量服用石菖蒲容易让人产生幻觉,还会引起人体肝肾损伤。
蒲草和菖蒲更多的时候,就是菖蒲自己。
菖蒲因其叶子形状似剑,所以古时的方士称之为“水剑”或“蒲剑”说它可“斩千邪”。古人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清嘉录》说:“戴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菖蒲在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中是可防疫驱邪的灵草,加之分布极广,材料易寻,实为随身避邪必备之草。
值得一提的是,古人眼中的菖蒲和如今植物学中的菖蒲并不一定是同一类的植物,古人将许多叶片剑状的植物都认作“菖蒲”“蒲草”,比如岩菖蒲,在喜水喜石的爱好上和石菖蒲是一致的,乍看上去就像一家人,但岩菖蒲开花时,6枚极为灵动可爱白色的花被片,暴露了它不同的身份。
做为文化发达的中华文明古国,这个乱认亲家的良好的习惯同样影响了许多欠发达国家,比如受大唐文化影响极深的岛国,就把和菖蒲完全没有任何关系的鸢尾科鸢尾属植物认作了“菖蒲”,因为花菖蒲在日本被叫做“hanashobu”,“hana”是花的意思,所以就称为花菖蒲了。
到了现代,世界园艺的交流发展,许多叶片剑状的植物用“菖蒲”来命名的植物就更多了。
所以,文人喜欢的菖蒲与蒲草的区别与不区别,真的很重要吗?
关于我们
以博物之精神,体悟自然一草一木;以发现之眼光,感受万物有灵且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